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 瘙痒 眼干 医生提醒您预防“暖气病”

2023-11-25 20:35:06 字數 3516 閱讀 2589

寒冬已至,商丘各地陆续开始供暖,室外寒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不过,供暖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咽干、嗓子痛、**干、头晕、胸闷……种种症状被人们统称为“暖气病”。

到底什么是“暖气病”?我们该如何预防“暖气病”呢?11月24日,记者采访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专家林毅轩。

什么是“暖气病”?

据林毅轩介绍,“暖气病”不是医学上的病种,而是被“热”出来、“干”出来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进入冬季后,取暖设施的使用频率提升,室内温度升高的同时,空气更加干燥,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出现鼻咽部干燥、烦躁不安、头晕眼花、疲劳无力等症状。另外,冬季取暖时通常门窗关闭,空气难以流通,干燥、闷热的环境为细菌的滋生、传播提供了机会。

因此,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容易出现发病小高峰。这些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暖气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 1000 毫升的水分。其中,经**蒸发 600~700 毫升,经过呼吸道蒸发约 300~400 毫升。供暖季开始后,室内空气干燥,蒸发的水分更多。人体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就容易导致各种症状,加重人体的疾病。

“暖气病”危害可不小

呼吸系统疾病

室内外温差过大,加之温暖、干燥的环境让人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下降,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干燥发痒、火气大等,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流感、哮喘、腮腺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室内温度过高和干燥,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论是白天生活或夜间睡眠都容易出汗,耗津伤液,使血管内血液黏稠,血流减慢,造成心脑血管严重缺血,甚至导致血栓形成,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中风(缺血性中风)。

泌尿系统疾病。

正常人每天排尿量在 1500~2000毫升,这些尿液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如长时间待在暖气房里,随着水分流失,尿量也会减少,泌尿系感染和尿路结石的患病风险则随之增加。

**瘙痒。

冬季人体本来就容易缺水,天气寒冷、干燥,空气湿度下降,会使得**表面的水分减少,皮脂分泌减少,**变得干燥,**的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出现皲裂、脱屑、瘙痒、皱纹加重、**敏感发红等现象。

眼睛干燥症。

冬季户外风大物燥,室内室外的环境变化会影响泪液的循环,对于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办公室一族来说,容易造成干眼症。同时,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远离误区,预防“暖气病”

暖气片不是越热越好,也不是越多越暖和。

冬季供暖后,若室内温度过高,会令人口干舌燥、眼睛干涩、头昏脑涨等,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引发疾病。同时,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的时候人体难以适应,容易伤风感冒。应将室温保持在适合的温度区间,这样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预防感冒,也能在取暖季进行养生保健。

暖气片越多也并不能使室内温度越高。私自多加暖气片,有时反而会影响室内温度。因为居民家采暖多为单户循环,多加暖气循环量减少,热水流速减慢,可能会造成前几组暖气温度高,后几组暖气温度低。而且,还会造成垂直供暖失调,直接影响室内温度。

冬季室内通风不仅仅是敞开窗户就可以了。

很多人习惯早晨上班前开窗和晚上回来开窗,据研究测试,城市里两个空气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此时是最不宜开窗的时间。而两个相对的空气清洁时段是上午 10 时和下午 3 时前后,建议大家在此时间段多开窗。

冬天睡觉时,很多人总喜欢关门闭窗,以免受寒着凉。实际上,冬季睡觉时应将窗户尽量开条缝,但要避免对流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当然,生病或遇到大风、大雨时不宜开窗。

遇到雾霾非常严重的时间,需减少开窗时间。最好在有纱窗的情况下,窗户开小一点,并使用加湿器、湿化喷雾,或在暖气上放一盆水,以增加空气湿度,让灰尘和微生物都沉下去。

很多人认为有了空气净化器就不需要开窗通风,其实不然。长时间在封闭空间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当空气***转,就没必要长时间开启空气净化器,应以自然通风为最优选择。

