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立功,这些企业前三季度最高同比增47

2023-11-15 18:30:40 字數 3998 閱讀 8535

时间进入11月,以安井食品、千味央厨、惠发食品、三全食品、海欣食品为主的速冻企业先后发布了三季报,呈现出整体向好的态势,多家企业营收净利双增。

那么,这些赚钱的企业都做了什么?下一步,他们又有哪些战略布局?

从众企业发布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净利润为正的有4家,亏损的仅有惠发食品一家,前三季度该公司亏损2995万元。但是,海欣食品虽然前三季度净利润录得了367.21万,但仍旧同比下降了93.14%。

但是在营收方面,上述五家企业均取得了同比的增长,其中千味央厨前三季度营收为13.28亿,同比增长28.88%,增长幅度最多。三全食品前三季度营收54.15亿,同比微增了1.50%。海欣食品虽然营收增长了3.56%,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93.14%,为五家企业净利润下滑最严重的企业。

具体到第三季度来看,安井食品延续了增长态势,共实现营收33.77亿元,同比增长17.21%;净利润为3.86亿元,同比增长63.75%。

惠发食品有望改善前两年“亏损过亿”的尴尬局面。今年三季度,惠发净利润为60.11万元,同比增长102.83%。毕竟,自上市以来,惠发的盈利情况就很不稳定,2023年、2023年更是连续2年亏损过亿。今年上半年,惠发同比收窄亏损幅度44.29%。

千味央厨三季度营收4.77亿元,同比增长25.04%,这也是其单季度销售最高的季度,同时净利润也大增6成。

三季度,三全食品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20%,营收则微增3.03%。

相比上述4家速冻企业,“速冻鱼肉制品第一股”海欣食品则稍逊一筹。今年三季度,海欣营收4亿元,同比下降1.06%;净利润为248.14万,同比下滑92.43%。

对于净利润下降,海欣食品归因于生产成本提升,商超系统**折让;海产品前期投入暂未起量导致毛利率下降;推广费用加大投入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五家企业纷纷点名了预制菜。

在速冻食品行业,安井食品是最早着手布局预制菜品类的企业之一,也是第一个把预制菜(即菜肴制品)单独列入财务报表的上市企业。

在预制菜业务方面,安井食品采用了自产(安井小厨重资产模式)+贴牌(冻品先生轻资产模式)+外延并购(新宏业+新柳伍)三箭齐发的模式。

其中,冻品先生主要是oem贴牌模式,主要产品包括酸菜鱼、香脆藕盒、烤鱼等具备bc渠道(餐饮端与消费端)属性的菜肴新品。

安井小厨负责研发b端渠道下的爆款预制菜品,比如小酥肉,糯米鸡等等。同时,还推出了鸡排、爆浆鸡排、鸡米花、鸡块、洋葱圈等五大菜肴制品。

新宏业与新柳伍则是安井食品陆续在2023年和2023年收购的公司,押宝的正是如今预制菜领域中一个主要品类小龙虾,同时也将布局其他水产类预制菜肴。

从前三季度整体表现来看,今年安井的预制菜业务依然强劲,不仅成长为公司第一大业务,营收增速也将近50%。依据安井定期披露的经营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安井速冻菜肴业务营收31.09亿元,同比增长47.46%。

千味央厨虽未披露各大业务的具体营收,但透露其预制菜坚持bc端并行的策略。

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千味央厨表示,c 端事业部和御知菜三季度表现同期相比较好,御知菜公司围绕大b客户做定制化半成品,c端事业部在便利店系统与客户形成了良好**,业务方向都比较清晰。

目前御知菜拥有豪宴盛馔、吉味满堂、御知菜和御三娘四大品牌,针对不同渠道和目标人群提供丰富多元化的产品,如中华狮子头、荔枝形虾球、卤虎皮鸡爪、中华腐乳扣肉、糯米东坡肉、酸汤鱼、猪肉豆角焖面、脆香藕夹、调理肉等。

此外,千味央厨旗下的兴客坊亦通过oem布局预制菜赛道,主要服务宴席场景,本次展出小酥肉、蒙古肉、酱板鸭、草湖鸭等冷盘产品。

千味央厨的c端预制菜方面,岑夫子与纳百味系列首批产品已得到了市场初步验证。以浙江平阳县样板市场为例,岑夫子靓汤云吞月销量达到500+件;在抖音直播间,新疆风味烤包子直播当日达到gmv5万+,直播9天累计gmv27万+。

与此同时,今年前三季度,预制菜也为三全食品带来了一定业绩增量。三全食品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先后推出具备预制菜属性和功能的微波系列及空气炸锅系列等产品,肉卷、蛋饺、小酥肉等预制食材类产品实现高速增长,原切肉制品系列以及即烹肉制品系列也将陆续上市。

