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面临社会排斥时,该如何缓解他们的消极情绪?

2023-11-06 19:05:10 字數 6066 閱讀 3335

由于儿童从7岁开始就已经能够掌握群体间接纳和排斥规范,所以,儿童的情绪和基本需求容易受到群体间排斥的影响,并且持续的排斥将影响个体后续的身心健康。

例如,受排斥的儿童会出现基本需求受损、抑郁焦虑、严重者还伴随学业成绩下降或逃学等问题。

目前,关于社会排斥对学龄期儿童基本需求的威胁以及情绪的负面影响存在不一致的发现。

abrams等人发现,社会排斥对8-9岁英格兰白人的基本需求和情绪有负面影响,并且社会排斥对8-9岁儿童自尊需求的威胁更大。

而张野等人对8-10岁、9-10岁、10-11岁的中国儿童研究发现:

社会排斥对8-11岁儿童归属需求的威胁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而对自尊、控制感、存在意义需求的威胁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以上证据在**社会排斥对6-12岁儿童的基本需求和情绪的负面影响的关键期问题上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因此,了解社会排斥对该阶段儿童的基本需求和情绪负面影响的发展关键期在何时十分重要。

与此同时,鉴于社会排斥损害了个体的基本需求和情绪,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寻找应对其负面影响的方法。

只有找到适合被排斥儿童的缓解受损基本需求和情绪的有效方法,才能提高儿童心理健康程度。其中,社会重新连接被证明可以减少来自社会排斥导致的个体的攻击性。

dewall和richman也发现,社会排斥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主要取决于他们未来是否会被接纳的预期。

一项跨文化的研究发现,在重新融入集体的过程中,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被排斥者基本需求的改善效果较小。

但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被排斥者报告了之后的接纳经历使其基本需求有明显的改善。

上述证据证明了被排斥后再次接纳可以减少社会排斥对**的负面影响,但是否可以推广到6-12岁儿童还有待检验。

排斥后接纳对个体基本需求的改善

正如需求-威胁模型所示,个体在反思阶段会努力采取行动,从排斥的负面影响中恢复过来。

例如,目前有研究调查了社会排斥随后的接纳经历对个体基本需求、对群体的认同、看法以及冒险使群体受益方面有怎样的变化。

研究表明,排斥后被接纳的参与者在群体认同,积极的群体感知和风险承担方面的行为表现会明显增加以使群体受益。

所以与群体产生社会连接的方式可以缓解个体受排斥的负面影响。

现有实证研究证明,排斥后接纳对个体受到的基本需求的威胁有改善作用。

在研究社会排斥后受到不同的接纳环境的研究中,tang和richardson采用cyberball游戏作为诱发条件。

通过三个实验调查了重新被接纳的经历是否能够减少社会排斥对个体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处于不同社交环境下被试的归属感、控制感、自尊、存在意义感进行考察,发现当社会接纳发生在社会排斥之后,可以消除社会排斥对个体造成基本需求的损害。

但是社会接纳条件如果发生在排斥条件之前,则不会消除排斥效应所产生的危害。这说明,即使是不同的群体或由计算机程序进行的接纳都具有对排斥危害的改善作用。

一项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发现,再次接纳的经历对集体主义文化背景的人群有恢复作用。

一项对比个人主义文化背景和集体主义文化背景的研究发现:

无论参与者先前处于社会接纳还是社会排斥状态,在之后的排斥后接纳期间,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参与者感到基本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

但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参与者,无论以前的状态如何,在排斥后接纳状态**验到相同程度的基本需求满意感。

对排斥后接纳程度的**中多个研究发现,即使是最轻微的接纳程度也能够减少社会排斥带来的负面影响。

rudert和他的同事发现,排斥后接纳会立即缓解社会排斥带来的威胁。

即使是最小程度的接纳,例如在排斥后的网络球游戏中再多投掷几次,也可以减少被排斥者的心理痛苦,提升需求满足感。

white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先前经历完全排斥,但随后被部分排斥后接纳的参与者在满足控制感需求方面显著增加。