不能只给房间“补水”加湿,身体也需要“补水”

冬天室内开着暖气或空调,很多人会开加湿器来缓解干燥。加湿器最好使用纯净水,而且最好每天换水、每周清洗。加湿器里不要放精油、消毒剂等东西,否则可能会刺激咽部黏膜。加湿器可搭配湿度计使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 40%~60%左右。也可以给地面洒点水。每天可洒水 3~5 次,可以用湿拖把拖地,也可用喷壶洒在地面。但如果家里是木地板,最好不要洒水,防止弄坏地板。

除了要给房间“补水”,身体也需要水分滋润。别等渴了才喝水,通常当你口干舌燥时,水分丢失量就已经占体重的 2%~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喝水 1700 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 1500 毫升。建议采用匀速、小量、间断的补水方法,小口喝、缓慢咽,每次以 100~150 毫升为宜。在喝水的同时也要补充电解质。

在干燥的暖气房内,**水分流失也会加速,可能会出现**弹性差以及干纹细纹的情况。此时,护肤工作也不能省略,尤其要注意补水。洗漱完及时护肤洗漱后 3 分钟内,**处于湿润状态,此时涂抹身体乳、护肤品,是滋润**比较好的时机。

吃冷饮不能过量,也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可以适量喝一些冷饮,但不要过量。过量食用冷饮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导致胃痛、腹泻等问题。冰的冷饮也可能对口腔和咽喉造成刺激,导致口干、喉咙痛等问题。

在饮食上,供暖季还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水分的蔬果。此外,由于室内温度较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

千万别“贪暖”,要以“动”治“冻”

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开启蜗居模式,不愿意进行健身锻炼,因为出门锻炼真的需要勇气。但冬天运动可增强抵抗力,并且可以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机体受寒冷刺激,会使血液中抵抗疾病的抗体增多,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会随之增强。因此,千万别“贪暖”,要以“动”治“冻”,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可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老年人和儿童最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比如,老年人可以打打太极拳、练练八段锦或晒晒太阳;孩子可以到户外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跳跃、打球、做幼儿体操、步行、慢跑、骑童车等,这些运动可有效地增强孩子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暖气驱赶严寒,成了冬日里的“小太阳”,却也会“烘”出一些疾病。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您,“取暖”要有度,控制好室内外温差和空气湿度,注意开窗通风和饮食健康,多运动多锻炼。如此,方能预防“暖气病”来袭。审核:郭跃旗。

监制:张富义。

总监制:郭文剑 宋圣英。

往期精选。总投资20亿元,商丘又签约一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商丘男子造5架载人飞机圆飞天梦。央视主播:大写的“服”☞市委书记李国胜宣布:今日商丘客户端上线了☞12条高速穿境!商丘将建成高速公路“六纵六横”网络新格局

医生提醒 频繁耳痒可能是这4种病症的征兆,切勿忽视

耳朵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负责接收声音,还与我们的平衡感密切相关。然而,我们经常会忽视耳朵的一些异常症状,尤其是频繁的耳痒。医生提醒,频繁的耳痒可能是以下四种病症的征兆,我们应予以重视并及时就医。一 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它的症状包括耳痒 流液和结痂等。这种病症通常由...

胃癌不痛不痒?医生提醒 饭后存在5个表现,建议尽早做胃镜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症状往往比较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然而,饭后的一些表现却可能与胃癌有关。医生提醒,如果饭后出现以下个表现,建议尽早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 胃癌。一 饭后饱胀感胃癌患者由于胃部消化功能减弱,进食后容易出现饱胀感 恶心 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胃癌不痛不痒?医生提醒 饭后存在5个表现,建议尽早做胃镜

导语 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男女比例高达 ,让人触目惊心。胃癌可能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窦部 大弯 小弯及前后壁。然而,人们常常忽视胃部疾病,尤其是像胃炎这样的初期病症。事实上,胃炎如果不及时 和控制,极易发展成胃癌。长期慢性炎症和不良的生活习惯让胃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