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我们的教育要改革

2023-11-02 10:23:54 字數 4458 閱讀 6847

钱学森。2023年12月11日—2023年10月31日。

2023年10月31日,钱老,这位伟大的传奇人物,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巨人,停息了他那高倍运转的大脑,安详辞世。

钱老走了,在他的身后,留下的是更宽更广的科学道路和更多更复杂的科学难题,等着我们去继承,去攻克。钱老走了,他的精神不会走,他的智慧不会走。尤其是他那最后的一问,还等着我们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去思索和破解。

这一问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问是那么深刻,那么沉痛,那么迫切。今天我们选摘钱老的一篇讲稿,以致纪念。

我五年前在一次会议上说过,30年代,我们到美国进修、读研究生(许多人来自中国的名牌大学,如清华、北大、交大),也是去名牌大学,像麻省理工学院,不需要考试。那时候,中国学生成绩都很好,名声也很好,在班里都是冒尖的。

我最近在国家教委的一次职称评定会上讲了一个故事。2023年至2023年,我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班里有几个中国学生,还有一个英国学生,有一次这个英国人来了,他说:“我借你的笔记用用,前几天我发烧了,没上课,缺笔记。”我开玩笑说,我们的英语不行,你还是借美国人的笔记吧。他说:“我是英国人,还有点自豪感,我不借美国人的笔记。我为什么借中国人笔记,因为我服输了,我比不过你们。”中国人在那个时候,名气是很过硬的。

旧中国,我们的条件那么糟,但好的大学却能够办到很高的程度,现在的条件好多了,我们反而办不到。我没有答案,只说现象。

我的母校是北师大一附中,校长要我去讲讲,我说不能去。因为我去讲,要把老师讲糊涂了。那个时候是苦难的中国,你把师大附中讲得那么好,而现在是幸福的中国,你倒反而说不好。

因此,教育界的同志要真正实事求是客观地研究这个问题,不要随便扣政治帽子。我不赞成这样一种意见,把现在的教育学说得那么科学,从脑科学、思维科学、心理学一股脑儿下来,好像说得很清楚,就像有了牛顿定律,科学可以推断、控制一切物质运动似的。

其实,现在这些科学还不像牛顿三定律那么清楚,所以把教育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恐怕很困难。因此我认为,应该采用客观的、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有点理论的指导,但更多的还要靠经验。

根据我自己那一班同学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教育可以比现在办得好得多。现在是六岁入学,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实际上高中毕业就可以达到大学二年级的水平。再上二年就是学士、四年就是硕士。这没有什么新东西,旧中国就已经做到了。

我在北师大附中毕业到上海交大念书,就感到闲得没事,一年级教的内容我在高中都学了,而且学得还多。新的东西是在二年级下半年学的,三年级是真学了一点东西,四年级快毕业了,老师对学生很客气,有点马马虎虎,又没学什么。以上说的中学六年就能达到大学二年的水平,这并不是过分乐观,而确实是我们的经验。

是不是师大附中的同学特别聪明呢?不是,而是学风好。那时考试也很多,但学生们说,明天要考试,今天要备考,那是没出息。要考试,就是不作准备的考,那才叫真本事。学校也提倡这个风气。我那个班里,一般考下来都是七十多分,拔尖的有几个考八十多分,不过如此,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死记硬背的。

在中学里,高中分一部(文科)、二部(理科),我在二部,选科很多。其中有一门是非欧几里得,现在大学数学系才学这个,其他还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工业化学等。

还有一点也表示了学校的开放性。化学老师让我们一部分对化学有兴趣的同学,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实验室,只要跟实验室管理老师说一声,而不受课程科目的限制。其他方面如中国的诗词、**都可选修。

学校开放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那时的小孩就知道世界上有两大伟人:爱因斯坦和列宁。他就是从书本上看来的。学生有很多时间看各种各样的书,兴趣很广,最主要的就是不在于背书,而是理解。因此,学校有一个好的校长,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方针,是很重要的。

