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何以成为城市文脉传承的热点?

2023-11-15 22:05:59 字數 2605 閱讀 5360

接连看到几条跟地名相关的新闻,感受到了保护老地名的热潮。

第一条,济南市民政局公示了第三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拟认定名单,32个在历史存续时间、地名文化底蕴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地名被列入其中。

第二条,山东德州首次通过官方备案,将一个社区的名字改回了“老地名”。这个社区在之前取名时,舍弃了原有老地名,而是借鉴周边楼盘的流行名,取名为“舜昕苑”。现在,通过法定程序,将名字改回了“北厂”。

第三条,济南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展览——历下区地名文化展。展览以传统地名文化为主线,通过摄影、书画、实物三大板块展区,集中展现了地名沿革、地名故事、地名活动以及全国首支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的相关事迹,用“看得见的文化”打开传统文化的“时代密码”。

挺有讨论价值的三件事。

老地名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为什么重要?

一】一个不容乐观的数据。随着城市发展和更新,一些带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老地名”被更改、替换的事屡见不鲜。有统计显示,我国有超过6万个乡镇和40万个村的名称被废弃。

现在,历下的地名文化展、德州的改回“老地名”,再次将如何留住“老地名”、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这个问题摆到了大家眼前。

要保护“老地名”,首要的是认识到它们的价值。

地名,不仅代表着地理位置,作为城市特有的文化密码,还反映着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老地名”更是记载着城市一段段古老的历史,承载着当地市民难以割舍的情怀。地名中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命脉的一部分,保护地名本身也是保护城市遗产、传承城市记忆。

早在2023年8月,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大会暨第二十四次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便确定,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国家颁布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这其中特别强调了“地名文化保护”。条例规定,“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

这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地名”有了制度性的保护,不仅把名字留下了,也把它承载的地名文化、地名历史、地名故事以及当地百姓对它的情怀保留了下来。

二】地名里,有着城市的前世今生。

泉城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条条老街巷纵横交错,地名文化十分丰富,其中有以泉水命名的,如王府池子街、趵突泉前街;有带有历史名人踪迹的,如双忠祠街、闵子骞路,还有因工厂企业得名的,如茂新街、将军路等。

比如,关于济南地区地名的文字记载,最早的是甲骨文“濼”字,距今已三千多年。

在清末我国发现甲骨文后,2023年著名学者罗振宇先生就指出,“濼”就是《左传》上记载的“公会齐侯于泺”的“泺”。2023年,王恩田教授指出,“泺”是商纣王的军队征伐东夷时经过的地方,就在济南的趵突泉。

据甲骨文专家考证,我国出土的甲骨中,跟地名相关的,仅1000个左右。国内省会城市中,在甲骨文时期就有地名记载的也不多。济南有幸在三千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十分难得。

想一想,在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地名面前,谁不感叹济南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三】济南,有很多好的做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名承载一方文化。济南十分重视地名文化保护,在20世纪90年代颁布实施了《济南市地名管理办法》,近些年更是不断出台新文件加强保护措施。

2023年颁布了《济南市市区道路命名规则》,不仅明确了新建道路命名的标准,规范道路命名更名的程序,还强调道路命名要与济南的历史文化特色相融合。这让“老地名”不会被随意替换、更改,也对道路命名中随意起名、起“怪名”“洋名”的乱象,进行了约束。

2023年又颁布了《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是济南首部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这里面对传统地名有了更明确的保护,传统地名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如确需变更,要按法定程序批准、登记,必要时还要组织专家论证和征求公众意见。

济南还有一个开创性的举措。就是想法设法“复活”老地名:对于传统地名消失但城市道路、街道、桥梁、堤坝、建筑物、构筑物等还存在的,传统地名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变更恢复。

例如,当年在对市区姚兴巷等29条道路予以命名时,“县学西庑街”就被“复活”。有“老济南”人感叹,此举让其心头为之一振,也让他回忆起了小时候从振英街北头,经县学西庑街到县学街小学一路上的情景。

紧接着,2023年济南又出台了《济南市传统地名认定规范》,从传统地名认定的基本要求、传统地名范围、申报条件、认定条件、认定程序到保护利用都有了规范化的标准。同年10月,公布了《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2023年,再次公布了《济南市第二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具体来看,济南历下区整理出版《历下区地名志》《历下区村级地名文化概览》等图书资料,成功申报了“大明湖”“芙蓉街”2处省级地名文化遗产。2023年,历下区还成立了全国首支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后来,还依托大明湖街道县西巷社区开办了全国首家地名文化主题社区。

结语】地名,不只是城市中一条街、一座桥、一栋楼的代号,也是乡情乡愁的文化承载;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变化。

守护好老地名,守护好城市的历史,这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趵突视角”微信***作者:彦光)

“就地办事,套套随风飞”,城市绿地成为战场!

环保行动 呼唤社会公德与环保意识的觉醒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重视也日益增强。然而,在社会的某些角落,我们却依然可以看到环保意识缺失和社会公德缺失的问题。本文将深入 这一问题,并呼吁每个人都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为我们的城市和地球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环保...

“就地办事,套套随风飞”,城市绿地成为战场!

这个城市里有一个被人们称为绿色角落的小树林,它就像是城市的一片绿肺,为居民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这个小树林蒙上了一层阴影。d seal 未发布 文章 就地办事,套套随风飞 城市绿地成为战场!.jpg 乱扔套套的事件发生在这片小树林中,这种行为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伤害,...

纽约过街老鼠成为城市霸主,市民需时刻保持警惕

纽约市,这座美丽的大都市,却因为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过街老鼠。近年来,纽约市的老鼠问题日益严重,甚至有网友表示,这些老鼠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老鼠了,它们的体型大小和水豚有的一拼。纽约市作为全球经济 文化中心之一,居民们忙碌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繁华和喧嚣。然而,在这些高楼大厦和繁忙街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