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舰队远征中国南海!为什么一声没吭就走了?

2023-11-28 18:00:04 字數 4376 閱讀 6368

曾经自以为是的大英帝国,曾经以“炮舰外交”政策在近代史上横行霸道,对中国读者来说,这并不陌生。这是西方列强长期以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

旧中国的口岸,经常停泊着这些来自异域的战舰,它们给中国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因此,对于那些存有恶意的外**舰,曾经深受近代屈辱的中国人民一直保持高度戒备。

7月25日,一支来自英国的航母编队高调穿越马六甲海峡,开始全速向南海中心挺进。对于这支英国航母舰队的到来,中国人民自始至终都是极其排斥的。

英国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在官方推特上发布了一张新加坡天际线的**。这张**让人感叹,曾经辉煌的大英帝国海军已经不再,现在的英国海军已经无法再被称为“大”了。

英国海军的现代化历程中,目前的主力舰艇包括2艘航母、2艘大型登陆舰、6艘45型驱逐舰、13艘23型护卫舰和11艘核潜艇(其中4艘为战略型)。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海军集结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两艘护卫舰、两艘驱逐舰、两艘补给舰和一艘“机敏级”核潜艇,还邀请了美国海军的一艘驱逐舰和荷兰海军的一艘护卫舰一同参与此次南海远征行动,旨在增强实力。

这是大英最后的门面了,舰载航空兵方面,英国航母搭载的f-35战斗机数量甚至超过了英国自有的战斗机数量,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此行总共搭载了18架f-35战斗机,其中英国皇家海军的只有8架,剩下的全部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

英国曾经考虑封存"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因为缺少购买f35的资金。目前,英国的舰队规模已经大大缩水,与过去相比差距明显。

在“ocean w**e 97”行动中,英国航母打击群中的所有舰艇和飞机仍然归英国所有,核潜艇仍有两艘。

在97年时,英国的舰队阵容仍然具备一定的实力,组成了“洋浪97”。

尽管21世纪的大英帝国实力已经有点不够看了,但是英国首相约翰逊在舰队出征之前还是夸下了海口。在航母出发前夕,他声称英国海**队到亚洲地区巡航,是为了告诉中国,英国是支持国际海洋法的,并且会以一种自信的态度,不挑起主动冲突的方式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

然而,这一次,英国海军显然是故意出来搞事的,之前在黑海同俄罗斯的摩擦,也是由这支舰队编成内的驱逐舰挑起的。

在前往中国的途中,英国驱逐舰驶向黑海,与俄罗斯海军发生了一次冲突。虽然这次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话已经非常直白地暗示这次远征的目的是给中国施加压力,但实际上,这次旨在威慑假想敌的远征完全无法对对方产生任何威慑力。

别说是整个中国海军,即使在南部战区面前,这支英国远征军也显得微不足道。

中国海军近年来下水的新舰艇,其吨位加在一起只相当于一航、3驱、3护、1潜艇的总吨位的几分之一,这让人深思。

今年4月23日,南部战区海军一口气迎来三艘主力舰,新中国在与各国交往中,从未缺乏战斗的勇气和决心。早在2023年,解放军就在长江上用陆炮驱赶了英**舰;上世纪80年代,以马岛战争胜利而闻名的撒切尔夫人在北京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无论是2023年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解放军的实力无疑都比现在要弱小得多。那么在2023年,中国海军可能被这小小的远征舰队吓倒吗?

显然不会。就拿2023年来说,当时中**队既没有055大驱,"神盾舰"的数量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他们却在面对战斗力和战斗意愿都远比英国这支远征舰队强大几倍的美国海军特遣舰队时,进行了一次"针尖对麦芒"式的正面较量。

在那次无限接近实战的南海大演习中,美国海军都没有让中国退缩,更不用说这次的英国远征舰队了。

在南海的军事冒险以失败告终后,哈里斯将军决定卸下戎装,转赴韩国担任大使。这一举动,中国人和英国人都心领神会。

此次大规模的远征,其真实目的,无非是英国**为了向英国民众和西方盟友表明,"日不落帝国"仍是有能力捍卫自由世界的斗士,仍然有挑战中国的决心和实力。

日不落帝国"仍是世界的重要一极!然而,对于"日不落帝国"在2023年组织的这场大规模"威慑行动",许多人早已看穿,他们只是打着"自由航行"和"联合军演"的幌子,在中国相关海域边缘游走。

对于这种在死亡边缘徘徊的小把戏,"日不落帝国"已经轻车熟路了。

世界头号“搅局者”,名副其实。然而当各国**都在翘首以待英舰在南海搞出什么新花样时,英舰却在8月初悄悄驶离了南海。

这种“声势浩大进,慌慌张张退,悄然无声走”的操作令人不禁感到惊讶。相信许多**都已经准备好了“中英**在南海相遇”,“中方舰队驱离擅自闯入我敏感海域的英舰”的新闻稿,但现在却不得不删除原稿,重新组织语言……实力对比决定了对抗方式,相比于在黑海迫使俄巡逻艇**的极限压力,英舰在南海的悄无声息更能反映出双方的实力差距。

很多读者可能会对此表示不理解,认为俄海军在与英舰对峙时**,是捍卫主权的一种强硬行为,但这又怎么能说明俄方实力较弱呢?

