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 怀念我的老师

2023-11-26 00:05:08 字數 3271 閱讀 2180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村有一所小学——瓦房小学,那就是我的学校。

王老师是我快升四年级时,调到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那时王老师年轻,开朗,但不失稳重。他戴着一副眼镜,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

家乡由于地处偏远,人烟稀少,所以学校小,学生也并不多,一共就三四十个学生。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时候是五年制,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五个级五个班。一个老师,身兼数职,所以能把语文数学教好就不错了。

但是王老师来了之后,教学方式有了不小的改进和变化。

首先增加了一些课程,比如**、美术、体育等等,这些都是以前没有上过的。

王老师教我们唱的第一首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同学们之前从未接触过**,感觉很新奇,也很喜欢,所以很快就都学会了。接着我们还学会了不少新歌,其中有《妈妈的吻》、《十五的月亮》、《外婆的澎湖湾》等八十年代比较流行的歌曲。

另外,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不仅学会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的游戏,还学会了踢毽子、丢沙包。

王老师博学多才,又幽默风趣。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因此,大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成绩都有所提高。

而我属于那种反应迟钝,上课又不怎么专心听讲的学生,学习成绩自然是可想而知。那时候最让我头疼的是写作文,平时造个句都整不通顺,更别说写作文了!

记得有一次,眼看放学了,我的作文还没写出来。王老师把我和另外一个没交作文的同学留了下来,说什么时候写好了再回家。

我就坐在课桌前一动不动,根本没打算写。理由简单又气人:我不会写!王老师一气之下就把我们一直留着。

眼看天快黑了,这时候我爷爷找到学校来。我爷爷一个不识字脾气又很暴躁的大老粗,见到王老师不由分说就骂骂咧咧一通吵。

王老师也没多解释,直接让我回家。我当时心中的那个后悔就别提了,明明是自己的错,却连累老师挨骂,他会不会把我开除了?我不敢多看王老师一眼,跟着爷爷灰溜溜回了家。

第二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学校,以为王老师一定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一顿。

但是出乎我的意料,王老师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对昨天的事只字不提。

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更加惭愧,也正是从那时候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好好学习。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开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慢慢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好转。同时,我还养成了多看,多读,多想的习惯。

因为王老师说,写作文就是把你平时看到听到的一些事和东西写下来,就这么简单。

领悟到这一点,我也试着写了几次,王老师说写得还不错。我突然感觉到,写作文其实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那年春天,我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王老师带我们去春游,到附近的村庄参观了烧土陶罐的罐罐窑,当时感触很深。回去之后,王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记一次春游》的作文。

时间过得太久,想不起来我当时都是怎么写的了,只记得写了“这次春游让我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见识”之类话。

王老师把我的作文当着全校学生读了一遍,并表扬了我。后来那篇作文在和邻村学校的作文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奖品是一个精美的笔记本。

我高兴坏了,对写作文这件事有了更大的兴趣。学习也更加努力,一度成为班上的优秀学生,而且还当上了班干部。

可是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却面临着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念完小学后,我就不能考初中,不能继续念书了。

出生在那个年代,又是那么偏僻落后的大山里,女孩子念书能念到小学毕业就不错了。

那时候的孩子好像没有叛逆期,什么都听大人的,不让念就不念呗!当时我就这样想。

王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很为我惋惜,还特意去我家家访,劝我的家人说,这娃是块读书的料,不让她念书实在是可惜了!但是我家里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反对,铁了心让我回家放牛。没办法,王老师也不好再说什么。

我知道争取不到继续念书的机会,心想还不如早点放弃。所以也没参加期末考试,就回家开始了我的放牛娃生活。

虽然我离开学校,但是喜欢看书的习惯依然没改。放牛的日子很漫长,总有许多闲暇时间,我也总是带着千方百计找到的各种书籍不停地看着。

久而久之,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学梦”在我心底悄悄萌发,于是我便开始了漫长而卑微的创作生涯。

想不起来当初年少轻狂的我究竟都写些什么,只记得刚开始写的叫故事,后来又美其名曰“**再后来就给许多杂志、报社不停地投稿。但是时间过去了很久,我除了练就一手能拿得出手的字,其它都一无所获。

理想与现实太遥远,我开始感到无限困惑和迷茫,开始气馁,但是最终又不甘放弃……

有一次,我给王老师写了一封信。诉说了心中的一些想法和困惑。

很快,就收到王老师的回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不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不论怎么艰难,必须为理想坚持!坚持到无法坚持的时候,最后再坚持一次,可能会有奇迹发生!

王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让我在这条不适合自己身份和学历的创作道路上断断续续,走走停停,但最终不忘初心,坚持走了下来。

慢慢的,我写的东西开始有一小部分变成了铅字,当然只是在地方小报上崭露头角。直到两千年后的一天,我写的一篇短**《娘》终于在一家省级刊物发表了。

那是我第一次拿到样刊和稿酬,虽然稿酬只有八十块钱,但是在我心里比八百都珍贵!这一切对于高学历的人来说,不值一提,但于我而言,实在是让人无比欣慰!

这是我人生中一次来之不易的收获!我想把这一收获分享给我的老师,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彼此已经好久没联系过了,也不知道他在**。

后来我打听到的消息,竟然是他因为得癌已经去世的噩耗!

我真的不敢相信,那么年轻那么有才华的一个人,怎么会突然就去世了?真的是老天妒英才!让人痛心疾首!但更多的是愧疚:为什么不在老师身体好的时候去看看他,哪怕是一声简单的问候也好啊!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

时光好不经用,转眼已是半生。年纪越大的人真的越怀旧,尤其在这落叶飘零的季节,怀念老师的心情愈发沉重!

如果王老师还健在,我一定要去看望他,可惜的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遗憾!也只有把无尽的哀思和怀念化为深深的祝愿:

天堂没有病痛,愿您安好!

end——#乡土散文#作者简介

赵伶,甘肃陇南人,喜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平淡的生活。

本文编辑

他乡读书人。

声明:**无关,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乡土散文 老屋,是我回不去的乡愁

在我成长的岁月中,无论走到 我始终追寻着那个早已远去的时代,那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老屋。老屋,那个被青砖石瓦所拥抱的温暖,它的每一道裂痕,每一寸斑驳,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我怀念那里的每一个清晨,每一片金黄的稻田,每一声鸡鸣,每一缕炊烟。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我感受到了...

乡土散文 老家的菜窖

深秋,黄叶飘零,依依不舍地告别曾经让其傲娇的枝条,预示着又一个冬日即将来临。该存储萝卜白菜了!娘必定会多次叮嘱爹,让其趁闲赶紧到农集上走一遭,看看有没有上好的萝卜白菜采买一些,冬储时刻马上到了。吃惯了水煮白菜的寡淡无味,吃腻了萝卜炖粉条的味同嚼蜡。自打入秋,娘面对的是一日三餐的辛劳,而我恐惧的是这两...

乡土散文 追忆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年 六年 出生在山西静乐丰润镇,李姓大户人家。奶奶去世迄今年了,但我对她老人家至今印象深刻。和蔼可亲慈祥的面容,用一根簪子将发髻盘在脑后,棕色头巾围盖的帽子,智齿 嗓牙 的全部脱落使本来干瘦的小脸向内明显凹陷,藏蓝色的长大襟上衣,被封建残余夹裹 逼迫 的三寸金莲支撑着大概一米六五的瘦弱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