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知否》 看懂沈国舅,才知女人爱男人,淡薄一点是双赢

2023-11-08 20:17:05 字數 3922 閱讀 9903

原著《知否》番外沈国舅移情别恋爱上张氏。

沈国舅和大邹家的女儿沈珍珠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他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既不太坚贞,又不太凉薄。”

沈国舅以大邹氏为真,大邹氏也。

大邹氏去世时,几乎没能挺过去。

有一次,他娶了高门贵女张氏后,哭着对顾廷烨说:“不可能的,永远都不会。夫妻间,有没有真心,欺骗不了别人,天下良偶,更自欺欺人。”

他曾自认为不会再爱上其他人了,唯有他与大邹氏真心相爱。但其多情经不住时间的剥蚀,经不住后妻幼子的天天陪伴。

他越来越喜欢张氏,越来越喜欢张氏所生的孩子,一日比一日更喜欢。

他喜欢张氏,错了么?他这“移情别恋”的做法错了?

他或反抗而不嫁张氏。要不就是嫁给张氏应该对张氏好。

沈国舅爱上张氏,是必然。

将门虎女张氏并非不娶沈国舅。远的不说,八王称帝前她就议亲。她的议亲对象是全京城所称道的敦厚显贵的良人郑家。

郑家、张家均为名门望族、高门显贵。可八王即位后,帝赐婚配,使张氏与沈国舅联姻,又使郑家与沈国舅之妹小沈氏联姻。

因此张氏本欲娶之夫婿成为小沈氏。而她也因这官场权谋只好做了沈国舅继室。

郑家本想嫁个高门贵女的,结果改嫁小沈氏。人无不仁不义,但对小沈氏很敦厚。小沈氏到郑家生活得很愉快,不受婆婆为难,既有敦厚的丈夫哄骗,又有厉害的大嫂保护。

而此本应属张氏之乐。

张家在皇上赐婚时,亦无不仁不义之举,任由嫡女张氏来受此罪。本来张家只是想让女儿嫁入郑家等好人家,享享福。

唯独沈家不近人情。沈国舅既嫁张氏等顶尖级高门贵女、图泼天富,也想全与邹家重情重义、纳小邹氏做贵妾。

小沈氏得到张氏良缘,小邹氏得到沈家富庶,唯独张氏成为那个冤大头。

张氏得识见、神韵、腕儿,整个人美得像秋泓剑。

她长年累月陪伴沈国舅为其生孩子、操持家务、共渡难关。

大邹氏乃少有之良妇,但张氏何处寻差。沈国舅本图张家人脉深厚,加之张氏好恶,其移情别恋之情,简直是不可避免。

人走茶凉也就在所难免。

但此题之要诀在于沈国舅爱张氏而抱歉大邹氏。因为,那女子是为爱他才死去。

原来人走茶凉。

大邹氏儿女因丧母照拂多生活困苦。大邹氏娘家更因少受其管束而完全不可能。而且沈国舅又嫁新,又爱新,对于比大邹氏子女,自己更加喜欢张氏所生之子女。

逝者已矣,生者,总要活。

大邹氏去世后,沈国舅对其一往情深。但她已死去,而他总要好好生活。

其实女人不应该怪男人这麽薄。时间很长,新人都很出色,一个人选择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无可非议的。

就是可怜的女人。

可怜天下父母之命,女士们一片深厚感情。

小邹氏曾经不止一次地哭喊:“妹妹啊,要是活下来该有多好啊。普天之下皆无良心之人,人去楼空,茶余饭后凉风习习,哪一个会记得你们之间情义。现在侯爷又有新媳妇、小儿子了,哪还记得你们坟冢的荒凉?他早已经忘记了你。妹妹啊,你凭什么掏心掏肺姓沈啊,如果你把命留下了,现在荣华富贵,也由不得你享尽。”

小邹氏并不枉人怜,但她的话是正确的。

盛明兰听到她的话后内心十分痛苦。为了情深丢了性命,大邹氏也是为了天下男人这一份薄情。多与少,至情至性平生真情,多半只是人走茶凉、只看新人欢笑、不求旧**泪。

男人有的时候不需要女人的爱情深。

顾廷烨曾形容大邹氏时沈从兴。

他得到一个情投意合、幸福安康、通情达理、果敢坚毅。他不会有事后拎不清或犹豫不决。当年沈从兴在大处可以协助王爷经略边地、在小处则待人以仁。

当年邹家亦非今日。邹家众人虽无大器,却也可以安分守己了,不是读书就是领一些小差,附在沈家生活。

由于当时大邹氏的出现。

若是大邹氏始终存在,就算皇后娘娘缺席。就算沈家没有得此泼天之富,然而只要是大邹氏,以沈从兴之技,怎么能没有好生活。

假如,有了大邹氏,邹家也就不可能是沈从兴甩不走的烦恼了。而且沈从兴及其子女、儿子都不会胆小无能至,贼人来时,躲在橱柜里,女儿就不会凄惨远嫁。

沈从兴喝醉后,曾痛哭流涕:“阿琴你怎么这么早就走了。”

