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名人数连涨8年后首降,考研降温 “卷学历”不香了吗?

2023-11-28 12:55:02 字數 2828 閱讀 7528

【考研报名人数连涨8年后首降,考研降温 “卷学历”不香了吗?】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36万人。这是自2023年以来,考研报名人数首次出现下降趋势。那么,如何理解这一**?考研热”真的开始降温了吗?

从历史数据来看,从2023年到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逐年递增,从164.9万人**到474万人。这种增长趋势的背后,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是一个重要原因。然而,2023年预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118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9万人。这意味着毕业生人数并没有减少,但考研的人数却下降了。这可能是由于考研报名人数在连涨8年后出现的自然**。

然而,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原因并非单一。客观来讲,这与留学、考公等选项的分流有一定关系。疫情期间,由于应届生能获得在社会锻炼的机会较少,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不足,许多人把考研作为缓冲、过渡的备选项。现在,随着社会运转逐渐回归常态,考研不再是应届生的唯一或最优选择。

同时,留学市场逐步回暖,咨询和申请海外读研的人数相比疫情期间有了明显增长。此外,不少学生的就业心态更为理性现实,直接专注于获取就业机会。据统计,2023年度国考热度不减,共有303.3万人报名过审,比2023年新增43.53万人,增幅为16.76%

从学生心态的角度来看,研究生学历的“性价比”正在经历一次深度的重新评估。过去,许多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拥有研究生学历就等于拥有了开启更好职业前景的钥匙。这种观念的形成,部分原因在于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人们普遍认为学历与职业成就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研究生学历并不能完全保证体面的就业。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群体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这使得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其次,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在招聘时更加注重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而不仅仅是学历背景。

这一变化导致一部分学生开始重新思考读研的“性价比”。他们开始认识到,用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取得一个硕士文凭,未必比大学毕业开始积累工作经验的性价比更高。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尽早进入职场、开始职业生涯的学生来说,读研可能不再是他们的最优选择。

这种心态的变化对考研报名人数产生了影响。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新评估读研的性价比时,他们可能会选择放弃考研,转而寻找其他更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路径。这也是导致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此外,硕士招生结构的调整以及“宽进严出”的培养方向也让一些学生对读研望而却步。具体来说,专硕和学硕比例的调整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考虑读研时更加审慎

一般来说,专硕的学费通常比学硕更贵,而且国家对于专硕的补贴也相对较少。这一经济因素使得一部分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在选择读研时更加谨慎,甚至可能因此放弃报考研究生。

此外,一些高校正在调整学硕和专硕的招生规模,缩减学硕的招生规模而扩大专硕的招生规模。这种调整客观上增加了一部分学生的读研经济成本,因为专硕的学费通常更高,而且获得的国家补贴也更少。这无疑是一些学生在考虑报考研究生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除了经济成本之外,专硕和学硕在培养方向和职业规划方面也存在差异。专硕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而学硕则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这种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在选择读研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还要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

因此,硕士招生结构的调整和“宽进严出”的培养方向确实让一些学生对读研望而却步。这也提醒我们,在选择读研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学术追求,还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同时,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制定合理的招生和培养政策,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

另外,研究生毕业标准的不断提高也让学生的报考选择更为审慎。教育部持续开展学位点合格评估和学位挤水行动,加大了博士学位**抽检力度,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使得一些学生自嘲“有考研的能力但没有科研的水平”,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于报考研究生更加理性和审慎的态度。他们认识到,研究生阶段不仅仅是获得一个学历证书,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科研能力。这种认知的变化是积极的,它表明学生对于研究生学历的期望正在逐渐回归理性。

从结果来看,考研报名人数连涨8年后首降,这反映出社会对研究生学历的认知越来越回归理性。这种趋势实际上是有利于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含金量的。通过控制和缩减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可以让更少数更合适的人真正投身高水准的科研工作,这对于社会发展、资源分配都是有利的。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从“考研热”到“考公热”,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心态是相似的。这反映出一种追求稳定职业和体面就业的社会心态。如果青年学子只是扎堆从一条赛道涌入另一条赛道,那么就业观念的积弊就仍然没有得到**

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力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让他们不必挤到同一条赛道上按照同一种“成功模板”发展。社会政策应该专注于搞经济和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只有市场主体增多,就业岗位才会增加,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去试错。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安全垫”。

#考研降温卷学历不香了吗#

今年考研报名人数递增8年后首降,原因分析

今年考研报名人数递增年后首降,原因分析。年研究生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关于研究生考试的一些数据和趋势仍然值得我们关注。根据最新的数据,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出现了递增年后的首次下降。那么,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就业压力的缓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逐渐...

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递增8年后首降,原因何在?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炉。近日,据教育部官 显示,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万,相比年考研报名人数万,下降了万人。而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从年起,考研报名人数逐年递增,从年的.万人 到年的万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在连续递增年后首次出现了下降趋势。其实,去年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趋势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

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递增8年后迎来首降,到底是什么原因?

自年起,中国考研报名人数逐年递增,反映出许多学生希望通过攻读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然而,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首次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对学历价值和研究生就业前景的广泛思考和争议。专家陈志文认为,过去一些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是出于就业难等原因,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来增加竞争力。然而,当前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