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旬杨得志参加聚会,得知李聚奎要来,他立刻出门迎接

2023-10-23 13:35:05 字數 5485 閱讀 7810

不应该啊,老师长怎么还没来?

2023年,功勋卓著的杨得志将军,在参加一个老红军的聚会时,突然起身,执着地要往门口走。此时老将军已经80岁高龄了,身体并不算好。所以他现在的这一举动,吓了别人一跳。虽然众人多次劝阻,但是杨得志仍然坚持要到门口去。他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坚决,是为了迎接一个人——李聚奎,他红军时期的老师长。

李聚奎将军。

李聚奎这个名字,听上去十分有气势,很有些大将大帅的感觉。事实是,他确实是一位传奇的将领。他不但在我军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还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一干将帅的尊重。杨得志和他同样是开国上将,但是每次见面却都尊称他为“老师长”,可见两人之间的感情。

李聚奎出生在湖南安化兰田的西坪村,这个地方十分贫穷,李聚奎的家庭也不例外。但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讲,添了男娃子就是添了希望,李家的老父亲非常高兴。他没有多少文化,不敢自己给孩子取名,于是便找本村的一个老秀才帮忙。老秀才想了一下,给这个新出生的孩子取了个很吉利的名字——李新喜。

新喜新喜,抬头见喜,这话似乎应验到了李家的身上。在之后的六七年里,李家又一下子添了5个男孩子。虽然人们常说多子多福,但是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新生命,还是让这个贫穷的家庭难以负担。李新喜,也就是李聚奎将军的童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

但是,李家父亲却没有将孩子捆在地头上。在当时,能改变命运的,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当兵,一个是读书。李家父亲不想让孩子去战场赌命运,于是就倾尽所有,将长子李新喜送入了私塾读书。李新喜也确实争气,学习非常好,俨然有了“小学究”的气质。

在李新喜刚刚准备在学问上大展拳脚的时候,他的母亲却因为操劳过度和生育过度,患上了严重的慢性病。对于穷人家来讲,慢性疾病就像是耗光家财的无底洞。李聚奎只能辍学,四处想办法挣钱给母亲治病。

旧社会穷人。

2023年的一个晚上,李家的老母亲不幸去世,而这似乎是一系列悲剧的开始。李家的孩子,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夭折,最后只剩下了李新喜和自己的四弟。四弟年纪还小,家庭的重担,几乎全落在了十岁的李新喜肩头。

随着时间的拉长,李新喜见到了太多的不公。那些富人们成天什么活儿都不干,却吃香喝辣;自己操劳一天,却往往连饱饭都吃不上。他抱怨了几句,却被村里的那些老人们嘲笑,说人家是天生的富贵命,而李新喜一家,则是天生的穷命。

李新喜不想认命,但是也没有办法,家里连支撑他改变命运的最起码资源都没有。读书缺学费,当兵缺路费,他似乎真的是只能过土里刨食的日子。但是随着大革命风潮的到来了,李新喜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大革命时期。

2023年,北伐战争开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战斗中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湖南安化。看着那些欺负人的军阀一个个灰头土脸的,李新喜觉得军人的生活才是自己所追求的。他和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背着家里参加北伐军。参军时,为了怕父亲寻找自己,李新喜决定换一个名字。就这样,“李聚奎”这个名字横空出世。以将军自己的解释,聚是聚集的聚,奎是天奎星的奎,这个名字是取聚集满天星斗的意思。

李聚奎在参军之后,被编入了唐生智的部队。在此后的战斗岁月中,他逐渐接触到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且越来越坚定。即使在2023年的几次针对共产党人的政变之后,他的信仰也没有丝毫动摇。2023年,他参加了由***领导的平江起义。也就在这时,他救了***一命。

平江起义画作。

当时,起义部队因为敌人的“围剿”,撤退到了白沙地区。为了保持部队的士气,**给所有的战士们进行了一次演讲。谁知他正说到兴头上,突然起义队伍一队的大队长雷振球冲了出来,闪电般地抢过了警卫员薛洪全手里的枪,把枪口指向了***

