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多气滞痰凝!中医多用疏肝 化瘀 化痰法,来散结节

2023-11-02 02:28:44 字數 4762 閱讀 8475

乳腺增生这个病,很多女性朋友深有体会。

我说几个主要症状,如果你占据其中2条及以上,建议要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乳腺健康了。

1、乳房弥漫性钝痛或局限性刺痛,触动或颠簸时加重;

2、有时向双上肢放射,有时仅表现为乳头疼痛;

3、多数疼痛呈周期性,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

4、部分疼痛没有明确的规律,在劳累或者情绪失控后出现加重;

5、有的会发现乳头有清亮的液体溢出;

6、有的可以摸到一个或多个乳房肿块,没有明确的边界,月经后肿块可变软消失。

说起来,针对乳腺增生的**,目前就西医来说,没有什么好办法。

西医怎么说呢?

现代医学认为内分泌激素失调是乳腺增生的主要**,但是这个病的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因此在**上缺乏特效药物和理想手段。

西医学对这个病的**多应用雄激素、黄体酮、三苯氧胺、溴隐亭等药物,但这类药物容易让患者产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

甚至,有些医院完善检查后,医生一般都说不需要**,定期复查就行。

但是已经有了症状,已经影响了工作生活,怎么办?

这个事,还得找中医。

相对比来说,中医**本病时,在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更注意把握此病的病机特点与证治规律,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

我说2个临床病案,看完你就明白了。

之前有一位患者,女性,37岁,姓汪,已婚。

来看诊时,乳房疼痛已经1年多了,每次发作,都是经前2-3天开始,体检提示双侧乳腺增生。最近因为劳累,症状加重,和家里人一商量前来看诊中医。

刻诊,舌淡红苔白腻,舌面有瘀斑,脉弦细。仔细询问月经情况,患者说自己正处月经第2天,平素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是这次经量较前减少约1/3,色暗红,有血块。

看患者眉头紧锁,再细问,患者说自己平时情绪低落,而且这种情况无法控制,容易急躁抑郁。

听到这些,我就在纸上了写了一方子,方见:方见:柴胡散结汤加减,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经尽后服用。

于是患者拿了药就回去了。

二诊,患者很高兴的前来,进门就说自己服药后乳房胀痛缓解,前方加延胡索、乌药、益母草、茜草。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后随访,患者告诉我,月经来潮,经前乳房胀痛有明显好转。

这是第一张医案,我给大家说完了,下面再说第2张。

患者张某,女,38岁,已婚。来看诊前,乳房胀痛6年余。6年前无名诱因,哺乳后双侧乳房胀痛,从这之后,每次于月经前发作明显,症状逐渐加重,一直也没有进行系统**。

最近因为教育孩子和爱人发生分歧,争吵了一架,结果乳房疼痛疼痛加剧。家里人听说后,就带着来看中医。

刻诊,舌体胖大,舌红苔黄腻,边尖有瘀点,脉弦数。患者正值经前期,右侧乳房胀痛,左乳胀痛灼热、乳头触痛,双侧乳房触之有结节。

仔细询问,患者平素月经基本正常,脾气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不欲饮水,口臭,大便3-4天行1次,便干,排便困难。

乳腺彩超检查提示:双乳腺增生伴左乳囊肿。

于是,我书写了一张方剂,方见:柴胡散结汤加减。2天1剂,水煎,分3次服用。

前后患者前后共服用该方30剂,心情转佳,疼痛症状渐愈,偶有情绪波动亦未**,旧疴即平。

好了,两张医案给大家都讲完了。

这中间,是什么道理呢?

中医上,并没有“乳腺增生”病名,历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为“乳癖”“经前乳房胀痛”等范畴。古代医家对于乳癖的**病机多责之于肝郁气滞,也认识到其与肾气不足、冲任两亏关系密切。

乳腺增生的核心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主要病位在于肝,与脾、胃密切相关。

中医上,乳腺位置,是肝经的循行所在,但同时足阳明胃经、冲、任等三条经脉皆与乳房密切相关。

足厥阴肝经“布胸胁、经乳头下绕乳头而行”。足阳明胃经“自缺盆下于乳,贯乳中”。

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任脉“行于两乳之间”。

经前、经行时肝血下注冲任,这个时候津血不能养气,这个时候肝气失于条达,肝气循肝脉上逆乳络,发生乳房胀痛。

所以啊,乳腺增生的症状常随经期而发生变化。

女子本来就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如果一个人长期情志不畅,恼怒抑郁,就很容易导致肝气失于疏泄,从而影响相关经络、气血、脏腑的正常功能。

朱丹溪云“六郁之中,气郁为先,气郁一成,诸郁遂生”;

格致余论》记载“若夫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闷,昕夕累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

清代王旭高《外科证治秘要》有云:“其核随喜怒为消长者,为乳癖。”

历代医家都清楚叙述了本病与情志不畅关系密切。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失常,必克脾土,脾胃失于运化则痰湿内生,同时如果气机久久不能疏泄,就郁结化热,邪热亦可炼津为痰。

