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遊記》,感慨一下「有人埋」的觀念

2023-10-10 16:10:01 字數 1647 閱讀 6436

《西遊記》第五十六回 ,猴子打死兩個強盜,然後師徒四人借宿楊姓人家。楊老倌兒說起兒子不肖,專好打家劫舍。猴子說這等不良不肖之人,連累父母,我給你滅了去。楊老者不同意,理由是得留著他好給我下葬啊。

楊老者也是可憐,為了死後有人埋,寧可忍受不肖子孫的種種非人行徑。以前曾經感慨中世紀歐洲的教義裡,人活著就是為了死。看楊老者這種情形,則古代中國也有這種活著就是為了死的理念。

想起小時候玩撲克牌時的一句咒語:來牌不洗牌,死了沒人埋。當時只是當作玩笑話,現在想想其中包含了民間的思想:就是死了之後有人管下葬,並且辦個風風光光、極盡哀榮的葬禮,在人們心裡是特別重大和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

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人們相信有來生,有輪回,有死後的世界,相信燒紙錢送冥幣和種種祭拜都是有效的。並且人們不願意死後曝屍野外被野狗吃掉,不願意做個孤魂野鬼流落荒野可憐巴巴。應該說,老百姓想得很長遠。

以前有一場鬧得全網口誅筆伐的河南周口平墳運動,當時據說有不少老人害怕被火化,竟為了能夠囫圇土葬,提前死掉或者想要提前死掉。當時我就接觸過這種憂心忡忡的老人,並且真的是不想活了,就為了要趕上土葬尾班車的那種。

年輕人的想法,可能更激進。父母催婚催育的理由之一,就是死了沒人埋,沒後人送錢。年輕人就會回懟過去:死都死了,還管啥有人埋沒人埋,被野狗吃了就被野狗吃了,那相當於**。年輕人這麼說的原因,是死去元知萬事空,人死如燈滅,無神論視野下的沒有鬼魂和來世,只願此生活得自在,哪管那些虛無縹緲的死後。

或許有人會說,這種年輕人是典型的享樂主義思想,但也不得不說,其中還是有一些灑脫在。君愛身後名,我愛眼前酒。飲酒眼前樂,虛名何處有。這是李太白的句子,也有人說不是他的,但這種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肯定是李謫仙的。

年輕人會嘲笑上兩代人放不下,或者覺得他們太愚昧,又太頑固,不能與時俱進。年紀大的人會憤怒於年輕人對於對於婚育不積極太挑剔、對於死亡儀式近乎吊兒郎當的態度。其實雙方都大可不必如此。

老人相信鬼魂與來生,那就給他安排,讓他安安心心度過晚年,而不要跟老人講什麼科學,普及什麼無神論,也不要拿年輕人的想法給老人辯論。沒必要,真的沒必要。辯不過的,年紀大的人,大多油鹽不進,只認自己的死理。

年輕人希望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活著,希望活得輕鬆些,希望活得精緻些,那就讓他們這樣活去,因為這也沒有什麼錯,就跟上一代人有上一代人的活法一樣。何必非要統一起來?這世界哪有固定不變的活法?前人裹腳是前人的活法,今天不必再裹了。對下一代人放手,而不是強行干涉,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都是文化的產物,無論老年人還是青年人。生在什麼樣的文化環境裡,就會獲得相應的文化和認知。裹腳時代的人有裹腳的幸福,相信來生的文化哺育的人,有相信來生的歡喜,不裹腳不信鬼神的人,也有他們的快樂。不必互相嘲笑,大家都是小人物一枚,都是環境塑造的大腦,把你放到哪個時代,你也就成為那個時代的芸芸人生,鮮有例外。

我們都是環境的產物,都有身不由己的情況。所以不必互相看不起,而應該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援,和而不同。

西遊記》女兒國的故事,實在太歡樂了。

放生礦泉水」很可笑嗎?了解其中的文化心理,多一些愛與理解。

魯迅與丁肇中的共同建議就是青年不需要建議——魯迅雜文賞讀。

#喪葬文化#

《西遊記》目錄表

西遊記 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 家吳承恩創作。該作品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傳奇冒險故事,共分為100回。以下是 西遊記 目錄表 第一部 第1 7回。第1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2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第3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第4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西遊記人參果的介紹

當談論 西遊記 中的人參果時,我們可以更具體地描述其外觀 特點以及在故事中的重要性。人參果是 西遊記 中的一種神奇植物,具有強大的藥用效果,它在取經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下是更為具體的介紹 人參果外觀 人參果通常呈紅色或橙紅色,外表光滑,形狀像小蘋果,大小約為拳頭大小。果實表面光亮,彷彿散發著微...

86版《西遊記》目錄表

西遊記 被翻拍過很多個版本滿足了不同年代人的不同口味,最經典的還是從小陪伴到大的86版 西遊記 對於 西遊記 裡面的每個片段每個細節,很多小夥伴甚至都牢記在心了 裡面的歌曲也是唱了又唱,銘珠今天還是想跟大家回憶一下電視劇集裡面每一集的名稱。第一集 猴王初問世 說的是海邊石頭炸裂,孫悟空出世,發現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