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上出现“非法拍摄者”,聂荣臻请示毛主席,主席 我认识

2023-10-21 06:01:33 字數 6030 閱讀 8879

2023年10月1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立了!而在开国大典的现场,人们却意外发现了一个美国人的身影,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早在北平解放初期,曾有从青岛机场等地起飞的敌机袭扰至北平附近。此外,在解放军胜利渡江占领南京、上海后,从舟山等地起飞的敌机,以及在北平潜伏的特务,这些对于开国大典来说都是潜在的威胁。

开国大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准备工作必须做足,包括时间要具体到哪一天,甚至具体到这天的什么时间,上午、中午还是下午,不仅如此,这些对外都要做到绝对保密。

正因如此,能够出席的外国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这个出现在开国大典现场的美国人又是从**来的呢?这要从几个月前开始讲起。

2023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将于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会议期间,宣布决定将北平改为北京,将其定为国都,并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29日晚上,一届政协主席团会议举行了晚间会议,大家在会上作出决定,规定全国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除了因为执行不能休假的任务必须照常工作的人之外,其余人员一律于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立。

30日上午,在天安门城楼上,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彭真召开了各方代表会议,众人就游行队伍队形、出入场须知的问题进行了一番研究。

10月1日凌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一夜未睡的***便来到天安门城楼上,进行查看,随后又来到天安门广场上观察,并检查了各项准备工作的最后效果。

期间,**对国旗的安置,以及***的巨幅画像也做了一些修正意见

早上六点整,**打**到丰泽园,接**的是***的卫士长李银桥。

**从李银桥那里得知***尚未睡觉的消息之后,关切地叮嘱道一定要催促***去休息睡觉,下午两点开会,三点上天安门。

开国大典定在当天的下午三点,这主要是考虑到要防止敌机长途奔袭的原因。因为一般情况下,按照敌机远程飞行袭击的规律,它们通常都会选择在上午起飞,下午的时候基本保持不动。

为此,当时华北军区在北京四周远近各地,都布置了有序的高射炮群,严阵以待。另外,我们年轻的人民空军也早早做好了一级战斗准备,并安排了届时在北京上空巡逻的战斗机。

当时,**作为阅兵总指挥,他为了保证阅兵效果给受阅部队下达了一道死命令。**要求部队:即使是发生空袭,都一律不许动,就是下刀子也不能动。

由此便可看出我们对开国大典这一盛大典礼的重视,以及解放军的纪律严明。至此,开国大典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已经准备就绪。

10月1日上午10时左右,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通过电波发出预告,此时距离开国大典正式开始的时间只有5个小时。

由此便可看出,开国大典日期确定的程序极其绝对保密性是相当严格的,正因如此,能够有幸参加我们开国大典的外国人更是少之又少。

10月1日上午,苏联文学家艺术团乘火车到达北京,团长是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全团一共有四十多人。这时距离开国大典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好在还赶得及。

这天,**和中苏友协会长宋庆龄、副会长***亲自来到前门火车站,迎接他们。

当时,除了这个苏联民间代表团以外,还有已经在京的朝鲜人民代表团,以及一个来解放区访问的意大利共产***委员斯巴诺,这便是那时仅有的能有幸出席开国大典外国人了。

这天,北京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大家翘首期盼着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

下午3时,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在天安门城楼上,对着麦克风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立了

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雄壮的旋律,**按动了身边的按钮,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抬头瞻仰,向国旗行注目礼。

紧接着,54门礼炮齐鸣28响。当时国外一些国家在举行庆典活动时,礼炮通常都鸣21响,这代表着最高的礼仪,而我们的开国大典又为什么要鸣28响呢?

