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5军与双十二事变的历史关系

2023-10-21 21:10:21 字數 7252 閱讀 7339

一、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西安事变,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但西安事变是如何发生的呢?这和吴焕先又有什么关系?对于这个,恐怕很少人知道西安事变的发生,红25军是有力的推动者。

2023年初,红25军到达陕南,吴焕先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开启了与小六子的纠葛。

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大儿子,为什么又被人叫小六子呢?

这与我们传统的文化有关。

据说张学良出生后,找人算八字,算命的曾断言,这个孩子命运多舛,恐怕难为长寿之人。破解之法就是借人寿禄,降灾害转移到别人身上。

如何借呢,就是在某月某日,抱孩子上街,听到的第一个人的名字,就取这个名字,可以将灾难转移到那个人身上。

于是,张作霖就在那天抱孩子上街,结果刚上街,就听到一个家长大声呼喊“小六子”,于是孩子的名字就有了。后来大了之后起名张学良。

这个事儿,估计不是传说,不然张学良起名小六子,也太匪夷所思了!

从小张学良就锦衣玉食,生在大帅府,长在蜜窝里,俗语道自古纨绔少伟男,这句话一点没错,吃喝嫖赌抽,年轻的小六子是五毒俱全,还染上了性病,最搞笑的是在北京时还搞到了溥仪的弟妹,被他到处炫耀,整的末代皇帝面子扫了一地,最后溥仪去东北当满洲国皇帝,也难说没有一点小六子的责任。

2023年918事变,在小六子严令不抵抗的命令下,东北军丢了整个白山黑土,无奈退居关内。

918事后,**行政院长汪精卫曾亲赴天津,劝说小六子抵抗,小六子断然拒绝,并嘲讽汪有借刀杀人之心,汪精卫黯然而返。

淞沪会战后,对时局绝望的汪精卫投敌,成了最大的汉奸。

曾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民族英雄,最终成了华夏历史上最大的汉奸,这里面,难说小六子没有责任。

丢了沈阳后,**大众对小六子一枪不发丢了东三省是义愤填膺,责骂不已。著名问人文人马君武写诗讽刺到:

赵四风流朱五狂,偏偏胡蝶最当行,美人帐中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报佳人舞几回。"

其中赵四大家都知道,蝴蝶是**最大的流是**最大的流量明星,后来嫁给戴笠,蝴蝶留在大陆的女儿,二十多青春年华嫁给给了76岁的李宗仁。

这关系也够乱的。

对于一个有家庭背景的人,或许活着是她的第一需要。

朱五大家不熟悉,她是**北洋总理朱启钤的女儿,和张学良是世交,老公是张学良的秘书,她和小六子青梅竹马,关系很好。

这首诗写得非常应景,一时流传全国,朱五赵四和蝴蝶,也成了当代苏妲己,红颜祸水的代表。而名声最响亮的,当然是我们**不羁的小六子。

这首诗深深刺痛了小六子,数十年后,小六子被解除软禁后,接受采访时还愤恨不已的抱怨道:和赵四就算了,我当时和朱五真是清白的!

看看我们少帅,的确敢作敢当,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么多年他丢了东北多少地方他不记得了,却还记得那首讽刺他花天酒地的一首打油诗!

无耻的人,他改不了自己的天性!

日军入关后,东北军象征性的在山海关打了一仗,拔腿就跑。

接着小六子放弃平津,东北军元老汤玉麟任热河省主席,在160名强大日军的进攻下,几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逃,一路唱着我的家在松花江上,一路跑到了西安找小六子报道去了!

现在想,那时候的国人怎么有信心抗战下去的,上百万东北军,在当时是属于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居然被一万多日军迅速击溃,丢了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不说,还把大量重工业和宝贵的飞机大炮子弹炮弹丢给日军,可以说,前期的抗战,日军所用的**装备,都是东北军提供的!

每每看到这段历史,再想想我们那多的人,用血肉之躯抵抗的都是小六子的炸弹,真的有想杀人的心!

