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8年首降,438万人路在何方,更大风险正在酝酿

2023-11-28 23:05:06 字數 2434 閱讀 9426

近日,教育部发布数据,2023年考研人数报名438万,比2023年减少36万,8年来第一次下降。考研人数下降,是否说明“考研热”消退了呢?

为何考研人数8年连涨,却又突然放缓?

考公人数的增长,是否分流掉考研人群?

考研考公此起彼伏间,是否埋藏着更大的风险?

考研人数8年首降,但仍居高位

考研“高考化”,跟风只会添迷茫

此前考研人数连年增长,从2023年的165万,2023年290万,2023年457万,不仅数量增加,**幅度也持续增大。

今年的438万,虽然有所减少,但从大的趋势看,仍维持着一定热度。

那么,为何会产生连续8年的考研热呢,有三大原因:

✔首先是本科毕业生的人口基数增加,考研的人数也自然增加;

✔其次是考研逐渐“高考化”,一部分学生跟风考研,并没有明确的规划。

很多学生直到大三,对是否考研还是懵懵懂懂,只是看到大家都在考研,自己也跟着考研,好像不考就显得没有上进心。

于是就产生了“考研高考化”,就像初中读完要中考,高中读完要高考一样,大学毕业要考研,就是升学链条的延长而已

由于“水硕”的不断增多,政策有意识地挤干水分,加大**的抽查力度,“混硕士”的难度增加了。

学长认为,跨进考研的门槛后,读研又是更高的门槛,如果没有实力与规划,就算考进了,也是徒增两年迷茫。

✔最后是用人市场的要求,不少岗位“跟风式”要求硕士学历,但有趣的是,市场需求既是催化剂,同时又成了拦路虎,“第一学历”歧视的普遍化,“劝退”了不少打算考研的学生

既是催化剂,又是拦路虎

第一学历歧视,“劝退”部分考研人

如今,第一学历歧视现象愈发普遍,即便是985硕士,但凡第一学历“不亮眼”,大概率会被刷下去。

越是头部的公司,越是核心的岗位,对“第一学历”的要求卡得越严格。

从组织的角度考虑,4年本科的学习,比两年读研更扎实,更体现能力,职业匹配度更高。

而且,本硕专业需要有连续性、相关性,“跨行硕士”缺乏说服力。

于是,本科学历一般,想靠读研“镀金”的想法,如今越来越行不通了。

当然,这不能责怪学生,不少岗位要求硕士,要求双一流,也是一种盲目跟风。

实际上,很多双非大学生,其能力足够企业所用,更何况,大多数企业没有掐尖挑人的竞争力。

减少的36万人去哪了?

考公考编是新归宿

既然第一学历“无法洗刷”,既然读研提高不了就业保障,那么索性放弃考研,选择考公。

不少专业有天然的考公优势,比如法学、经济学、计算机、会计、汉语言文学、审计等等,性价比较考研更高。

可以看到,这些专业大多是文科,这“流失”的36万人里,文科生贡献了较大比例。

于是,在考研人数减少的同时,考公的热度逐年增加,但考公的人多了,考公的竞争难度也更大了,百里挑一的岗位众多,二战三战者不在少数。

考研考公热度的增加,背后是就业形式的严峻现状,一方面是经济与市场造成的,还有一方面,是考生和家长自己造成的。

考研报名人数连涨8年后首降,考研降温 “卷学历”不香了吗?

考研报名人数连涨年后首降,考研降温 卷学历 不香了吗?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万,与年相比下降了万人。这是自年以来,考研报名人数首次出现下降趋势。那么,如何理解这一 考研热 真的开始降温了吗?从历史数据来看,从年到年,考研报名人数逐年递增,从.万人 到万人。这种增长趋...

今年考研报名人数递增8年后首降,原因分析

今年考研报名人数递增年后首降,原因分析。年研究生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关于研究生考试的一些数据和趋势仍然值得我们关注。根据最新的数据,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出现了递增年后的首次下降。那么,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就业压力的缓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逐渐...

考研热降温,今年考研人数首次下降36万!背后的原因为何?

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下滑。只有万的报名人数,虽然还是不算少,但是相较于去年则足足减少了万,这也是近年来的首次下滑。这个趋势与过去几年的连续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与此同时,公务员国考的报名人数却持续走高,增加的正好也是万,在考研市场的寒流下这个数字耐人寻味。这种下滑现象可以归因于疫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