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 道 佛,为什么中国人什么都信,又都不信?

2023-11-15 16:00:25 字數 1738 閱讀 9280

在儒家的哲学里,从来不谈生死之事。

孔子被人问到“人死后是否有灵魂”,他选择避而不谈,但又没有否定,只是说“未知生,焉知死?”

儒家不是不信灵魂,只是对现实世界之外的事物,不太感兴趣。

儒家着重于世间的活动,至于死后是什么样,是灰飞烟灭了,还是有什么灵魂要去到彼岸,或是再来一轮人间的游戏,那都不是他关心的事情,只要把这辈子活好就行了。儒家教你如何做个君子,如何顺应人间伦理,如何完成天命,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生命观。我们是务实主义者,着眼于当下,既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又不排斥任何一种宗教信仰,都不信,好像又能都信。

儒家的思想基础,决定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讲究伦理道德,更注重人际关系。

在儒家的影响下,我们都很积极进取。最终的目的,就是求得一个今生的通达圆满。事业、家庭、人际关系,方方面面的圆满。

儒家走到最后,也会有苦恼。当苦恼来临的时候,儒家就有点行不通了。毕竟成功二字,并不眷顾每一个人,万一失败了,我们也得鼓起勇气活下去。

失意之时,我们就去找道家,去读庄子和陶渊明,学习修身养性。当我们不得不从激烈的竞争中抽出身来,会用另一套说辞安慰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

道家,是无为,是不争。什么都不争了,我躺平还不行吗?何必自己逼自己呢?

中国人也许是世界上心理素质最好的人。因为我们什么都不信,也因为我们什么都信,能屈能伸、进退自如,怎么都能活得下去。

有时候,道家也不管用。虽然我不想卷,只想躺平,老老实实过平淡的生活,可是命运有时很残酷,它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把你最在意的东西偷走了,给你致命一击。

重病来袭、连年失业、以及至亲至爱意外离世等。人生的重大创伤,一夜之间,可以将一个人的生命根基彻底抽走了。这个人,要怎么活下去?

那么,佛家来了。一个人走投无路的时候,往往会开始亲近佛。

一帆风顺的时候,很少有人会信佛,除非这个人的根器很重。

因为佛看上去真的很无聊,甚至说很扫兴。佛家讲得都是人生的真相,听起来很空洞,好像跟我们很遥远。可一旦我们知道了这些人生真相,对人间那些肤浅的娱乐,就很难再引起任何兴趣了。

一个人,在人生的绝境,一切努力的建构和对未来的规划都幻灭了。

在万念俱灰之际,往往会遇到内在的本体。当一个人,触碰到了那个最痛苦最无助最柔软的地带,那就是佛性,在那里会有慈悲产生。

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会决定他的信仰走向。

至于,哪个信仰是最好,其实并没有一个答案。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儒释道是并存于世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信仰和寄托。而对于生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死观。

人生得意之时,做个温文尔雅的儒士,莫谈生死;

人生失意之时,做个潇洒自由的道士,笑谈生死;

人生绝境之时,听听佛陀的话语,认真体会生死。

为什么佛经都是梵文?佛经的起源 从梵文到世界

一 佛经的起源与传承。佛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是释迦牟尼佛祖在尘世间说法传教的主要记录和集合。它们主要来自于印度的佛教传统,传承下来历经了多个世纪。由于这些经典是由古代印度梵文撰写的,因此我们称之为梵文佛经。二 梵文的特性与地位。梵文,作为古印度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佛教经典...

为什么都叫“唐人街”?

唐人街,又称华埠或唐人城,是海外华人聚居的场所。一般指位于亚洲各地的华人民族聚居区,因其祖先源自中国,故名唐人街。唐人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华人迁徙历史和华人在海外的地位息息相关。自唐代以来,华人便开始移居海外,历经千辛万苦,定居异国他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华人在海外形成了各自的社群和文化,但始终保持...

山都没有为什么修隧道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修建隧道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然而,有些地方的山并没有特别高,为什么还要修建隧道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修建隧道的目的和作用。修建隧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路程 提高交通效率 保障安全以及节约成本等。例如,当两个城市之间没有山脉时,修建隧道可能不是那么必要,但在山脉密集的地区,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