这些事情说明一个问题,青少年的潜力是很大的,我们现在不是去挖这些潜力,而是在埋没这些潜力,方法不对。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所的刘静和曾对我说,她经过长期实验认为,核心在于更早地发掘孩子的理论思维,从小就让孩子学。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用了自然辩证法作为课本。念了讲,不懂再念,一直到有一些入门。

然后,在上课时举例说明,黑板上画一个苹果,问小孩这是什么?答一个苹果;再画一个,答两个苹果;再画一个,答三个苹果。接着在三个苹果下画了一个盘子,问这是什么?小孩愣了。

老师就说,这是一盘苹果。然后就讲。

一、二、三,多与一的辩证关系。然后再讲数学。这样一教,孩子们确实变得聪明了。

有些小孩就说,有些课本,老师你不用讲了,我自己看就能懂。教其他课的老师对刘静和说,你的那些学生在我的课上,也显得非常聪明。

她的讲话给我很大启发,我过去认为理论思维只能从中学起,我就是从高中开始的。因此,我就把前面的想法又改了,觉得学制还可以缩短。我观察我的第三代,四岁就能学习了。按照刘静和的方法,搞十年一贯制,到十四岁时就能达到现在大学二年级的水平,十六岁成为学士、十八岁成为硕士。

有同志问:为什么要把学制搞得那么短?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知识太多了,博士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美国就认为博士只是刚开始,没有这些学识,就无法认识和应付复杂的科学技术。今后要做真正的科学技术工作,博士是必要的条件,也就像从前的大学生一样。

前几天我去部队放炮,说肖克同志前几年讲,军队的干部必须有大学水平。我说根据这样的观点,连排长是学士,师长必须是硕士,军长必须是博士。这一点也不夸张。

美国、苏联都是这样。美国在30年代,打仗的军官是军事院校毕业的,近几年中,许多将军就是博士。地方上也是这样,司局长是硕士,部长一定要是博士。这不是说一定要强调博士文凭,而是讲知识一定要达到那个程度。不然的话,在21世纪就无法竞争。

不但如此,而且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地继续学习,更新知识。我同意童大林的意见,把教育作为第一位的事情。

*讲得很清楚,第一步2023年翻两番;第二步建党一百周年,2023年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建国一百周年,2023年达到或接近那个时候的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实现这三部曲,没有教育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21世纪是智力竞争的时代,上海应当带头。现在同志们考虑教育发展战略,也就是这样的战略。

这里有一个教育要放开搞活的问题。在讨论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一次座谈会上,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说,我当校长没有一点办法,我明明看着不对的事,也得那样办。这说明办教育有很多困难,所以希望是有的,办法也是有的,问题是怎么去做。

什么叫聪明,什么叫愚笨,我们现在不清楚。一些华裔教授对我说,你们所谓的好孩子,在我们美国是最笨的孩子。你们的孩子,爸爸妈妈就问“你们考得如何”。而美国的爸爸妈妈问孩子,总是说,你在班里有没有提出什么冒尖的问题,也就是鼓励创造性思维。

前不久,我碰到英国的一位天文学家、皇家学会的会员。他对我说,我现在发现,年轻人倒反而变得保守了。美国、英国的年轻学者也是胆子小、老老实实的。

年轻人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在中国疏忽很大。上海可能也有。年轻人如果与老师的观点不一样,就非常难办了,甚至不让他毕业。

我在外国的老师可不一样,他是航空的权威,他跟我们研究生的关系完全平等。我那时是博士生,有一次我报告工作时,他不知是没听懂我讲的意思,还是在想着另外一件事,他认为我讲错了,就拍桌子瞪眼,说我胡闹。

