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人世间》 周秉义“临死前那段遗言”,真的是凉薄透了

2023-11-05 22:10:10 字數 5442 閱讀 6486

老周家兄弟两人,在他们身上分别有着父辈们的性格。秉昆身上爸爸性格特点就更多了一点,喜欢认死理、做事刻板,经常被哥哥姐姐们说成一根筋。

大儿子秉义了,那么妈妈身上的特质就多了一点,什么事都从来不认死理,如果能灵活一点地得到一团和气的话,那么以和为贵吧,从来不会冒头去争取。

正是由于秉义睿智、圆融,使他甚至在“特殊岁月”期间竟然过上了顺顺利利的生活,当遭遇坎坷、跌入谷底时,总有贵人相助、暗中帮助。

由于多数人,总偏爱温良恭俭让、秉义是如此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为人低调,因此他在与任何人打交道时都会有极高的名望。

但这样一个十全十美的男人,真的不存在缺憾与弱点么?

周国平曾在《人生哲思录》中说过: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拥有弱点就是真正的人性。那种认为自己不存在弱点者肯定很肤浅。那种被众人视为毫无弱点者大多虚伪。

周秉义在身居要职之后,与兄长秉昆交往甚少,更多时候秉昆忘记了他也有如此“有能耐”之兄,二人感情曾微妙冷漠。

可待秉义身患胃癌、自知时日无多的秉昆被发现后,兄弟间便有了一段深刻的对话。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秉义一生在外人眼中无限风光叱诧风云。但当他当着亲哥哥的面卸去一切伪装时,却说出了无限惋惜与辛酸。

终生没有儿子。

周秉义与郝冬梅组合是特殊年代特殊产物。

一位是都市中最穷最落的“光字片”工人的儿子,一位是副省长家具有“贵族气质”的千金小姐,若不是在这样的时代出现,两人的人生便无法产生交集。

周秉义是周家长子,历来受父辈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从小就有这样一种人生设想:上孝敬父母、下教育孩子,但这两点他同样没有做到。

他与郝冬梅之间的爱,表面上是郝冬梅自愿去追他,但其实正是他为了郝冬梅而不断舍身。

那时候,郝冬梅父母都被击倒了,生死未卜,为保护郝冬梅不受连累,他是最早提出放弃城市户口到遥远建设兵团做知青的年轻人之一。

尽管他很有能力,在不到一年内就晋升为宣传干事,这为他今后从政之路打下了基础,但是事实上以后的发展道路,与他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

秉义下乡前一天,曾经将藏书送给秉昆存放,但那是他觉得生命里最宝贵的东西。

他对秉昆说:“我希望我们周家后人能够有幸阅读这些书籍,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上,终生没有阅读过它们将会非常可惜。”

十六七的秉昆懵懂地问:“您是说我俩跟周蓉孩子吗?”

秉义庄重地回答秉昆:“当然我们也难免要带孩子呀!”

周秉义心中始终盼望能拥有孩子,希望能将孩子们教育成为世上最好的自己。但其实由于冬梅的身体问题,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儿子。

剧版中冬梅因受伤于知青点而无法生孩子。原著里,冬梅身体并非完全无法生育,只是风险相对较高,为守护冬梅而秉义献出对孩子的欲望,也堪称其人生痛苦。

老年后,他不无羡慕地对秉昆说:“您瞧您这下可好,妻子儿女热炕上,又见我呢,这几年,四处奔波,跟您大嫂聚少离多的,如今还拖着一身的疲惫。”

秉昆以为哥哥在揶揄他,醋意盈盈地说:“哥哥,有没有你这样子,看过哪一个称帝嫉妒叫花子吧。”

秉昆不解,这时秉义说出了真心的话,到了晚年,特别到了油尽灯枯之时,方才深刻认识到,人这一生,何名何利,皆为过眼烟云,能过上简朴踏实、儿孙绕膝的快乐生活,便是最温馨惬意了。

遗憾的是秉义在这一生中没有一个能兑现。

郝家的“上门女婿”