事情发生得太快了,谁都来不及反应。一旦雷振球的手中枪打响,**将会面临生命危险。关键时刻,人群中的李聚奎也冲了出来,扑向了雷振球。他的身材高大,体重也比一般的战士大,再加上这一扑尽了全力,雷振球被李聚奎狠狠地砸在身下,动弹不得。

趁此机会,大队长黄云桥也反应了过来,一**毙了雷振球。整个过程的发生仅仅就在几个瞬间,快得连身经百战的***一时都没反应过来。不过从此之后,他就记住了李聚奎这个小老乡。多年后,**仍然对此念念不忘,多次和别人说:“多亏了李聚奎啊,不然我就交代在那里了。

**。此时不久,平江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李聚奎也见到了***经常亲自给战士们讲革命的道理,尤其告诉他们,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团结一致。这话对李聚奎的启发很大,他身上独特的凝聚力由此而来。

在接下来的历次反“围剿”战役中,李聚奎立下了不少战功。他的指挥风格,很像***虽然没有太多诡诈的谋略,但是手段强硬,不怕牺牲。他在部队里推行“思想好,休息好,打仗好”的三好作风,使得部队的战斗力提高很快。战场的成绩,也是越来越好。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红一军红一师师长罗炳辉调任第九军团军团长,师长职位空缺。此时,军委想到了红7师师长李聚奎。于是,李聚奎调任了红一军红一师师长,成了一团团长杨得志的直接领导。

2023年5月,长征部队来到大渡河渡口,准备强渡大渡河。这一战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果无法顺利完成,红军将很难跳出敌人的围堵。上级将任务交给了红一师第一团执行,为保万全,作为师长的李聚奎亲临战场,与杨得志一同在河岸边视察。在17名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整个过程中,李聚奎一步都没有离开,成了整支部队的坚强后盾。

长征结束后,李聚奎参加了惨烈的西征。西路红军被马家军打散,李聚奎被迫在祁连山里躲藏了多日。后来他借了一件老百姓的衣服,将帽徽上的红五星藏在一个贴身的小布包里,行乞千里,历时两个月,终于回到了延安。在见到他的时候,**拉住他的手,说出了四个掷地有声的字:虽败犹荣

西路红军。西征的岁月,不仅给李聚奎的身体带来了伤害,还让他的整个革命生涯的节奏出现了波动。他从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逐渐退下来,开始给其他的将领打辅助。在抗战时期,他就在陈赓的386旅中当参谋长。解放战争中,他又在东北地区担任参谋长。虽然他仍然屡立战功,但是却没有太多立大功的机会,因此逐渐从一线指挥员的位置上隐退了下来。到了抗美援朝之时,他已经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后勤保障之上了。

2023年,李聚奎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从红军到志愿军,人民军队的后勤工作一直都很重要,但是却一直没有形成专门的体系。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后勤的短板体现得尤其厉害。**将后勤学院院长的职务交给李聚奎,就是想让他用自己的经验和威望,带出一批合格的后勤干部来。李聚奎兢兢业业,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2023年,新中国第一次给战将授衔。正在所有人都在议论自己的军衔时,李聚奎突然接到通知:去当新成立的石油工业部部长。石油工业对于新中国来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必须要李聚奎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去主持。但是,石油工业部长这是一个地方性的工作岗位。这也就意味着,李聚奎要和军衔失之交臂。很多人都为他可惜,但是他自己却风轻云淡,毫不在意。

李聚奎领导石油工作,也和他打仗一样,始终冲在第一线。他亲自带着工程技术人员,在大西北风餐露宿,建立了克拉玛依油田;之后,他又在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筹备石油勘探机构,定下了多个大型油田的开采点位。日后新中国轰轰烈烈的石油大生产,可以说正是李聚奎奠定的基础。

克拉玛依油田。

2023年2月,石油工业部的工作渐渐步入正轨。这时,李聚奎突然又接到了命令,让他重回部队,担任后勤部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的职位,则交给其他人。这在一般人看来,等于是把自己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人。但是,李聚奎毫不在意,他对上级领导说了一句话:“我没有任何意见,我愿意接受党的一切指令。上级怎么决定,我就怎么干!