对小六子,怎么也原谅不起来,无论他以后有多大功劳,相对于他的错误,根本不值一提。

现在看,我党领导下的红军,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没有他们,我都不知道如何有脸面对那个年代,如何去面对**那瘫烂事儿!

校长丢了大陆,真的活该。现在的人还为校长洗白,真的令人无语至极!

面对全国人民的骂声,小六子脸上也不好看,按一般**军阀的作风,就是下夜出国考察。

于是他背着一身的骂名,带着赵四出国了!

在欧洲,他得到了墨索里尼的接见,而且和墨索里尼的女儿不清不楚的搞在了一起。

2023年,红25军到达了陕北,在欧洲花天酒地的张学良也被校长叫回来,主持围剿陕西红军的工作。

为了表达自己对常申凯的忠心,他在香港一下船,就发表了跟墨索里尼学习的先进思想,表示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一个主义,一个思想和一个政党,一个领袖。

当然这个主义就是三民主义,思想就是法西斯思想,一个政党当然是国民党,一个领袖当然就是校长。

当时的校长,正满中国追着红军跑,胜利似乎指日可待。再加上全国最大的军阀小六子马屁拍的的确很舒服,一时感觉意气风发,那感觉简直不要太爽了!

校长舒服了,也相信了小六子的话,觉得他说的是真心,就派他回东北军主持围剿红25军的工作。

当时的校长,认为红军已经是强弓之末,红25军就是乌合之众,小六子再不济,红25军还是有把握的。

大声留学归来,面对旧部,小六子感慨万千。而校长的信任,又让他感激万分。

面对陕南的红25军数千人马,他又不由信心百倍!

打不过日军,是东北军不行,但兵精粮足的东北军还打不赢一班一娃娃兵吗?

张学良是这样想的,杨虎城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二人就发起了对红25军的围剿。

现实又一次打了小六子和西北军的脸!

从东北军和西北军围剿鄂豫陕开始,杨虎城和张学良争先恐后的成为了红25军运输大队长。

张学良和杨虎城面对3000人红军不但屡战屡败,而且损失了大量**装备。

尤其是东北军,那都是一水的三八大盖等日系**,让整个红25军换了一遍。

在运输中,西北军也不遑多让,杨虎城部下庞统勋,也曾奉献了一座军火库。

对此,吴焕先曾给**写过工作报告说:缴获了重机枪12枝,轻机枪48枝,布匹棉花若干。他还写到:我们用布匹给战士做了新军服,同时缴获半部电台,希望**派遣技术人员来操作等等。

这个报告后来转移到鲁迅处,与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一起辗转送达**,至今留存。

曾有资料说,红25军和陕北红军会师时,陕北红军曾怀疑红25军是**假扮的。某人回忆道:穿的比**军还好,机枪多的数不过来。

红25军机枪有多少呢?

红军在陕北会师后,**红军曾调配出红25军的机枪的一半,结果红25的机枪仍旧可以达到配备到班一级。

红25军离开鄂豫陕后,围剿的东北军曾写报告报功曰:在某池塘发现马克沁机枪四架,崭新的步枪若干等等。

感觉**报功简直没有脑子,他自己也不想想红25军这些装备是从**来的,难道鄂豫陕那个穷山恶水能自己生产吗?

不过,这充分说明了红25军**的精良和东北军的无能。

不过后来,庞统勋部在台儿庄大战日军,一洗败于红军之耻。庞统勋后来在平津,被错杀,也是可惜了!

庞统勋和第50军的事例说明,我们不是不能打,也不是不行。这就是一个军队有信仰和没信仰的区别。

拿破仑说过,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最后这支军队支军队还是羊。

无疑,校长就是**最大的那只羊!

在陕南,小六子损兵折将,在陕北,利用谢刘的矛盾,东北军取得了一些效果,当然,等红25军到达陕北后,东北军又成了昙花一现,又被打垮了三个师。

当时的全国,**红军被迫长征,四方面军在四川被拼了命的川军击败,形势对于校长不小好,而是大好!

