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周总理在西花厅接见郑洞国 真是 风雨留人在 呀

2023-11-27 00:45:05 字數 6212 閱讀 9255

2023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此时,**领导人战略眼光长远,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对我方来说尚属空白的美军这一假想敌。

**了解,屈指数来,要说谁是“美军通”,无疑当推孙立人。

孙立人清华毕业后,去了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进修,属于留美军事洋科班出身。然而,他已经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

那么,下一个人选该是谁呢?**思虑片刻,一个人的名字出现了——郑洞国。

2023年,郑洞国受蒋介石垂青,荣任中国驻印度新一军军长。他率部与驻印美军一起收复缅北,名声大震。那时,新一军装备着清一色的美械,并且由美军教官一手扶持。

图 | 郑洞国。

作为军长的郑洞国对美军的战术战法耳濡目染,称得上半个“美军通”了。

于是,**指示东北军区政治部派得力干部陪同郑洞国,以邀请参观的名义,进京叙旧。

而此时,郑洞国正打算去上海求医。在收到***的邀请后,他马上说:“先去北京,我要去看望周主任。”

这天,在东北军区保卫部副部长李桂林和保卫部二科科员刘更欣的陪同下,郑洞国登上了开赴北京的列车。随后,在铺设红地毯的软卧包厢内,同行的3人友好地打了招呼。

一路上,郑洞国看到沿途窗外的葱绿田野和建设工地,感叹说:“旧中国兆民困苦,国运难酬。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定会宏图待展。”

刘更欣向他进言:“希望郑先生为新中国一展长才。”

郑洞国委婉讲:“用武之地的‘武’是不行了,败将何谈兵事?”

刘更欣说:“陈明仁将军不是还在掌兵嘛?”

郑洞国则说:“子良(陈明仁的字)乃我乡弟,既与我同庚,又与我同为一期黄埔卒武。抗战后期,我打缅北,他打滇南,可谓遥相呼应。说殊功不敢,但着说为国平虏,算是都尽力了。”

图 | 陈明仁将军。

隔了一会儿,李桂林提到了在新疆起义的陶峙岳将军。

郑洞国说:“他字岷毓,长我十一岁。”

旅途中,3人有说有笑。大约第二天上午10点,列车终于到达北京。

根据军委的安排,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和总政副主任肖华亲自前往迎接。“二肖”首长在长春与郑洞国有“化敌为友”之缘,且同是湖南人。

车站见面后,双方握手问候。随后,一行人乘车来到了东安市场著名湘菜馆就餐。

席间,肖劲光对郑洞国说:“周副主席对你来北京甚为关切,指示军委有关部门对接待事项作了周密安排。”

郑洞国说:“劳烦周主任费心了。”

肖华则将自己的秘书李贵指派给随行的李、刘2人,并嘱咐道:“郑先生抗战有功,是周副主席请来的客人,你们可就郑先生的活动安排多征询其意见,保证郑先生此行圆满。”

图 | 肖华。

宴席结束后,郑洞国一行人被送到了开国第一国宾馆——北京饭店住下。

来京的第3天,肖华的秘书李贵带车来到饭店。车子启动后,李贵回过头来说:“郑先生,肖副主任已去了中南海,今天要见您的是军委周副主席和***总参谋长。”

郑洞国听后,说:“周主任国务在身,工作繁重,感谢他的安排。”

很快,车子过天安门后,经新华门,驶入中南海,到达了总理办公处。走出车门,李贵介绍说:“这里是西花厅。”

此时,早已迎候在此的肖华,引领着郑洞国进入西花厅正厅。过了一会儿,**出现了。

**年届五十有余,富有神采,在与郑洞国把臂时说:“桂庭啊!很想念你。真是风雨留人在呀!”

郑洞国则说:“周主任操理国政,诸事如山,感谢老师的关怀!”

**边示意郑洞国坐下,边说:“黄埔一别,二十余载。现在好了,大战已过,新社会,新天地。欢迎你常来!”

郑洞国略带愧意地说:“黄埔时光,历历在目!周主任当年的训话,学生言犹在耳!”

