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司马光告诉你领导(控制)下属的三种方式

2023-11-19 00:35:11 字數 1179 閱讀 5302

领导、控制下属有三种方式,简单易行。以故事讲道理:

冯异治关中,出入三岁,上林成都。人有上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陈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冯异治理关中地区,历经三年,上林像都市一样繁华。有人给刘秀上奏章说:“冯异威望和权力太大,人心归附,号称咸阳王。”刘秀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十分惶恐,上书谢罪。刘秀下诏书回答说:“将军对于我,从道义上讲是君臣关系,从情义上讲就像父子,你有什么嫌疑而要害怕!”

当有人上章称冯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被称为咸阳王时,皇帝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将章表给冯异看,以此试探冯异的反应。这是一种权术,旨在了解下属的立场和态度,以便更好地控制他们。通过观察他们的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忠诚度和态度。刘秀通过将奏章给冯异,试探了他对自己权威的反应。

当冯异看到章表后,感到惶恐并上书陈谢。皇帝通过这个反应了解到冯异对自己的权力是有所认识的。于是,皇帝通过诏书回应:“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提醒冯异他们的关系是君臣父子,应该尽忠职守,不要有任何疑虑和惧意。这是另一种权术,通过明确的指示来控制下属的思想和行动。

在回应冯异的惶恐时,皇帝强调了他们的关系是君臣父子,恩犹父子。这是在笼络冯异,通过强调他们的亲密关系来巩固自己的权威地位。通过给予赞赏和恩宠来增强他们的忠诚和归属感。

资治通鉴中汉光武帝刘秀和开国大将冯异之间的这个故事,展示了君主控制下属的权术,包括试探、提醒和笼络。

古人的这些技巧用在千年之后的现代职场中还不过时,而且常读常新。

当然,这些权术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有效的领导应该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和公正的基础之上。

资治通鉴,常读常新,每次都有新收获,永远不会被移出的中华老字号。

《治资通鉴》周纪 卷1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大家好,这里是乘风读书,今天分享的内容是 三家分晋 春秋时期,晋国内出现了势力比较强大的四个大夫,分别是智 魏 赵 韩。其中又以智氏一族势力最盛。智宣子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想立智瑶,但是智氏家族站出来一人,也就是智果,持反对意见。理由是智瑶虽然各个方便都很优秀,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

《资治通鉴》王莽的一生,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很多历史人物,聊起来都是知道这个名字,脑海里有印象。至于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往往说不清楚。或许这就是被动学习的弊端。单纯为了考试而学或者背的历史知识,最终留在脑子里的只有皮毛。阅读 资治通鉴 将近两年的时间,目前看到西汉末年王莽这一部分了。感受就是 汉朝的时间真长,人物真多,事也不少...

《资治通鉴》518 刘裕灭后秦

学习内容 原文 魏主嗣西巡至云中,遂济河,畋于大漠。魏置天地四方六部大人,以诸公为之。秋七月,太尉裕至陕。沈田子 傅弘之入武关,秦戍将皆委城走。田子等进屯青泥,秦主泓使给事黄门侍郎姚和都屯峣柳以拒之。西秦相国翟勍卒 八月,以尚书令昙达为左丞相,左仆射元基为右丞相,御史大夫麹景为尚书令,侍中翟绍为左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