沈从兴得财失欢。

他迷茫、拎不清、挂念亡妻、并与张氏相恋,挣扎于此。半夜梦回时,她想起了大邹氏的故事,进进出出,结果熬成了鬓发斑白的老人。

女人对男人的爱,淡一点点,就是双赢。

沈国舅既喜欢大邹氏又喜欢张氏。

他两人相爱了,那是一个普通男人对自己的爱。

这就是人世间大部分男人都可以给女人爱的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能够为小龙女跳下情崖的杨过或为一女子能够牺牲的旭凤。两人多为能改嫁、移情的沈国舅。

这种爱,确实不够好,但那是一种铁一般的真实。而我们出生在这个凡俗中,也正是面临着这种爱与婚姻。

在《香蜜》原著中,润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无妨爱我者凉薄,惟求爱我者绵长”。

有人解读这是爱的卑微,我却不觉得这是爱的“卑微”,反而觉得这是爱得“现实”。

我80后了,童年是琼瑶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琼瑶剧里的爱情大都是有情有义就能放弃一切。可随年渐长,读书越来越多,对爱情与婚姻亦有体会。

我在琼瑶剧中找到了爱,一切“假”。

我们正常人恋爱结婚都很难成为琼瑶阿姨笔下的形象。你若今生只追求爱的轰轰烈烈,那么实在的,你今生极有可能成为笑话。

非常残忍的事实之一就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情,既自私又容易改变。那份“山无棱而天地和,是敢绝君也”的爱,很少。

我对爱情并非没有信心。

远的不说,我对爱是信任的。由于写过好几次,所以在老姥姥过世之后,老姥爷绝了一个星期的粮,就和她一起走。

那份“问君人间情为何,直教生死相许”的爱,是我所目睹的。

我信仰爱,也承认这生死契阔,但我必须落于凡尘、直面现实。

现实中我并不主张女性“牺牲”自我而让男性觅封。

夫妻一场又何必牺牲一场成全一场呢。与其,牺牲其一,成全其一,倒不如各自退一步,实现共赢。

若大邹氏爱情淡薄一点,就不会有深情去牺牲自己。然后,她还是会有钱的,虽然年轻一点,但夫妻和睦、子孙有出息的沈从兴是不会熬得鬓角花白的,是不会完全丧失英气的。而且她不会人亡情逝换得一人走茶凉坟冢荒凉。

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取决于您的抉择。

有一些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爱情真谛,像盛家老太太一样,最爱的诗歌就是《柏舟》。追寻生死契阔之爱。

而且有的人像盛明兰对《桃夭》更是青睐有加,更是寄希望于,开花、结果、宜室宜家、华丽、普通地度过他们的此生。

而我更喜欢盛明兰的价值观:“忽见陌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我只是想夫妻平淡的生活就满足。”

这两个价值,没有关系是对是错,都是自己决定。

《知否》 只有沈国舅配得上国公独女?桓王不行,顾廷烨也不行?

说起英国公独女张桂芬,大家都替她不平,尤其在结婚早期,她被妾室欺负,差点儿就死了的时候。要知道,她可是堂堂英国公独女啊,要什么有什么。可是,就算什么都有,她却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新皇登基,为了笼络新旧两臣,她被新皇作为棋子,赐婚给皇后的亲弟弟沈国舅,从而遭遇了一系列糟心事儿。一心疼她,便会骂新皇 看...

重温《知否》顿悟 魏行首赎身,才懂她早已出卖顾廷烨怕遭报复

在电视剧 知否 的最终章节里,魏行首展示了她半生积蓄的金银和珠宝以赎回自己的自由。在混乱不堪的情况下,她与自己深爱的男人一同逃离了这片土地。魏行为何首先决定在兵叛的时刻为自己赎回自由呢?作为广云台的领头人,她吸引了众多的访客,许多 显贵为了见她而不惜花费巨资,她被誉为广云台的财富之源,而广云台的资深...

重温《知否》,婚姻里的失败者梁夫人 女人经营婚姻,要积极一点

梁夫人即永昌侯夫人在电视剧中被称为吴大娘子。原著中梁夫人是一个生活非常困难的女人。她不但本身很困难,而且牵连了她的孩子也跟很困难。可以说她在婚姻中是个失败者,也牵扯到儿孙。我把原著中与梁夫人相关的东西都翻了一遍,才知道梁夫人差点没笑出来。并且,她在很多场合都是 拎不清 的。而她这种 拎不清 并非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