二人多年后的初见,开场白都是围绕黄埔展开。斗转星移,往事已矣。但是,双方相处的那段经历,谁都不曾忘记。

2023年春,热血青年郑洞国走出了湘西大山,辗转数千里,前往广州,打算报考黄埔军校。

为了能参加革命,错过报名期限的他,甚至冒用他人之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半个月后,郑洞国跟校方主动承认了错误。后来,校方就把他的名字改了过来。

在黄埔军校学习,郑洞国特别喜欢上***的课。他不知道的是,当时年仅26岁的***已经是著名的中共领导人之一了。

后来,郑洞国回想起***上课时的情景,说:“他讲课时,不时流露出英俊潇洒的风度、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军校颇受学员们爱戴。”

第1次东征战役时,**任东征右翼军政治部主任,郑洞国先后任教导1团连党代表、教导2团营党代表,相互间有了更多的接触。从这时起,郑洞国对拥有卓越才干、谦和作风的***更加地敬佩。

数个月后,第2次东征战役爆发。此时,正在湖南家乡探亲的郑洞国,日夜兼程地赶到了广州,却一直找不到返回部队的机会。直到东征军将陈炯明部彻底击溃,陆续向潮梅地区集中时,他才辗转赶到了司令部所在地——汕头。

这时,**见到郑洞国后,十分高兴,说:“当前,潮洲野战医院的工作很重要,我希望你到那里担任党代表。”

郑洞国听后,没有说话。

原来在广州时,上级就曾要郑洞国担任黄埔军校医院的党代表,但他执意要带兵杀敌。现在好不容易赶到了前线,还是要去做医院的党代表,他的心里自然是极不情愿的。

**主任和蔼地说:“医院的工作也很重要嘛。你先去工作一个时期,以后我再设法替换你。”

就这样,郑洞国去了潮州野战医院。

不久,急于上前线的郑洞国,又去了汕头。这次,**很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亲自举荐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3师8团1营营长。

大革命失败后,**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枪。而郑洞国出于思想局限,选择了一条与他革命初衷相反的政治道路。

抗战期间,郑洞国参与指挥的血战台儿庄战役大捷,**闻讯后,感到特别高兴。之后,在与日寇的作战中,郑洞国率领的部队勇猛顽强,打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胜仗,因此,他被冠上了“抗日名将”的头衔。

2023年,郑洞国率部困守东北长春。东北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后,一举攻克锦州,切断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退往关内的陆上通道,迫使饥困不堪的10万长春守军龟缩在寸地。

此时,郑洞国心情沉重,他流着泪给蒋介石拍电报,告诉他无法突围。蒋介石接到电报后,冷冷回复道:“一定要突围,否则军法从事。”

然而,突围谈何容易?肖劲光、肖华统率所部已经将郑洞国的大军牢牢地困在城中,插翅难飞,只能依靠空投食品度日。不久,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郑洞国的处境非常窘迫。

为了将这位黄埔军校的学生从黑暗中挽救出来,**亲自写信给他。信件部分内容如下:

洞国兄鉴:

兄今孤处危城,人心士气久已离背,蒋介石纵数令兄部突围,但已遭解放军重重包围,何能逃脱……

届此祸福荣辱决于俄顷之际,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领长春全部守军,宣布反帝反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赞成土地改革,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则我敢保证中国解放军必将依照中国共产党的宽大政策,不咎既往,欢迎兄部起义,并照曾军长及其所部同等待遇……

**。十月十八日。

当时,**的这封信件是用电报转达前线的。由于城内战乱,未能送到郑洞国的手中。长春和平解放以后,郑洞国才知道此时,他对***主任的亲切关怀,内心是由衷的感激。

2023年,郑洞国因身体不适前往上海就医。正巧这时,**请他到西花厅一聚。盛情难却,郑洞国在东北保卫部2位同志的陪同下,去了北京。

到了西花厅,**与郑洞国聊起了在黄埔军校时期的往事。两人谈得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后,工作人员通报:“聂总参谋到!”

人来了,**向聂帅介绍了郑洞国,接着,他们的谈话进入了正题。

郑洞国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军和英军的作战特点,强调说:“美国人打仗主要靠**,打不了硬仗。”

**认真地听着,不时插话询问。

随后,郑洞国讲述了美军非常依赖空军补给的一个故事。他说:“过去中美军队共同执行作战任务时,美国兵行军累了,就先丢弃**弹药,然后再丢弃衣服,待到达目的地时,浑身只剩下一条裤衩,以至于空运的装备只好先全部补充美军。”

听到这里,**不禁开怀大笑起来。后来在一次国防会议上,**还引用了郑洞国的这个故事,激励大家从战略上藐视敌人,克服个别人头脑中的恐美思想。

在分析到双方装备差距时,**说到了中**队的5点优势:

一、中**队师出有名;

二、中**队具有用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传统;

三、中**队打法灵活;

四、中**队吃苦耐劳,不怕牺牲;

五、中**队距离后方近,后勤**路线短。

郑洞国听后,点点头,表示认可。

在谈了许久后,**邀请郑洞国用餐。席间,**问郑洞国“在北京是否还有熟人?”