原来,54门礼炮代表的是当时参加新政协的54个单位和方面的人,鸣28响则是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过28年之后,最终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

然而,在**人民**的成立典礼正在进行之时,公安人员在执行警戒和保卫开国大典安全工作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非常异常的情况。

公安人员发现,在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围墙附近,一位身穿军装的美**官正站在那里,频频举起手中的相机,对开国大典的现场进行拍摄。

当时,这位美**官距离天安门城楼的主会场比较远,但与受阅部队之间的距离却很近。

从这位美**官的角度,恰好可以看到受阅解放部队的战车师、骑兵师、炮兵师、步兵师等,他这些受阅部队集结在天安门东面的长安街上,列着整齐的队形一字摆开。

恰巧,这些受阅部队的位置正好离东郊民巷的美国总领事馆比较接近。而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美国人,公安人员不得不有所考虑。

显然,这名住在这里的美**官现在只是一位东郊民巷的普通侨民,并不享有外交官待遇,而且他在此前也并没有办理过任何拍摄开国大典的申请。这种情况在当时来说十分特殊,要不要采取行动?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都必须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于是,公安人员立即向指挥中心作了紧急报告,当时的指挥中心就在天安门城楼下的黄房子里,得到报告后,他们很快便想办法弄清楚了这个美**人的身份。

原来,这个美**人曾是主张美国**要援助中共的史迪威将军的部下,也是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戴维·包瑞德上校,包瑞德对中国研究很深,可以说是一个中国通。

在抗战后期,包瑞德曾经以组长的身份率领美军观察组来到延安,期间与***朱总司令、**等人均有过交往,而且对于我党、我军都有过友好的态度。

如今,包瑞德出现在了开国大典的现场,手上还拿着相机,对于这个“非法拍摄”的高个子美国上校军官,究竟该怎么办?需要考虑的因素错综复杂,指挥中心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不敢贸然作出决定,便立即用紧急**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正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总指挥***

**得知后,认为这件事非同寻常,涉及到外交事宜,必须向***请示。于是,**向城楼前侧栏杆旁的***走去,简单明了地向他汇报了这个情况。

**听过后,并没有表示出意外的神情,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哦,是包上校呀,我认识他。

随后,**又向***请示道:“阅兵式能随便让他照吗?我们是否要将他的胶卷没收?”

**望着广场上欢呼的人海,想了想,说:“这样不好吧。让他照吧,不管他,我们这是公开的嘛,让他给我们当个义务宣传员也好

得到***的指示后,**命令有关人员不予理睬,继续保持观察,看他是否有违规的举动。后来据观察人员报告,包瑞德上校始终都在比较守规矩地从容拍照,没有远离美国总领事馆的围墙附近。

其实,就在开国大典开始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30日,包瑞德就已经到过天安门广场,并亲自在那里拍摄了一些**,其中有一张是从天安门正面拍摄的***巨幅画像

后来,包瑞德拍摄的这张**在美国的报刊上发表,包瑞德经过比较后发现,他拍摄的这张**与10月1日开国大典,以及以后天安门正面的***画像,似乎在**有所不同。

事实确实如此,包瑞德在9月30日拍摄的这张***画像,与后来我们经常看到的***画像确实不同。

在天安门城楼正中高悬着的***画像,是根据***自己选定的**放大后绘制的,这是一幅解放区老百姓都十分熟悉的**。著名画家周令钊在绘制这幅**时,在画像下方留下了一条二尺余宽的白边,下面写了***的亲笔题词:人民的胜利。

10月1日凌晨,**来天安门做检查验收的时候,走至***这张巨幅画像跟前时,看到了这幅巨幅画像以及下面的题词。**认为***不会这样不谦虚,还自己为自己题词,便指示将这几个字涂掉。

然而,这个时候距离开国大典只有不到半天的时间了,画师们奉命匆匆忙忙来到现场,但此时拆画框显然已经来不及了,大家灵机一动,决定临时用颜色刷子,将下面2尺余宽的白边和题字都涂成中山装的颜色。

涂好之后,大家看了又看,还是觉得还是有什么地方看上去有些欠协调,便又在中山装上添画了一颗扣子,这样一来,人们后来看到的天安门城楼正中悬挂的那幅***巨幅雕像,便是没有题词的。

正因如此,包瑞德在9月30日拍摄的那张**,成为一张绝无仅有的绝版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而在开国大典的现场,人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有几个黄头发蓝眼睛的苏联人。

