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行(024) 心理残缺

2023-10-24 06:20:21 字數 1665 閱讀 5459

隐行(024)-心理残缺

遇到了很多事情之后,我现在觉着自己属于“心理残缺”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面,内心常常感到抑郁的原因。

这种“心理残缺”的表现则是多度的思虑与担心。

二十多年前爱看新闻,那时候网络并不发达,新闻上讲台海危机,总觉着要打仗了,与家人聊天的时候就说这些事情,说得多了自己都不相信了。但是看的新闻多了,那些“**可能要发生的事情常常会装在心里,有点“忧国忧民”的味道,这样的日子久了,也觉着自己可能是看多了也想多了。

以前上班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毛病,比如说看到单位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偏离了自己的预想与理想之后,总是有一种**的担心,认为照这样发展下去会如何如何,现在看来真是“杞人忧天”,我走了,那个单位照常的发展,并没有出现我所想象或者是担心的状况,可谓是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

家庭中也是一样,不管是那个亲人遇到一点挫折,自己好像就要感同身受一样,在那里忧愁担心,甚至是幻想出种种的不利结果恐吓自己,亲人们反应平淡,自己已经是满腹的忧伤,想好了一万个最坏的结果,搞的自己也是寝食难安。

安顿了自己,现在不与外界打交道了,却没有安顿好自己的内心,相当于还是游走在各种忧愁之中。

再往后发展,可能就会重度抑郁了。

其实不管是单位还是亲人,他们不管如何发展,其实都有自己的一条轨迹,并不是我想什么,就会发展成为什么,所以这种“心理残缺”其实就是“自欺欺人”,就像是原本没有什么,偏偏要想出什么来一样,简称“内心之贱”。

这个“贱”字,涵盖了自讨苦吃、自找事端、自我摧残、自以为是……凡此种种都是矫情的一种,相当于内心自残。

适度的关心与担忧为人之常情,过了这个“人之常情”,就要划归到病态了,想想都是这样,关心国家大事没有错,“忧国忧民”就有些自作多情了,可以关心,忧愁就 没有必要了,因为即便是“愁死”,该是那样的结果还是那样的结果,并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忧国忧民”改变分毫。那个离开的单位与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当时你把自己定位成了“主人”,其实就是一枚棋子,走了就是一枚已经被吃掉的放在棋盘之下的“死棋”,甚至是掉落在桌子下面,没有什么用处了。那么你的操心与担心又是什么?

对于亲人与朋友也是一样,看着他们遭遇重创,在家中伤叹愤怒,自己就想着能够做点什么,沉默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这种事情,其实亲人与朋友并不知道你的心思,倒是将自己憋屈的不行,最后还是在受伤。

现在已经不会有意无意的演戏了,“入戏”却深了,这明摆着就是“自我伤害”的结果,怨不得别人。

晚了!早知道这种病态,工作的时候可能会想得开一些,干的快乐一些。如今好像不需要为什么单位担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也不晚!知道了自己的这个毛病,少点思虑,少点“精神内耗”,余生可能也多点乐趣。

具体如何达到这个目的,还是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好在知道了自己错在那里了。

#玩转ai摘要#

组织“百日行动”治理安全隐患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要求,深刻吸取近期省内外事故教训,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切实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近期,贵阳市白云区都拉布依族乡组织安全生产集中治理 百日行动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执法大宣教大督查。工作中,都拉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对安排部署的 百日行动 工作推进情况...

肢体残疾人群体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因自身残疾需向他人求助,产生了自责和无用感,轻度肢体残疾人的一些社会活动行为是受到限制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景自身无法独立完成。不可避免的就会需要其他方面的帮助。求助的次数多了,不仅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会下降,自身也很容易产生自责和无助感。每个人都想实现自身的价值,残疾人也是如此,对于周围人来说,帮助...

轻度肢体残疾人群体的心理状况需求该如何进行完善?

社会工作的功能可以在介入残疾人心理问题中发挥作用,社会工作专业对服务对象和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功能作用,在介入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实践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首先,社会工作能够为轻度肢体残疾人提供物质帮助。轻度肢体残疾人因为自身生理缺陷陷入多方面困境,社会排斥和就业歧视导致其家庭经济困难。社会工作可以通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