《百年孤独》为何成为经典?

2023-10-21 02:56:16 字數 1699 閱讀 9582

#新手扶苗计划#

心里一直有个疑问:

百年孤独》,为何成为经典?

其实这本书很久以前就看过,书评也写过。

但在我之前的理解里,无非就是讲述几代人的经历,引申下就是反映时代背景。

另外就是讲述孤独。

但仅凭这两点,就成为经典,貌似有点“胜之不武”。

毕竟,类似的作品也很多。

何况,个人觉得《百年孤独》中讲述的事情也都很琐碎。

2个关键词

直到昨晚,听了复旦大学梁永安老师讲的《经典阅读如何启发写作》这堂课。

我提出了自己这个疑问。

没想到梁老师竟然在众多刷屏问题中,选中了我这个问题。

梁永安老师的回答顿时让我释怀了这个问题,可谓醍醐灌顶。

百年孤独》中讲述了几代人的故事,但实际都是“循环”。

无论是有人养小金鱼,还是外出打仗,都是一种循环。

没有人打破这个循环。

这个就很可悲。

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果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情,就是一种循环。

孤独并不可悲,孤独可能是好事,无所谓好与坏。

另外,《百年孤独》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其中传达的观点具有“普适性”。

所以作品中提出一种“普适性”的价值观,也是流传久远的原因。

总结下,就是两个关键词:

循环、普适性。

每个人都有的选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进步一点,就是打破自己日复一日的“小循环”,让自己更精进;

肩负更大责任的人,可以打破行业或领域的壁垒,改变行业规则,做出创新。比如任正非这样的人物;

被时代选中的人,甚至可以改朝换代,让人类朝更文明的里程迈进。比如秦始皇、**

当然迭代到更高层次,又是一个循环,又要打破。

但自然物种,人类文明就这样进步起来。

越高阶,可以选择的余地就更大。

我们做的所有努力,其实都是让自己有更多选择,更自由。

而不是困顿在无从选择的局面中,让人崩溃。

可行性建议

还是要努力,还是要奋斗。

这是2023年伊始的感受。

罗胖的演讲,很多人诟病其商业性质太浓,而有所抵触。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掉到地上的1000元,会因为脏了而不去捡吗?

学习优秀的内容,或者哪怕一点有启发的东西,其他的忽略就好了。

罗胖2023年的跨年演讲,让我有所触动的是他的坚持。

坚持10年每天早上60秒,坚持日更3652天。

我在自己读书群坚持每天阅读打卡,坚持了2~3年,但都是断断续续。

人家坚持10年!3652天!

李诞因为“人生不值得”这句话,一直被认为不上进。

其实他很努力,坚持常年写作。

薛兆丰在一次节目中也认证:诞兄很努力的。

2023年我阅读的第一本书:《你能每天晚上为我读书吗?》

也是讲述亲子每晚阅读3218天。(本账号可搜到书评)

冥冥之中,都在告诉我:

努力吧,打破循环!

你呢?

从被禁到风靡全球,这本百年经典为何能影响我们一生?

很多作品的名气远远超越了作家本身,以至于我们不太会关心这些作品的作者究竟是谁。比如已在你记忆中根深蒂固的形象 小鹿斑比 提起 小鹿斑比 你也许首先会想到迪士尼年出品的经典动画,动画片用纯美的画面和温馨的故事讴歌了 爱 成长与生命 用小鹿斑比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要学会独立生活。迪士尼工作室里的小鹿斑比...

经历40年的和平后,中国人为何突然对战争产生这么大兴趣?

中国年轻人对战争产生兴趣的特别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战争有着好奇和探索心态。此外,中国人的民族天赋也对此产生了影响,这使得他们更加关注发展和重建。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看到外界残酷战争的同时,也会了解到更多有关战争的信息。这使得对战争的关注不...

经历40年的和平后,中国人为何突然对战争产生这么大兴趣?

中国人 和平四十年,为何突然对战争如此感兴趣?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话题 为何在经历了和平四十年后,中国人突然对战争产生了如此大的兴趣呢?我们都知道,中国自年和越南的战争结束之后,就一直保持了持久的和平状态。年轻一代的后 后乃至后,他们从小就没有亲眼见过战争的恐怖,对于他们来说,和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