不仅如此,在天安门城楼上,他们获准可以随意拍摄现场所有的人,包括***朱总司令等**最高领导人,不仅如此,大家还会随他们的指令配合做一些动作。

除天安门城楼上,地面还有一辆小吉普协助他们进行拍摄,而且在天安门东侧视野最广的位置,还有专门为他们搭建的专用高台。这样的拍摄条件对于高台后面距离较远的包瑞德来说,是十分令人羡慕的。

原来,这几位苏联同志是斯大林特意派来的纪录电影摄影师,那是***在访问苏联的时候,斯大林主动热情提出来的。正因如此,这次他们来拍摄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也得到了我们破例提供的各种拍摄的方便条件。

不得不说,在开国大典这天,这些苏联摄影师的干劲很大,他们不停地跑上跑下,从始至终都一直开着摄影机进行拍摄,他们手里的机器一直响着连续而均匀的嗒嗒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苏联摄影师拍摄的内容在当时十分罕见。当指挥部得知他们拍摄的是彩色影片的电影时,都感到十分神秘,因为那时几乎没有人看到过彩***

那天,这些苏联摄影师拍摄了很多画面和影像,他们拍摄了***讲话、升国旗、阅兵、的场面,以及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夜空中闪烁,一直到晚上拍摄结束,他们才兴高采烈地抱着几十本沉甸甸的胶片盒子,回到了下榻的东华门大街的翠明庄宾馆。

翠明庄宾馆是北平解放初期中共**组织部的招待所,摄影师们他们把拍摄好的珍贵的**,堆放在了宾馆的一个房间里。然而,就在开国大典结束没几天之后,意外发生了。

因为胶片是易燃品,这个堆放胶片的房间不幸发生了火灾,在这场火灾中,几十本胶片几乎全部被烧光,化为灰烬。人们好不容易抢救出来的几本胶片,也是残碎且无法再使用的。

面对这样的情景,几个年轻人不由得在宾馆前跺着脚痛哭。显然,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为开国大典只有一次。

据说,几位苏联摄影师在回国之后,受到了斯大林严厉的斥责和处分,被送到了西伯利亚。

当包瑞德听说那些让他羡慕不已的胶片被全部烧光之后,非常吃惊地耸了耸肩,十分惋惜地长长叹了一口气。

当***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心情也十分沉重,“啊”了一声之后,他难受得沉默了好几分钟,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幸运的是,我们自己从延安来的摄影师们也参与了这次拍摄,他们拍摄了一部关于开国大典的黑白纪录片,里面保存有许多十分珍贵的场面。

在那之后,斯大林又派了一位著名导演格拉西莫夫来中国重拍。

**吸取了上次拍摄开国大典时的教训,派中国电影工作者和苏联人一起合拍,这部拍摄出的作品便是大型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并在后来获得了斯大林奖章。

开国大典原定2023年元旦举行 斯大林提醒 这样会给美国空子

原文 每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都被庆祝得欢天喜地,但鲜为人知的是,最初计划的国庆大典日期并非年月日,而是在年元旦。那么,为什么最终提前了三个月举行呢?让我们一同 其中的原因。年,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和平解放,形象地形容这一历史时刻为 进京赶考 标志着中国新政权的筹建正式启动。然而,尽管中国革...

他是蒋介石的密友,参加过开国大典,2023年毛主席却下令逮捕

你的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不定时分享历史趣事,带你感受历史画卷中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杨虎,作为一位军人出身的革命家,一直以来都被权力所吸引。他年轻时就展示了对革命的热血和才华,因此深受孙中山的赏识,被任命为江苏军总司令。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与当时还未名誉显赫的蒋介石成为了结拜兄弟。而在蒋介石发动政变清...

毛主席审查开国大典名单,看到任弼时的名字道 此人不能来

年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许多领导人都希望站在天安门上,与人民一起迎接这个重要的日子。但是当时,正在审查参加开国大典的名单。当他看到任弼时的名字时,他对身边的人说 任弼时不能参加开国大典。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因为任弼时的贡献是明显的,他为什么不能出席呢?他犯了什么错误呢?让我们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