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创伤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的自我救赎之路

2023-11-18 16:25:05 字數 1722 閱讀 6729

20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者赫尔曼·黑塞,在一战后妻子患上了精神**症,一再地住进精神病院,他的工作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得不靠救济生活,他们的三个儿子也只能送到朋友家去寄养。

面对一战给大多数人带来的心理创伤,黑塞自己也不得不接受心理**,面对战争过后的一片狼藉,人们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刚刚过去的悲剧不再重演?

面对这个问题,黑塞也在寻求自己心中的一个解,于是他在2023年底开始动笔写哲理**《悉达多》,但写了9个月之后,黑塞陷入了迷茫,因此而搁笔,他心中有一些疑惑找不到解,致使他的写作只能中断,这一中断就是18个月。

18个月以后,黑塞重新提笔开始继续《悉达多》的写作,这一次几乎是一气呵成,仅仅用了几个星期就写完了全部。我们不仅要问,这18个月的时间里,黑塞究竟经历了什么?遇见了什么?才使他的思维突然豁然开朗,找到了他心理的出路。

我们从《悉达多》的文字里似乎可以看出黑塞的这个“解”, 他从印度佛教入手,最终归于东方的道教思想,从主人公“悉达多”的内心出发,从他寻求成佛的经历中体会,从大自然的山川河流中学习,原来“刹那即永恒”。变与不变,时间的流逝,以及获得圆满的过程,都在我们的一思一行中。

悟道,没有那么复杂,缺的是人的体悟,去认真地思考过生命的活法。悉达多终于在经历了一切迷茫、放纵、堕落、沉沦、绝望中重生,他终获精神上的无上圆满。

在继《悉达多》之后,50岁的黑塞又开始创作他的另一部**《荒原狼》,这是他自己认为的最得意的一部作品。

荒原狼》是黑塞思想成熟的作品,哲思更加深厚,人们看上去或许有些难以理解,但这恰恰又是黑塞的思想精髓所在。往往一位作者晚年的作品会更加趋于深刻,这是他们一辈子阅历的结晶。

荒原狼》里的主人公也可以视为是作者黑塞自己的经历和亲身体会,描写了一位患有精神**的作者,常年闭门不出,因为他鄙视当下社会的这种生活状态和风气,于是将自己隔绝在房间里,受尽了精神上的折磨,他认为自己是介于“人性”与“狼性”之间的一匹荒原狼。

在主人公哈勒尔的眼里,这个世界充斥着罪恶、糟糕、荒凉、残忍,他看尽了社会的乱象,这些撕扯着他的内心,一方面他享受欲望带给他的快感,另一方面,他又在狂欢过后陷入完全的失落与迷茫。

哈勒尔经历了人生的各个阶段后终于走出了困惑,黑塞一如既往地在作品中探求一个主题,那就是在缺失信仰过后获得心灵的无上境界,寻找生命的答案,最终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个特定的时期,那个时期或许只有自己知道,有迷茫,有痛苦,有沉沦,也有狂傲自负。但如何迈入精神的更高层级,对自我的心灵救赎,这似乎是哲学**的永无止境的一个问题,也是众多作家们通过优秀作品传达出的自己的观点。

相信看过《悉达多》和《荒原狼》的读者,都能从黑塞的思想里领悟出一些自己的东西,并融入我们的思想中。

他不再嘲笑他们的虚荣、欲望和荒谬,反而通晓他们,爱戴敬重他们。母亲对孩子盲目的爱,父亲痴愚盲目地为独子骄傲,卖弄风情的年轻女人盲目狂野地追求珠宝和男人猎艳的目光——对现在的悉达多来说,所有这些本能、简单、愚蠢,却极为强烈鲜活的欲望不再幼稚。他看到人们为欲望而活,因欲望不断创造、出行、征战,不断受难。他爱他们。他在他们的每种激情、每种作为中看到生命、生机,看到坚不可摧之物和梵天。——悉达多》

#金秋**动态创作节#

诺贝尔文学奖分享黑塞

世界变美了,我不孤单但我不为寂寞所苦,我别无所求我乐意让阳光叫我完全晒热,我迎接死亡,乐于重生,,没有永恒这个词,一切都是风景。,你不是爱情的终点,只是爱情的原动力,我将这爱情献给路边的花,献给教堂的红色圆顶,因为你我爱上这个世界,,从来不曾有人完全成为他自己,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努力去尝试,有人懵懂...

获得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量子点材料有多神奇?

月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探索纳米和量子点领域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 量子点的发现和合成 方面的贡献。量子点是什么?量子点又可称 半导体纳米晶 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通过对这种纳米半导体材料施加一定的电场或光压,它们便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而发出的光的频率会随着这种半导体的尺寸...

8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呼吁释放儿童人质

据以色列 新闻办公室消息,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交了一份 书,要求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哈马斯 释放被扣为人质的儿童。书写道,在 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 中,先后次提到儿童,儿童永远不应该是战场上的棋子 囚禁儿童构成战争罪,是对人类本身的严重侵犯 书呼吁 放开孩子 l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