郑洞国想了想,说:“有位黄埔军校一期的同学叫李奇中,与我交好,听说他现在在北京。”

**马上说:“这个人我知道,他现在是政务院参事。”随即吩咐工作人员将李奇中请来。

不久,李奇中赶到,紧挨着郑洞国坐下。

**问郑洞国:“你今后有何打算?”

郑洞国回答:“人老了,打算回湖南家乡种地去。”

在旁的李奇中插话:“好啊,你在老师面前也敢称呼老?”

此话一出,在场的宾客都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顿了顿,**亲切地说:“洞国,你还不到50岁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为人民做贡献呀。现在国家建设刚刚开始,许多事情都等着我们去做呢?”

郑洞国很感动,表示先到上海治病,再听候安排。

图 | 郑洞国。

**点点头,说:“那好,等你身体养好后随时可以再来!”

在京的近十天内,**特别指示,由李桂林和刘更欣二人,陪同郑洞国在北京转一转。

不久,转赴上海的行程开始了。在列车上,郑洞国对刘更欣诚恳地说:“我郑桂庭有负周公啊!此番再聆听其教诲,受益良多呀!”

刘更欣则递以慰言:“总理见您,相逢一笑。相信郑先生一定会为新中国勉竭新忱,再立新功。”

时隔一年,郑洞国看到祖国气象一新,蒸蒸日上,十分振奋。于是,他给在北京的老友李奇中写信,打算春节期间再去北京看看。

李奇中收到信后,立即报告给了***随后,日理万机的***亲自给郑洞国发去邀请电报。

春节前夕,郑洞国一到北京,**就在政务院会见,并隆重地宴请了他。席间,**详尽地问起他的身体和家庭情况,就像是家人一样,让他如沐春风。

郑洞国向***汇报了对共产党的新认识,表示愿意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听后,格外高兴地说:“你的思想又有了新的进步,这是值得庆贺的,我代表大家欢迎你。你的年纪还轻,完全可以多为人民服务嘛。”

图 | 郑洞国(前排右一)

几个月后,郑洞国迁居北京,在***的关怀下,被任命为水利部参事。在工作中,郑洞国兢兢业业,不辞辛苦,他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的称赞。

2023年1月,**不幸病逝的噩耗传来,郑洞国几度痛哭失声。

2023年,郑洞国当选为民革**副主席。尽管此时的他已年近80岁,但他仍然积极建言献策。

2023年,要求落实政策的原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的老兵们,都会找郑洞国帮忙。来了就住在郑家,走时还拿走点儿衣服和钱。更多的老兵选择上访写信,郑洞国就为他们写证明,说明其历史情况。当时,仅仅买邮票花出去的钱,每个月就是六七十块。

民革**机关得知情况后,表示这个钱应该由公家支出。但郑洞国坚持自己出。他说:“这些人跟着我出生入死,抗战也抗了,内战也打了,最后也跟着投诚了,现在有困难,我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心里踏实。”

郑洞国的做法,赢得了老兵们的赞赏。晚年,他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像一位共产党员了。正如他所说的:“*是我一生的师长,从他身上,我体会到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品质,也看到了新中国的光明前途。”

70年周总理在西花厅接见外宾,看着纸条骤然变脸 龚澎走了

年,在西花厅接见外宾时候,工作人员递给了总理一张纸条,在打开以后,总理猛地脸色然变,过了片刻,才喃喃道 她走了,她走了,龚澎她走了!这位让 万分悲伤的龚澎是谁呢?她又呼有何不寻常的故事呢?实际上这个令总理黯然神伤的龚澎,曾经她是燕京大学的校花 首位中国女性发言人,首位 新闻司司长。但这样一个杰出的女...

平凡中的伟大 周总理夫妇与西花厅的深情岁月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他们的坚持与执着,使平凡的地方变得非凡。中国的国家领导人 总理和邓颖超夫人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的一生虽然在政治舞台上波诡云谲,但在家庭生活中,他们选择了朴素和简单,将生活过得幸福而充实。夫妇的选择,让人不禁想起他们在中南海西花厅度过的美好时光。这个地方,不是因为奢侈...

周总理的西花厅 传承与装修的碰撞

在上世纪。八 九十年代,一些曾在 身边工作过的人,重回西花厅,对这里的变化感到震惊,不禁发出感慨 这是西花厅吗?怎么变化这么大?有人甚至认为这些改动完全背离了 生前的愿望和作风。那么,西花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对待西花厅的呢?初来北京时,为了方便工作,曾居住在中南海的丰泽园。后来,搬入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