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讹传了,《易传》不是孔子作的

2023-11-15 15:45:24 字數 3252 閱讀 5309

易学界内外,有一个以讹传讹、几乎要成定论的错误观点,就是孔子是《易传》的作者,是孔子作了《易传》。

然而,孔子作《易传》,实实在在是易学界的一大讹传。

那么,这个错误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1、司马迁有误导,班固始作俑

孔子在《易经》的研究与传承发展上,确实是很有贡献的。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晚而喜《易》”,晚年(具体来说是鲁哀公迎回孔子而孔子最终断了做官的念想之后。也就是孔子人生最后的五年)认真研究易和《易经》,形成了许多正确而深刻的见解(这些见解都在《文言传》《系辞传》里以“子曰”的形式作了引述)。二是“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史记·孔子世家》里是这样记述的。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序”即整理,而非“作”——创作;第二点是孔子所“序”的对象是五翼,其中没有《序卦传》和《杂卦传》,因为这两者是两汉期间才出现的。

本来司马迁的这个评价已经很明确了,可是照着《史记》作《汉书》的班固等人,却在此“动了手脚”,于是《汉书·艺文志》里就有了这样的表述:“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汉书·儒林传》也说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这里也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点是“为之”,“为之”可以理解为创作,这与司马迁的“序”有了质的区别,因为孔子讲过,自己“述而不作”,述就是讲明讲述,作则是创作原创。第二点是司马迁说的时候还没有《序卦传》,《汉书》里又增加了《序卦传》,不过即使这么补,也还是不够“十篇”,因为《杂卦传》当时还没出现,至少不被班固等人所知。

就这样,由孔子“序”《易传》五部,到孔氏“为之”《易传》六部,孔子作《易传》这一重大易学谬误终于出笼了。

2、孔子之前就有《文言传》《说卦传》,易教不能没有教辅读本

左传·襄公九年》和《左传·昭公十二年》各自记录了一段易学史上的重**实。前者说的是早年穆姜算卦时引用了《文言传》的开篇之语去驳斥史官;后者说的是南蒯算卦后请教子服惠伯,子服惠伯引述《文言传》的观点对他进行劝诫。穆姜氏鲁宣公的夫人,鲁成公的母亲,鲁襄公的祖母。无论是穆姜还是子服惠伯,他们引述《文言传》的内容时,孔子要么还没来到这个世界,要么还是青少年。

穆姜的话是这样说的:

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

而《文言传》的原文是: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子服惠伯的话是这样说的:

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

至于《左传》中的十几个占筮案例,许多史巫**在解释占筮结果时,都引据《说卦传》第二部分给出的判定原则。

以上表明,早在孔子之前,《文言传》《说卦传》的内容就已经为专业史巫甚至为大夫士人所熟知。

另外,在《礼记·经解》篇,孔子告诉**: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在这里,孔子以精辟的三段论,阐明了各诸侯国开展六经教育情况的观察判断标准。其中开展《易》教的评判标准是“絜静精微而不贼”,至于什么是“絜静精微而不贼”,字雨田者就不多说了。这里只强调的是,春秋之世,各诸侯国都不同程度和范围地开展六经教育,其中包括易教——《易经》的教育。开展易教,不能没有教材教辅,教材肯定是《易经》,那么教辅呢?其中难说没有《易传》或《易传》的蓝本、早期读本。否则的话,来自齐国的穆姜和身在鲁国的子服惠伯很难会如此溜道地引经据典劝诫他人。

3、孔颖达奉敕修撰《周易正义》,卷首八论声言“十翼”系孔子所作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国子祭酒孔颖达等奉李世民之诏撰《周易正义》,四年后形成书稿十四卷。其中卷首篇为八论,阐述的都是易学基本问题,其中第六论即《论夫子十翼》,认为《易经》“其《彖》《象》等十翼之辞,以为孔子所作,先儒更无异论。”孔颖达虽然对《周易正义》书稿比较自信,但是当时就有给事郎守四门博士上骑都尉臣苏德融等对书稿提出许多质疑,于是唐太宗要求更进一步审查校对,这一审察校对就是12年,孔颖达、唐太宗至死也没看到这部正义之作颁行于世。直到高宗永徽四年(653年),16卷本的《周易正义》才草草颁行天下。

周易正义》的质量并不高,孔颖达等人修撰《周易正义》所依据的是魏王弼的注本。王弼注《易经》,压根就没表示过孔子作十翼。最早提出孔子作十翼的易家,应该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帐下的治易班子“九家易”。“九家易”说:“孔子言‘大衍’以下至于‘能事毕’矣,此足以显明易道。”

而“九家易”说的这一段,根据马王堆出土帛书周易诸篇判断,又是西汉初年被拼入《系辞传》的。这一点,又成了《系辞传》非一时一世一人而为之作的实锤。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十翼”都不是孔子的作品,至于其中的《文言传》和《系辞传》,所引述的孔子的观点,都以“子曰”做了明示。如果都是孔子的作品,还有必要这么做么?

就这样,孔子作十翼,以讹传讹,一直到今天。

不过,易学界从来不乏有睿见不盲从、持有独立见解的人,比如宋朝的欧阳修、清代的崔述,他们都反对孔子作《易传》说。

孔子的易学贡献,并不会因为他未作《易传》而逊色;反过来,如果违背史实、毫无根据地把《易传》作者强加给孔子,反倒使已经很浆糊的易学界更加一地鸡毛。

治易学人张鸣雨对孔子的易学贡献有详尽的阐述。

关联阅读。今天说说这张“观周易”“演太极”的图。

论语》的“先进”与“后进”

从小大往来到《易道本图》——揭秘《易经》留下的谜中之谜(终)

从小大往来到《易道本图》——揭秘《易经》留下的谜中之谜(六)

从小大往来到《易道本图》——揭秘《易经》留下的谜中之谜(五)

孔子传 序言,不想说又不得不说的事

钱先生的治学颇有成效,国史大纲 会在近代史以来颇有地位。其 孔子传 初读有时不够精确,再读发现颇有味道。如 序言 中所言,你我皆是被 邪说 所统治了。近代中国所受之灾祸,哪个文人可曾救得国?背后说闲话倒是不少,如今他们不也是如此?同样是一个国家,给你十年发展空间,你却迎来了军阀混战 好吧,再给你一个...

杨丽萍的传奇人生,不愧是“孔雀舞第一人”!

杨丽萍的传奇人生和她在孔雀舞中引发的争议前言杨丽萍作为 孔雀公主 的传奇人生令人惊叹。从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女孩,她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天赋的舞蹈才华,成为了国际知名的舞蹈家和编舞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孔雀舞中引发的争议也逐渐崭露头角。孔雀舞遭群嘲一场孔雀舞表演引发了 风波。在一次舞台上,杨丽萍的孔...

再不收拾日本就晚了!福岛传来重要风声,中方彻底把话说透!

月号那天,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核污水时出了个事故。据环球网报道有个工作人员处理核污水时不小心被溅了一身。这个人里面,有个比较严重,被匆忙送医院救治了。医院初步判断,辐射物质渗入了这人的 缝隙。虽然这人住院观察了三天,月号就已经出院了,外界还是担心得要命。有日本网友说,这种事出了问题也不太可能公开报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