图据网络。目前,海欣食品有海欣、 鱼极、优必歌、 百肴轩和东鸥五大品牌。

其中,海欣品牌产品涵盖全系列;鱼极品牌主要是高端速冻鱼肉制品及肉制品;优必歌品牌主要为速冻菜肴制品;百肴轩品牌主要为速冻米面制品、速冻菜肴制品;东鸥品牌主要为速冻菜肴制品。

海欣食品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速冻菜肴制品实现营收1.07亿元,同比增长74.01%。但在三季报中,并未单独提及预制菜业务。

同样的,预制菜对惠发大幅减亏的贡献不大。今年前三季度,惠发中式菜肴营收仅由去年同期的1.45亿元增至1.62亿元,占比仅一成。丸制品、油炸品营收增速超20%,这两项业务的营收占比合计近5成,占据营收大头的业务增长为惠发减少亏损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跳过了繁琐的洗菜、切菜、烹饪、调味等环节,预制菜成为餐饮行业的新宠。虽然几家企业也都展现了预制菜对于业务的支撑作用,不过从整个预制菜**来看,现状却有些尴尬。

江苏省消保委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点餐吃的是预制菜,超九成的消费者认为商家应该告知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社交网络上,预制菜曾多次占领热搜,但是从“预制菜疑进校园”、“六千的喜宴7成是预制菜”等话题中,可以看出尤其是c端消费者,对于预制菜似乎并不认可。

前不久,一则关于农村摆席主人上预制罐头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网友发现在农村的婚丧喜庆等场合,摆席主人居然摆上了一大堆的预制罐头。

这引来了网友们的各种质疑和批评,这种行为,甚至被网友吐槽为“丢人丢到家,宠物吃的都比它好”。

也许是关注到消费端的“抵制”情绪,部分做不到现制的餐饮经营者,选择了用“表演现制”来撑场面。

比如,袁记云饺嘴上承诺“上架货品超过2小时未卖出,会立刻下架绝不售卖”。背地里,饺子馅却是调味冻肉、饺子皮也是半成品,统统由总部统一配送到店,只有“包饺子”这个动作,是现制的。

结果便是,在知乎和小红书上,出现了多个版本的鉴别预制菜的攻略,比如以备注是否添加葱花、香菜等来区别。消费者,正在尝试选择不被预制的生活。

图据小红书截图。

艾媒咨询的一组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预计到2023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

从预制菜品牌现有的布局可以看出,除了餐饮企业因为自身面对c端客流的优势之外,其他大部分预制菜都聚焦在b端。所以才有行业人士在接受第一食品资讯采访时直言:“靠预制菜吃饭的企业,都想藏在餐厅背后悄悄地活”。

这也对应了一组数据:目前的中国预制菜市场,80%-85%是b端市场,to c是刚刚起步。

但数据同样也显示,到2023年,预制菜的to c市场预计在5000亿,to b市场在3000亿,每年按20%左右的增速**,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而目前的预制菜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b端热c端冷,进退两难,就看能否坚持下来。

做好预制菜绝非易事,从上游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工艺、品质、物流都需要严格管控。

某大型食品企业预制菜负责人认为:“现在大家凭借各自优势切入预制菜赛道,关联度高的企业转型快,市场表现好,但也有企业在不了解市场和自身优势的情况下就入局抢位,导致产品和渠道不匹配。”

近两年,一直有预制菜企业深陷亏损的失败案例,行业发展过程中会优胜劣汰。只有在产品研发、渠道推广、品牌运营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且能保障食品安全和营养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家长抵制 头部企业受挫,预制菜陷入“生死局”?

最近,预制菜在市场上很是火爆,不过是黑火,处于风口浪尖上,深陷 漩涡。一开始,先是 预制菜进校园 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今年秋季开学后,全国多个省市都出现了预制菜进校园现象,不仅学生说不好吃,家长们更愤怒,报道称,还有家长辞职给孩子做饭。家长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未成年是一个特殊人群,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

全线飘红!多家食品预制菜企业发布三季度财报 周报

原创专注预制菜产业预制菜食材之家 发表于河南收录于合集 预制菜个 周报个 上市融资个 周而复始,又到了周二 今天和预制社长一起来看看 本周预制菜行业发生的大事件 一 行业新闻 月我国消费市场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近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谈年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其中,网络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

国外预制菜产业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作 者郑康喜。编 辑喻淑琴。编者按 近来,一度火热的预制菜,却遭遇了一股寒流。为什么在对食品标准要求 苛刻 的很多国家,预制菜市场渗透率高达 在国内却有这么多顾虑?采用现代化 工业化 标准化生产加工的预制菜,难道不正是为餐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吗?校园风波对预制菜影响几何?预制菜行业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