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变“大田”,撂荒地整治推进富美乡村建设

2023-11-27 16:40:06 字數 862 閱讀 5502

眼下天气晴好,墒情适当,正是播种小麦的有利时机,为落实耕地保护政策,防止耕地“非粮化”,11月22日,在孝南区三汊镇红霞村的撂荒地整治现场,两台播种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计划在一天时间内完成40余亩的小麦播种。

过去都是巴掌大块田,杂草丛生,机器不好耕作,经过改造后,原来的“小田”合并成“大田”,农机种粮省时省力,现在交给大户种植我们还能受益,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红霞村东王湾代表王其发在一旁连连点赞。

小田”变“大田”,听着易,做来难。为解决撂荒难题,维护群众权益,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逐户摸查,征求村民意见,在不改变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以农民充分自愿的前提下决定将分散零碎的部分耕地集中整治,统一流转经营。土地整治实施前,部分地块是坡地,不好耕作,加之机械作业难,因此,很多群众就把这些地撂荒了,多年不耕作导致杂草(树)丛生。为此,村委会组织挖掘机对田间杂草(树)清理,使用推土机平整土地,从高处向下看,平整后的土地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田地之间形成了层层叠叠的阶梯。

种田大户老张是安徽人,前期通过红霞村乡贤宋红波介绍来到村委会,提出想在村内流转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旱作物,了解这一想法后,村“两委”干部结合近期撂荒地整治的契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协调流转农户土地,免去了他的后顾之忧。

据悉,红霞村今年引进大户种植小麦近200亩,有效解决撂荒地耕种难题,降低秸秆焚烧隐患,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向好发展。下一步,该村将多措并举推进撂荒地整治,让耕地实至名归,惠及更多群众。

*:三汊镇 李红丽。

撂荒地“变身”丰收田

今年,孝南区杨店镇三块碑村宋王院将多亩撂荒了多年的荒地,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进行复耕并种上了红薯,目前红薯不仅喜获丰收,而且取得较高的收购 红薯种植基地里,红薯收割机在田间来回地穿梭,一个个带着泥土芬芳的红薯个体均匀,色泽鲜艳诱人,工人们分工协作进行分拣,装箱上车,一片繁忙的景象。三块碑村宋王家院村民...

瘦田变良田 撂荒地种出高产稻

读岗村的田地正在骄阳下忙碌着,金黄的稻谷在收割机的驱动下,纷纷落入农用拖拉机。这块被人们嫌弃的亩农田,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尝试,如今已经实现了丰收。从最初的冷落到如今的繁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的故事。这片被撂荒的亩水稻田原先因为肥力等原因不好,而被村民们束之高阁。然而,读岗村党委书记邓国平看到了...

耕地撂荒将全面整治 将有2大处罚!统一按三种方式处理

近些年来,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大局,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确保耕地红线,严查包括占用耕地建房在内的各项违规利用耕地的问题。除了这些措施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耕地撂荒。耕地撂荒指的是分给农民的耕地,由于外出打工等原因,无人种植,直接抛荒,是对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要知道,为了稳定耕地面积,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