而小六子面对一班子娃娃,仗打成这样,真的是盛宴中的苍蝇,令校长恶心不以。

在围剿红25老的过程中,东北军损兵折将,令小六子痛心不已,就向校长提出补充兵员的要求。

校长眼见着小六子仗打成那样,还有脸征兵,不由气不打一处来,痛斥了最小的拜把子兄弟,不但没有补充,而且撤销东北军几个番号,计有等几个师的番号。

校长的骚操作,马上就得到了报应!

同时,大家再看看这三个番号是不是很熟悉?

红25军成功的为我军打出来三个番号!这三个师,也成为我们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个师!

那个年头,枪杆子对于各个军阀,就是命根子。

没有枪,就没有一切。冯玉祥、段祺瑞、吴佩孚等军阀,都曾拥兵百万,风云一时,可没有了枪杆子,说话连个屁都没用。

即使是汪兆铭当汉奸,答应的日本人能带多少多少队伍,结果李济深和龙云放了他鸽子,后来鬼子答应汪兆铭的事也一个也没兑现。

没有枪,你算什么东西?

没有了人,连当汉奸都没资格!

现在校长撤销了东北军的番号,这他么不是要人命吗?

有奶才是娘,你他么不但不给奶,还想掐死孩子,还能不能玩啊!钓鱼还他么还给个饵呢,你撤番号,不就是连鱼竿给给悫了么?

面对委员长的骚操作,小六子忘记了自己在香港的演讲,一股暗流在东北军内慢慢滋生。

这股暗流就是西安事变,它在等适当的时候喷涌而出,形成改变华夏历史的洪流之源!

二、校长的持续骚操作促使小六子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之少,校长虽然一路围剿红军,但校长一直保持着暗线与红军保持着联系,他目的该是像将那些华夏精英们收归手下。

无论对红军还是对日本,和谈永远都是校长的选项之一。

小六子去南京要补充时,虽然被校长骂了一顿,但还是有意外收获的。

这个收获就是校长想和红军和谈。

如果说东北军的败仗让校长恶心,校长的和谈也让张学良恶心。

这事换了谁都生气。

合着我们在前方拼命,你却在后方拆台。

这他么不是害人吗?

去他么什么一个领袖一个主义!感觉被卖的小六子心凉了!

你可以和共产党谈,我也可以。张学良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通过国母的关系,小六子成功的找到了党,并且通过上海董牧师的关系,拿了二十万大洋送了教员的两个孩子到苏联学习。

有人说,孙夫人是地下党,其实感觉不完全对。

因为孙夫人一直和共产国际联系,个人推测他和周公一样,是共产国际的人。

这个事儿现在也没有定论,仅供大家参考一下。

和共产国际搭上关系以后,小六子也要求进步,并且写了入党申请书,这是后话。

根据当时的资料分析小六子的想法,他不是想加入我们,而是想子共产国际的身份,来收编整个红军。

红25军已经给他带来了阴影!一个红25军尚且如此,何况**红军又到达了陕北。

按六子的想法,如果能把红军收编在一起,那放眼世界,谁有能是他的敌手呢?

这些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美好的愿望。

他自己也不想想,假如红军可以被收编,何必又跑么远的路死那么多人吃那么多的苦呢?让校长收编难道不更香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道不同不相为谋。

西安事变后,小六子跟着校长去南京,其实就是西安事变的结果非他所想的,那种失落感又让他难以启齿,故意气用事,跟着老蒋去了南京,用自己一生的自由换来心灵的平静。

回南京后,一直到死,他再也不谈西安事变一字!

三、红25老让暗流成了洪流。

2023年8月中旬,吴焕先牺牲。程子华带队伍继续长征,9月15日与陕北红军汇合。

红25军不但带来了战友的温暖,也带来了东北军的围剿。

在红人25军的枪林弹雨下,东北军不出意外的溃不成军。

在战斗中,红25军俘虏了107师的一个团长,叫高福源,是小六子嫡系将领王以哲的嫡系。

在吴焕先的领导下,红25的统一战线工作做的非常好,戴继英们不但是肃反专家,而且也是**专家。

个人很纳闷的是,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居然开口要官?这他么也太傻了吧!有人知道内里原因不,能否告知一下。

