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到康德 黑格尔“思与在”的变迁

2023-11-28 22:50:06 字數 1593 閱讀 5209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思)和存在(在)的关系问题。今天,我们皆有主要人物笛卡尔、康德、黑格尔来讨论起转变路程,进一步理解思想的进化史。

一、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哲学命题。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开端人物,笛卡尔对过往的一切事物都进行怀疑,找到了一个不可被怀疑的开端,即“我在怀疑这件事不可怀疑”,也就是“我思故我在”。

因此,这里就容易导致一些人对“我思故我在”的误解,会把这句话的重心放到“我”上面去了,实际上笛卡尔**的是“思”与“在”关系,抛开前后的“我”,就是“思故在”。

然而,也会导致有人把重心转移到“故”上,甚至是带入经验性的因果关联去理解,因为思,所以在,这是不够深入的,我们应该丢掉一起经验,重新**思与在的关系。

在笛卡尔这里思与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同一(主要是唯心的、主观的同一)的关系,笛卡尔“在”主要是“思”直接的“在”,围绕一个对象展开。

二、康德-我思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统一性)

那么康德是怎么**思与在之间的关系呢?康德说:我思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

和笛卡尔不同,康德提出思一定伴随着其表象。我要思一定有我的表象,当然这种表象的**我们在这里可以不深入的讨论,可能来自于经验,可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超验对象。这不是重点,虽然也潜藏着康德二元论哲学的观念在其中。因为,关于科学知识的表象都是物自体(或者经验)刺激产生的。

康德和笛卡尔的区别在于对“在”的理解,重大转向。笛卡尔在某种意义上是主体的“在”,而康德的在主要是指表象的“在”。而表象的产生(特指经验的表象),需要是有一个综合的过程,这种综合是来自于我们认识能力本源的综合统一,从外界杂多的刺激,到转化为一个统一体的认识对象。因此在康德这里,综合是一切知识的至上原理。并且,康德的“我”的笛卡尔的“我”也有不同的含义,一种是先验自我,认识的能力;一种是经验性的我,认识的对象。

康德的思与在的关系是思与表象之间的关系,而表象又是思与经验的关系。

三、黑格尔-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同一性)

与康德不同,黑格尔直接从表象出发。表象即关联着我们思维的主体,也关联着思维的客体。他直接从思与在的同一也就是存在出发,开启了自己的哲学,即逻辑学。

黑格尔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转向,但是思维要跨过这一道门槛,我觉得是很不容易的,对于思与在的关系,就学习哲学开始,我一直就没有怎么明白,经过几年的学习,我感觉我已经触摸到了门槛。

四、总结。

从笛卡尔到康德、到黑格尔,我们能明显看到思与在关系的转变。

从思与在主观的、抽象的、纯粹同一,到康德二元的思与在的割裂,再到黑格尔思与在有差别的同一。这就是德国古典哲学从统一性往同一性的转变,每一个人都在之前的人上面画了一个更大的圈。

感恩有您,我的故事 从失落到坚定,我的大学之路不止于此!

公平正义的奖学金争议 让我们思考教育公平和社会关怀在中国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宁静校园内,一场看似普通却又让人心生波澜的奖学金争议悄然拉开了序幕。这件事情不仅触动了公平正义的天平,更是间接点燃了关于教育公平和社会关怀的深层次讨论。这是一个关乎每个人的故事,一个关乎社会价值观的故事...

从零到英雄 我的励志故事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的人生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光芒万丈。回顾过去,我认识到励志的力量是无穷的。下面是我的真实故事,希望能够激励更多人。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从小学开始,我就发现自己在学习方面与同学们存在差距。他们能够轻松掌握知识,而我总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对我的自信心造成了一定的...

我从来没有重在参与的思想,我参与了我就要拿奖

我从来没有重在参与的思想,我参与了我就要拿奖。这并不是说我过于功利,而是我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成功的渴望。我相信,只有全力以赴,才能收获最好的结果。在我看来,参与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参与是为了让自己有所得,有所成长,有所提升。如果只是简单地参与,而不去追求更高的目标,那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