这表明在经历社会排斥后,即使是最轻微的排斥后接纳条件,也能够减少参与者的基本需求威胁。

有研究证明排斥后接纳经历可以使被排斥者的更快的恢复心理感受,zwolinski等人通过网络球游戏实验。

在第一轮游戏中将个体随机分配到排斥或接纳条件,在第二轮游戏中,将个体随机分配至等待条件或接纳条件,发现当被排斥个体随后被分配到接纳条件而不是等待条件时。

这表明在被排斥的参与者中,与仅等待相比,排斥后接纳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感觉更好。

上述证据表明,排斥后接纳在减少成年人社会排斥的负面影响方面是有效的,但关于个体排斥后再次被重新纳入群体的儿童和青少年目前的讨论较少。

一项关于青少年群体的相关调查,由gross通过**与未知同龄人的**交流与从社会排斥的急性厌恶效应的恢复之间的关系。

对比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个体之间恢复效应的发展模式发现,和单独玩游戏相比,与陌生的同龄人进行即时通讯交流有助于恢复先前被排斥的青少年和年轻人的自尊和感知关系价值。

该研究表明重新与社会发生联系的排斥恢复方式能够很好缓解先前社会排斥对个体基本需求的损害,且在青少年和**之间都有良好的恢复作用。

排斥后接纳对个体情绪的改善

研究发现当个体遭遇拒绝后,他们倾向于增加对社会接纳证据的关注,例如笑脸,来自他人的接受麻痹了排斥的情感痛苦。

被排斥的个体表现出对可能的社会接纳的敏感性,他们希望再次被接受,而是否在未来被接纳将影响他们随后的情绪和行为。

研究发现排斥后接纳不但对基本需求威胁有调节作用,同样也能恢复个体的积极情绪。

tang和richardson的研究中发现,当社会接纳发生在社会排斥之后也能对被排斥者的情绪产生恢复,消除由社会排斥造成的心理创伤。

white等人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考察排斥后接纳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通过让大学生玩cyberball游戏,将其分配至完全接纳,部分排斥和完全排斥状态。

对比分析三组之间排斥后接纳后神经指标的变化发现:

相比于那些经历部分排斥和完全接纳的参与者,经历过完全排斥的参与者在任何程度的排斥后接纳,在自我报告上都发现的社会痛苦减少。

还有研究表明,经历过最轻微排斥后接纳的人比没有经历过的人能更快的从负面情绪中恢复过来。

还有rudert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即使是最低程度的包容。

例如当个体被排斥后,在cyberball游戏中多接到投几次球,或者在公寓应用范式中收到友好、中立、或敌对的消息都可以减轻被排斥者的心理痛苦。

这说明最低程度的承认接纳可以缓解被排斥者的痛苦感受。

还有关于排斥后接纳对情绪调节产生不一致结果的发现。有研究发现排斥后接纳对被排斥者个体的积极情绪并没有改善作用。

themanson的研究发现,当被排斥的参与者被重新纳入社会互动时,即使是最轻微的排斥后接纳程度,那些由于社会排斥而引起的负面情绪均被恢复。

但排斥后接纳并没有对积极情绪产生调节作用,社会排斥对积极情绪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即使被排斥者后续被排斥后接纳。

社会排斥对6-12岁儿童基本需求的损害增加

研究采用cyberball游戏儿童适用版模拟了社会排斥,**6-8岁、8-10岁、10-12岁儿童经历社会排斥后其基本需求的变化情况。

社会排斥对6-12岁儿童的基本需求有影响且在发展上有变化。

具体表现为:因社会排斥对四种基本需求形成的威胁从8-10岁开始出现,且程度与10-12岁一致。

这意味着社会排斥对儿童的基本需求的威胁和情绪的负面影响存在发展变化,为学校和家庭在合适的阶段开展健康社交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首先,研究发现处于社会排斥组的6-12岁儿童报告了基本需求受到更大的威胁。

