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下元日,祈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2023-11-27 06:05:12 字數 2235 閱讀 4444

相传这一天,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传当天禹会下凡人间为民解厄之日,这天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称“消灾日”、“下元水官节”。民间会自发的扫墓,祭拜祖先,给先人烧去“金银包”,表达挂念之情。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但它远远没有同为月亮节的“元宵,花朝,中元,中秋”出名。让我们来看一看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下元节吧!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

宋·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宋·陆游。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作为一个与道教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节日,下元节这一天,道教场所总会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早早准备好祭祀的用品,一到时间,点上几炷香,用最虔诚的姿态向上天祈愿,祈愿世间再无灾难,一切平安;祈愿所有亡魂能到达彼岸。在民间,人们会自发的去扫墓,祭拜先祖,给故去的先人们烧去“金银包”,以寄哀思,表达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只有不忘来处,才能找到归处。

《十月十五夜落月》

清·郑孝胥。

凄清月色无今古,寂寞人间有死生。

雾阁云窗忽今夕,祇将涕泪送西倾。

作为一个**生死,祭祀祈福的日子,古代的文人在这一天也是感触颇深。

诗人郑孝胥感受着清冷的月光照在身上,心里不禁有些难过,即便月亮是圆满之态,他仍感慨世事无常,生命短暂。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的去珍惜光阴,在有限的日子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也要多珍惜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苏轼。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比起中秋时节的好天气,下元日的天气也并没什么不同,与三五友人,观云乘舟泛五湖,惬意自在心头。可是,明年的今天,谁还会记得谁呢?

正是应了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人。

大好时光里,少些对抱怨,多些理解,我们的生活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幸福和快乐。

《沁园春》宋·无名氏。

冰壑平生,如伯伦狂,似希乐豪。

喜欢书不用、菊茶明眼,登山不倩、藜杖扶腰。

豆粥萍虀,鱠羹鳞脯,湖海人常折简招。谁云老,有满怀风月,藏在诗瓢。

凌晨向鹄冲霄。道昴宿于今又应萧。记垂弧令节,恰当后日,下元好景,正属前朝。

冷胆如天,刚肠如剑,须把千杯寿酒浇。

那堪更,是梅花时月,烂熳溪桥。

宋代的一个文人,想到了流逝的时光和岁月。年底将至,又苍老了一岁。

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更加珍惜时光,把握住今天,别等所有都来不及,徒留一声唏嘘。

人们常说,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看见,遇见,最后要说一声再见。

而下元的到来,不过为了是再一次提醒我们:在爱的记忆消失之前,请不要和逝去的亲人说永别,因为一别,便是永远,一忘,就是死亡。

再没有人知道,你曾来过这个世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今天,让我们点一盏明灯,以感恩和敬畏之心敬天地、敬祖先;

让我们献上最美好的祝福,愿世界无灾无厄,愿来年风调雨顺,愿你的每一天,都过得值得。 #传递正能量#

“冷不冷,就看十月十五”,今日下元节,今年冬天冷吗?农谚咋说

下元节,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既然有下元节,那就有上元节和中元节,上元节时间是正月十五,中元节时间是七月十五。据悉,关于上元节 中元节和下元节的来历,和天官 地官 水官有关,相传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 七月十五地官赦罪 十月十五水官解厄,这天也分别是他们的诞生日,人们为了祈福祭...

“最怕八月十五雨”,明日八月十五,下雨有啥说法?了解下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 端午节并列。中秋节以月圆之夜为节点,人们通过团圆 观赏圆月来寄托相思之意。虽然游子们难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但他们通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来传递对家人的思念。中秋节这个节日有很多别称,比如月夕 八月节 追月节 拜月节 团圆节 秋节等等。同时,中秋...

十月十五“下元节”,三件事不能做,哪3件事?老习俗不能忘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下元节,也称 下元夜 上元节 等,是农历年中五大节令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以庆祝丰收 祈福平安为主,同时也有一些传统的忌讳和禁忌,大家常说 十五下元节,三忌不可忽 这 三忌 指的是在下元节这一天,人们应当避免做的三件事情。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三忌,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个传统节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