在红25军工作下,高福源功的转变了思想,并且入了党,被放回去做军长王以哲的工作。

王以哲,是张学良的嫡系。可以说在东北军中,王以哲就是小张学良。

王以哲最被人诟病的,是他在918中的都不抵抗,他是丢了北大营的直接责任人。后来,在山海关不战而退,导致鬼子入关畅通无阻。

这些虽然他是奉了小六子的命令,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在面对国仇家恨民族大义上,王以哲是有责任的,他也成了挨骂仅次于小六子的人。

高福源回去以后,和王以哲讲了红军的情况,晓子名族大义,也恰巧触动了王以哲的心思。

从东北到陕北,王以哲一路撤退一路挨骂,和红军打仗还被撤了番号。迷茫的王以哲听了高福源的话,仿佛遇到了知己,找到了明灯,于是也加入了共产党。

王以哲加入我党,使小六子彻底转向了与红军合作,前后送给红军近百万大洋,数百万发子弹,为刚到陕北红军解了燃眉之急。

小六子和红军的眉来眼去,也没躲过校长的眼线。

四,来自校长的神助攻。

面对小六子的骑墙,校长大怒。前期的成功让校长丧失了冷静,张学良香港的演讲也让他有了谜之自信,他拒绝了很多的劝告,决定去西安督战。

在西安,他严厉批评杨虎城张学良的作战不力,居然连红军的残兵败将都不能赢,都不赢,而且还有很多传闻。对此校长对二人提出严厉警告。

在会上,杨一言不发,张学良对校长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进行的批评,惹得校长非常生气。

2023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王以哲部队为主力,高福源带领部下孙铭久抓住了校长,事变震惊了世界,也改变了历史!史称双十二事变!

事变后,张学良跟随校长回到南京,开始了他漫长的软禁生涯。

王以哲后来死于东北军内讧。

王以哲手下,发动西安事变的我党友好人士107师师长刘多荃以为是高福源杀了王以哲,又杀了高福源,解放后在**任职,捉住校长的孙铭久后来投靠了日本人,解放后任**参议。

杨虎城全家死于解放前,小六子被软禁一生。

13年后,校长转进台湾,遥望大陆一生,再也没有回来。

西安事变,改变了历史,改变了那些人的一生!

回望历史的天空,你会发现,真正改变历史的,或许就是一个小事件。

假如红25军长征失败,假如他们去了川陕陕北或者没有俘虏高福源,张学良没在南京碰到潘汉年,还有假如陕北红军刘志丹没有在西北军里面建立地下党,假如**红军没到陕北,假如校长没有那么谜之自信,还有很多很多很偶然的事儿,西安事变或许都不会发生,这些一个一个的偶然,换回来西安事变的必然,这一切或许是冥冥之中,仿佛有一把手,一直引导着西安事变的发生。

亚马逊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会引起北美的飓风!

有人说历史是唯物的。

对于这点,我是非常怀疑的!

红二十五军 珍贵历史文物的发现

红二十五军,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来说并不熟悉,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它的资料已经消失了大部分。然而,近日却有两个家庭的后代在自己家里的墙里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一份甚至比 档案馆所存的还要珍贵。这些宝贵的历史珍品,为我们揭开了红二十五军的历史面纱。故事发生在年,在陕西省山阳县袁家沟口乡庙沟...

红军故事 陈昌浩与红四方面军的坎坷命运

红军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大主力红军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其中,红四方面军在其巅峰时期被认为是最强大的一支力量,超越了 红军。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陈昌浩和总指挥 成为这支军队的核心领导,然而,他们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段坎坷而感人的历史。红四方面军 中国革命的烽...

外公的故事 二十世纪中国的人口变迁与国家兴起

引言 二十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人口变迁浪潮,有着广泛的社会历史基础与极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本文以作者外公的个人移民和生活经历为例,通过对外祖父和外公的生平简述,向读者简要介绍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局部环境与民生。逃离河北大灾荒 作者的舅舅曾赴其老家 今河北省邯郸市魏县 通过查阅县志对家族历史进行了考证。据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