以往研究也发现,社会排斥对8-10岁、10-12岁儿童基本需求产生威胁,即被分配到排斥组的8-9岁和10-14岁儿童的归属感等这四种基本需求得分均低于接纳组儿童。

这些发现表明williams的需求威胁模型可以推广到儿童。

另一项研究发现,受到社会排斥的10-14岁儿童在归属感、自尊和存在意义感上均自我报告有更高水平的需求威胁,但在控制感上没有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前者采用cyberball游戏范式来操纵个体被社会排斥的情境,后者采用**排斥范式来操纵个体被社会排斥的情境。

相较于前者,**排斥范式中的被试可以通过“点赞”他人网络形象的补偿行为来调节自我被忽视的程度,可很快地恢复控制感。

但是在电子球范式中被排除在外的孩子在没有接到球时不能扔球。

因此,社会排斥确实损害了6-12岁儿童的基本需求,而电子球游戏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易于适应的范式。

其次,研究还发现,社会排斥对6-12岁儿童的主要需求和情绪的影响存在与年龄相关的差异。

研究通过考察社会排斥在基本需求的影响发现6-8岁组儿童能意识到游戏中的排斥,但在自我报告中并未发现排斥对他们的归属感等四项基本需求产生威胁。

迄今,文献中尚未发现社会排斥对6-8岁儿童基本需求存在威胁的直接证据。

然而,以往研究表明,**社会排斥**后的儿童不仅能准确识别排斥行为,而且会出现较多的内群体行为模仿、内群体社交偏好和亲社会补偿行为。

所以学龄前儿童很早就出现了感知社会排斥的能力。

社会排斥对6-12岁儿童情绪的负面影响增加

在情绪方面,社会排斥对6-12岁儿童的情绪有影响且在发展上有变化。

社会排斥后6-8岁儿童表现出难过,对情绪的负面影响在10-12岁最为明显。研究发现,社会排斥对6-8岁、8-10岁、10-12岁儿童的情绪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具体表现为,社会排斥后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均会不开心,6-8岁儿童觉得难过,10-12岁儿童不仅觉得难过,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生气。

以往研究同样发现,社会排斥后的10-14岁个体报告积极情绪水平明显偏低,3到5年龄段儿童报告愤怒和悲伤情绪明显更多。

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情绪的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可能是年龄较大的儿童与社交联系更紧密的群体中的同龄人更多地接触。

还有可能是随着学龄儿童逐渐进入青春期,同伴关系变得更加重要,社会排斥在青春期前诱发了更大的负面情绪,并伴随着更高的神经反应。

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前的10-12岁个体对社会排斥的神经反应开始增强,且到青春期后个体对社会排斥的神经反应与个体主观负性反应之间的关联更为突出。

以往研究发现,当3-7岁儿童**他人被排斥的**后,他们能准确**被排斥的人会感到难过。

因此,经历社会排斥后的低龄儿童会觉得难过,接近青春期的儿童除了觉得难过以外,还会表现出明显的生气。

让尊重妇女 关注儿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和儿童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 文化 社会等原因,妇女和儿童在很多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公正的待遇和侵害。这不仅影响了妇女和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制约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让尊重妇女 关注儿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需要从以下几...

在当今社会,我们时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

在当今社会,我们时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为了生存,我们有时会不可避免地迎合别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自我。在本文中,我将分享如何在迎合别人的同时保持自我,并从中获得成功。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我们有时会为了迎合别人而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决定。这种迎合往往是出于害怕被孤立或者被排斥的心...

儿童们所面临的战争困境,无法逃避炮火和毁灭

影片 伊万的童年 通过影片深入揭示了伊万的童年生活在战乱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努力,最终获得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众可以感受到儿童在战时所承受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考验,还有他们那早熟的眼神,伤心的心。虽然这场战争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伊万的经历却成为了一条通往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