我们这些中国人还有点中国习惯,老师发脾气,就不吵了,等他气消了再说,于是告别了。但这位闻名世界的权威,是崇尚真理的,他把我轰走后,想想自己不对,第二天早上,他跑到我工作的房间,立正,还稍微带点鞠躬的样子,对我说,昨天下午,你是正确的,我是错误的。

这就造成了一种追求真理的气氛。如果压制学生,那是最糟糕的。我说,如果查出哪个导师压制学生,就通报,再不改,就撤职。科学就是追求真理,一个标准。

上海交大有一位老师写了一篇《组织学生课余兴趣小组活动》的文章,主张着眼于智能培养,这很好,我赞成。不要老是让学生去啃书本。他的这个提法在国外已经通行,就是学术讨论。但这个学术讨论和中国不一样。

我们现在讨论,是一种很僵的气氛。**宣读后鸦雀无声。外国是把**发给大家,发言十分钟,定了五分钟提问题,提问很尖锐、简要。会下两人便展开讨论。

我第一次参加学术讨论,讲我的工作,我的导师也在听,讲完后,有一个老头提了意见,我一句话就给他回答了:“你这个意见,在类似你提的意见的工作上是对的,但是用在我这个工作上不行。”这老头就坐下了。

会议结束后,我的导师过来对我哈哈大笑说,你知道提意见的这个老头是谁吗?我说不知道。他说,这是个鼎鼎有名的大教授,又说,你回答的这句话好极了,一下子给顶回去了。

学校里讨论会更活跃,一个讨论会共两个半小时,主讲人讲五十分钟,一个多小时讨论,然后会议主持人花十五分钟小结。假如我们的学校里都能组织这样的活动就好了,很能培养智能。不要搞成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

现在年轻的同志知识面太窄。一些四十多岁的同志来找我,我让他们看几本书。第二次来找我时,我问他们看了没有,回答说没有。我说,我老头看书都比你们快。他们说,你不知道,我们家里的事可真多啊,学习读书的气氛、环境不行。**讲要博览群书,这是很对的。看书不多,怎么做学问。学校里应该有一个活跃的气氛,让学生们博览群书。**画画、诗词、文学爱好都可以。

关于办世界高水平大学,我看很简单,第一,要有钱。比如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很小,本科生八百人,研究生八百人,教师、研究员八百人。一年经费一亿美元。这样研究工作才展得开。我们的学校不能比,北大、清华的经费折合美元,只有近一千万美元,现在更不到了,大约是两千六百万人民币。没钱,就买不起设备,没有设备,就无法开展研究工作。

第二,要开放。学校是否有自主权,这很重要,只要开放了,学校就会有办法。

第三,请客座教授。有了以上条件,就能引进人才。现在有那么多华裔以及外国人,他们三年里有一年休假。只要你有条件,他们就会愿意到中国来执教。

文章**:选摘自《钱学森讲谈录》九州出版社出版,**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培育教学成果

如何培育教学成果,实际上是怎样落实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总体目标的具体体现,当然也不乏各种培育策略和技术。从广东省深圳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经历看,我们始终坚持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培育教学成果。教学成果主要表现为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模型,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只有教学理论没有教学实践,不能称...

学爸 盼望又害怕的教育改革

学爸 是苏亮编剧并执导,演员阵容也不错,黄渤 闫妮 张子贤 万茜 张钧甯 单禹豪,几乎个个都是演技派。看完后本喵深深觉得如果没有他们的演技撑着,这部电影很可能就变成了一部浮夸没逻辑的烂片了。黄渤饰演的雷大力早年丧偶,一个人开着一家足底按摩店带着儿子雷小米生活。最资深的店员火哥和火嫂家的孩子箭箭和雷小...

教师交流轮岗,教育改革的科学机制与三种流动路径

一 引言 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一种旨在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改革策略。通过鼓励教师在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之间进行流动,分享教学经验与资源,这种制度可以极大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将从教师交流轮岗的作用 科学机制以及三种流动路径三个方面,这一教育改革策略的实现方式与作用。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