一个月后,李聚奎正式回到军队。于是,给他和几个情况大致相同的老同志评定军衔,就成了个很现实的问题。以李聚奎的资历,当个大将也并非不可以。但是,十位大将的名额已满,李聚奎只能屈居上将。但这就有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开国上将,都是他从前的老部下,比如说杨得志。如果也给李聚奎一个上将军衔,他会不会不愿意?

杨得志。但是,李聚奎在得知消息后,却主动表示上将已经很高了。他对评定人员说:“军衔的授予原则应该是就低不就高!我们革命又不是为了这个!”这句话,让不少为了军衔闹情绪的将领汗颜。

2023年,李聚奎因为健康原因退居二线,成了**军委的顾问。但是,李聚奎拒绝当一个只领工资不说话的“虚名顾问”,而是继续在做着他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一生光明磊落的作风,和不求回报的品格,给他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

不过,由于李聚奎的高光时刻距离我们有些遥远,导致现在的学者和文学家都不太熟悉他。在很多的**和影视作品,甚至一些专门的历史读物中,很难看到李聚奎的名字。为此,连杨得志在内的一些老同志都为他鸣不平,希望他写一些文章,提一下自己的光荣过去。

李聚奎。对于这些好心的同志,李聚奎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解释说:“对于过去的战争,体现的应该是我们红军的精神,而不是个人。不论是哪一个人,在历史之中都是渺小的。若干年后,可能所有人的名字都会成为过去。但那场战争的豪情,才是我们真正能够流传下去的东西……

李聚奎的品格,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杨得志将军更是如此。每次和李聚奎见面,他都是尊敬地称其为“老师长”,从无例外。

在2023年,一些红军的老将帅,决定组织一次聚会。杨得志和李聚奎两位将军,都受到了邀请,也都欣然同意前往。不过,杨得志此时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不好。家人怕他在聚会上过于激动,于是就希望他不要去。杨得志却摇了摇头,说道:“这次聚会,不仅是我去,连我的老师长也要去。我如今都已经八十了,还能和老师长见几面?恐怕是见一面少一面了。你们就不要阻拦了。

到了聚会那天,杨得志很早就来到了会场。接着,就发生了本文开始时提到的那一幕。杨得志落座之后,眼睛不停地向四周张望,寻找老师长李聚奎的身影。在确定李聚奎没有出现后,他站起身来,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持到门口迎接。当一辆汽车来到会场门口,李聚奎满头白发的身影走下车的时候,杨得志第一个走上前去,大声地喊道:“老师长,您终于来了。”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回到了汹涌的大渡河畔。

2023年,杨得志将军离开了我们。紧接着在1995,李聚奎将军也在北京逝世。两位将军的友谊和他们各自的革命事迹,都已经成为了宝贵的革命遗产,留在了新中国的史书当中。

2023年,杨得志一仗没打好,向彭德怀请罪,彭总说你还是太轻敌

标题 年 兰州解放的关键一战,谁是战役的胜利者?正文 历史是一个充满各种曲折和迷局的复杂谜题,尤其是涉及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析。回顾年的兰州大决战,我们还需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真相和背后的故事,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不同人对于这场战役的解读争议不断,然而,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以及对历...

2023年,杨尚昆审完《大决战》样片接见演员时问 演林彪的人呢?

大决战 三部曲是一系列电影,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和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于年上映,而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则于年上映。这部电影获得了许多奖项,并且参与拍摄的演员数量也创下了历史纪录。这三部电影完美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其中包括五个军区 二十几个军级单位和多个师的强大阵容,使...

2023年,得知苏联解体,王震这才感慨 我们当初都误解毛主席了

年月日,此时,正值西方世界庆祝圣诞节之际,而在苏联,却在举行着一场极为特别的会议。这场会议,宣告了苏联的正式解体。实际上,早在此次会议之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员已经开始先后宣布独立,并且,在这次会议的前一天,戈尔巴乔夫也宣布辞去苏 统职务。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苏联解体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