在俄英对峙事件中,俄舰**驱赶英舰的行为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分析。表面上看,这种**威慑的方式似乎非常威武,但实际上,这只是常规对抗方式中的极端手段,处于完全的下风。

在之前的对峙中,**的俄舰实际上是一艘吨位较小的巡逻艇,在碰撞、挤压等传统的对峙手段中,它与英国驱逐舰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只能采取**这种极有可能升级危险局势的方式进行对抗。

为什么不开炮呢?因为实力不允许呀,这就像是两个高手对决,真正有实力的人往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展现出威慑力,而不需要真的拔出剑来张牙舞爪。

街头的小混混总是喜欢欺负那些身材比他们小的人,直到把他们惹毛,而在真正的猛汉面前却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这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海上对峙。

曾经,远比现在的俄罗斯海军强大的多的苏联红海军,在日常活动中,最为极端的驱敌方式也不过是“我舰奉命撞击你舰”而不是开炮,就是这个道理。

在那次碰撞中,苏联红海军并非出于常规操作,而是被迫为之。中国海军在主力舰吨位和现代化水平上,与英国舰队不相上下。

在与英国舰队的对峙中,中国海军可以选择比**更为体面的方式来威慑或驱逐英国人的冒险行为。毕竟,与已经被西方经济制裁的俄罗斯相比,中国与西方仍有许多**联系和商业利益。

中**队必须为整体的国家战略服务,继续按照以往的国际惯例处理相关事务。维护国家利益需要全面考虑整个大局,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刺激或冲动而行事。

在过去,中国海军在驱逐美国战舰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操舰技巧。例如,我海军兰州舰高速切入美军战舰航线,用别车的方式,迫使美军临阵转舵驶出敏感海域,这种堪称教科书般的驱离操作,至今仍被广泛赞誉。

兰州舰成功驱赶美舰的近距离接触,这显然不是单凭实力就能做到的,还需要双方实力相当,否则可能会被对方的大舰压制。

英国远征舰队在南海的低调行动,绝不是因为他们突然变得友善,而是因为有一种更强大的力量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这种力量是什么,只有等官方资料解密后才能得知。不过,英国人的行为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虽然英国的海军实力已经大大衰退,但作为老牌海军强国,他们对海军的理解仍然十分深刻。

在海军战略上,英国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果海军只是呆在自己的港口或基地里,那么他们就只是无用的“废铁”,无法产生大的影响。

因此,他们必须被派遣出去,到世界各地进行巡航和展示,以充分发挥海军的价值。对于一支强大的海军来说,最好的决战战场就是在敌人的母港。

英国最近的远征行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派遣了2艘航母和6艘驱逐舰,只为了在另一个大洋展开长达数月的威慑巡航行动。

而且,英国防务大臣还宣布将在亚洲常驻两艘战舰,以重建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海军存在。

英国对海军的理解和应用已经非常透彻,对于我们这些新兴海军强国来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例如,中国海军已经有了两艘航空母舰,第三艘也即将加入,应该抓住时机组织航母战斗群进行跨洋训练,到英吉利海峡展示我们的实力,将斗争的战场摆到敌人家门口。

英国远征中国南海 挑战与理性的博弈

在现今国际政治舞台上,英国的一次高调远征行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次英国海军航母编队穿越马六甲海峡,挺进南海,虽然没有引发实质性冲突,却在国际格局和中英关系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英国的海军实力相较大英帝国时期已大不如前,但英国 决定进行这次 对中威慑远征 旨在向中国传达一个信息 英国仍有能力和决心挑战中...

甲午海战,中国第一战舰叫什么名字?

在甲午海战中,中国第一战舰叫做 定远 号。定远号铁甲舰,是中国清朝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的吨级的铁甲舰,造价为万马克。定远号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并建造的大型 它的装备规模 火力 排水量等各方面性能都远远超越了当时清朝海军的现有水平。定远号铁甲舰,由铁甲舰 二级铁甲舰 铁甲舰和炮舰等不...

甲午海战中国第一战舰叫什么名字?

甲午海战中,中国第一战舰名为 定远号 定远号是一艘装甲巡洋舰,全长 . 米,宽 米,排水量 吨。动力系统为两台蒸汽机,最大功率为 马力,航速 . 节。装备包括两门 毫米主炮 十二门 毫米副炮 十二门 毫米速射炮及两具鱼雷发射装置。定远号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战舰,在甲午海战中英勇参战,见证了当时中国海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