气机不畅除了影响津液的运行与输布外,还可妨碍血液正常运行,形成瘀血,邪热亦可迫血于脉外,形成瘀血。

痰湿与瘀血两种病理产物互相搏结,循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阻于乳络,聚集成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乳腺增生了。

同时痰瘀又可反过来阻滞气机,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乳腺增生的核心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

怎么办?治则: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热祛瘀。

两个病案中,共用了一个基础方。这个方剂叫柴胡散结汤:

方中首取柴胡疏肝解郁,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其轻清辛散,能引清阳之气从左上升,以疏调少阳之气;再用荔枝核、橘核仁,二药均能入足厥阴经,橘核仁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本草备要》谓其“行肝气,消肿散毒。”

荔枝核亦能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三者共用为“疏肝”法。叶天士云“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

方中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此为“柔肝”法,且白芍与柴胡配合使用,以白芍之酸敛,制柴胡之辛散,用柴胡之辛散,佐白芍之酸敛。

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肝血充足能够涵养肝气,则肝木条达,疏泄功能正常。

当归补血,补肝体助肝用,此为“养肝”之法。肝气郁滞,郁而化热,故用蒲公英清郁热,其专入肝、胃二经,又能消肿散结,是**乳腺疾病的要药,此为“清肝”之法。

方中疏、柔、养、清四法并用调肝,使其阴阳气血平衡,疏泄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解决肝气郁滞的问题。

浙贝母、瓜蒌、鸡内金三药共治痰邪。宋代严用和在《重订严氏济生方》中强调“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古方治痰饮用汗、吐、下、温之法,愚见不若以顺气为先,分导次之。”

方中浙贝母味苦,性寒,能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本草正》谓其 “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

瓜蒌微苦、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既能畅通气机,又能祛痰。《本草新编》谓其“最能下气涤秽,尤消郁开胃,能治伤寒结胸,祛痰,又解渴生津,下乳。”

二药共用,既能顺畅气机,消导促进痰邪排出,还能清郁热,防止其炼津为痰。

鸡内金宽中健脾,散结消积,脾胃健运则痰湿无从以生。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说“若果真元充足,胃强脾健,则饮食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何痰饮之有。”

上三味合用标本同治,祛除痰邪。又入郁金、路路通清热活血,祛瘀通络。

本草备要》载郁金“凉心热,散肝郁,下气破血”,为理气活血祛瘀的良药;路路通入足厥阴经,理气通经络,二者配合,既能清解肝经郁热,防止邪热迫血外行成瘀,又能行气,气行血亦行,从而消除瘀血。

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热祛瘀之功。

上文两个患者,均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有结节,因此归于“乳癖”“经前乳房胀痛”论治。

第一位患者情绪低落,急躁抑郁,舌淡红苔白腻,舌有瘀斑,脉弦细为典型肝郁气滞、痰瘀互结之证。

因患者月经量减少,色暗,有血块,因此酌加香附、王不留行、丝瓜络等行气活血通经。

第二个病案,患者生气后乳房胀痛明显,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膩,边尖有瘀点,脉弦数,符合“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的病机。

因为患者乳房灼痛,口臭,便干,与舌脉合参,提示痰热之象较重,所以另加薄荷,助蒲公英清肝热;加茯苓助鸡内金健运脾胃以化痰。

考虑患者病程较长,佐用鳖甲咸寒之品,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最终取得满意的结果。

这些都没什么好说的。

总得来说,乳腺增生病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中医药在**本病方面有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的优势。

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就是乳腺增生的典型病机,**上从肝入手,建议采用“疏、柔、养、清”四法并用以调肝,兼用痰瘀同治法,应用于乳腺增生病患者疗效显著。

文中的方剂,因个人而异,建议不可盲目应用。

乳腺结节 乳腺增生 多吃这10种水果

现在乳腺方面的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乳腺结节,乳腺增生,中医认为主要是情志因素,比如爱发脾气,爱生闷气,情志内伤,压力过大等等,引起肝气不疏,导致的乳腺方面的疾病,所以平时在进行中药调理之外,情绪也很重要,除此之外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有助于预防乳腺疾病。今天汤医生...

乳腺结节 乳腺增生会癌变吗?8 个高危因素要注意

这两天,一条 岁姑娘患乳腺癌 的帖子登上微博热搜,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担忧。文章报道了一位年轻女性在一年多前体检发现右侧乳房有个 cm 大小的肿块,当时考虑是纤维腺瘤,结果一年时间发现肿块增大,再去医院检查时竟然是乳腺癌。据她回忆,可能是长期吃外卖,喝奶茶,熬夜疲劳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了乳腺癌的发生...

男性乳腺增生不治疗会怎样

男性乳腺增生不 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明显疼痛 影响生活质量 出现恶变 影响心理健康等症状。 病情加重 男性乳腺增生是指男性乳房组织出现异常增生,通常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导致的,会导致患者出现乳房肿块 乳房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 男性乳腺增生的病情会逐渐加重,可能会导致乳房出现肿块,肿块会逐渐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