周父到死也没见过所谓“**亲家,更别说在他眼里享受“好儿子”秉义了,即使是承欢膝下一天。

由于周父突然离去,秉义深怀歉疚之心,一直希望等到真的有了家,务必要把父母接回来好好孝顺。

但其实这几年,自大学毕业、分配省委工作以来,一直生活在婆婆家两层小洋楼内,鞍前马后地对待丈母娘,极尽逢迎之能事,连郝冬梅也看不过眼。

而且对于自己生活在又脏又乱的光字片里的爸爸妈妈,连秉昆这个哥们都没在意多少。

他抱着秉昆,在父亲的墓前,含着泪说:“我们三个孩子,你们最无愧于父亲和母亲对你们的养育之恩,哥哥如今简直就是倒插门女婿,可那可不是哥哥所愿。”他哽咽得只能说那么几句话。

秉义当年本有望分得一小楼,却因冬梅独女,需要照顾孤身之母金月姬而不得不放弃秉义有自己小家之念头,与冬梅搬来当变相倒插门女婿。

金月姬在这女婿面前总是拿得起放得下,虽然告诉冬梅你们两个还算合得来,但周秉义身上却有着一股书卷气,而书卷气正是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好脾气。

但私下里她对周秉义身世耿耿于怀,她不敢相信光字片家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好孩子。

尽管周秉义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她,使她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却又仅限于秉义自己,对于自己的亲人、父母、金月姬从来都不愿意有所涉及。

按照民间规则,就亲家礼节而言,女方家长要先去男方家中看望一次。只有这样,亲家间才能具备日后行走的先决条件。周父实际上是发自内心的,尤其希望冬梅的母亲能够屈尊来一趟,而**的亲家母却从来没有礼节性的来看望过自己的亲家公一次,让人感觉在街坊四邻面前是非常没有脸面的。

但是,老建筑工人到死也未能和亲家母有一面之缘。这,恐怕就是周秉义内心最深刻的刺痛与酸楚。

金月姬对周父之死表示出言之成理的人之常情,并叮嘱女儿代为献花。

遗体送别时,除老伴儿、孩子和秉昆几兄弟外,街坊邻居代表也不见人影。告别仪式时间不长,二三十分钟就结束了。

而且亲家金月姬说的好花圈也没送去现场。

剧版里,金月姬晚年时,曾经感念未能与周家父母未谋面之憾,而原著里,金月姬却从未想过两家会有交集之需。她这个有着骄傲、红贵族之气的男人,怎么也想不到会与穷困潦倒的光字片,扯上什么关系。除对待周秉义外。

而周秉义夹在这中间,起初却并不自知的,他甚至当着周志刚的面,喊金月姬“妈”,被周志刚怒斥道:”以后你在说妈时,要分清是谁家妈妈,冬梅妈妈是冬梅妈妈,生养妈妈躺炕头,这让他妈妈跟丈母娘混为一谈!“

秉义在爸爸的喝斥下吓得冷汗直冒,但他并不察觉爸爸言语中的生气与郁闷。

许多年过去了,等到秉义父母、岳母相继去世,才意识到当初父母受到了伤害,身为周家最有出息之子,却给父母带来了无限的羞辱与窒息,不也是人生一大憾事与反讽?

为人夫,为兄弟之失职也。

秉昆转业到编辑部工作之后,与邵敬文一起创办传播公司,可以说是第一个下海走穴者。

他在一年之内赚了千余元,以兑取形式买了一间俄式平房。

后又因手续不全而被追回,秉昆陷入绝境只得去央求弟弟秉义,希望他能给予想方设法留住房屋,但秉义不但没有宽慰,反而火上浇油,指责秉昆冒了风险,政策上不许做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帮上忙。

秉昆原本急得火冒三丈,在秉义的如此刺激下,兄弟二人动了手。

由此事可见秉义从未以哥哥的立场去想,秉昆买了房子是不是为自己着想,而他想的就是要改善爸妈的生活环境。

秉义寄居丈母娘家中,缺乏父母的照顾,如今哥哥要为其尽孝心,但他不但没有感激之情,还讲风凉话。

这事搁在谁身上,谁就对这兄弟心生怨恨。

因此自从那件事情之后,秉昆与秉义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等秉昆因楠楠之事失手杀死骆士宾,判处十二年徒刑。秉义倒是认为秉昆干得很傻,原来周楠并不是周家人的后代,为什么没有顺水推舟还自己给骆士宾呢,反而弄得如此两败俱伤。

一直到周楠为救恩师英勇牺牲时,秉义开始反思自己,从来都没有到过真正了解秉昆、了解秉昆与郑娟、楠楠之间的关系。

他既向秉昆又向楠楠心生崇敬之情,还告诉周蓉,我总算理解秉昆为何一定要争夺这个孩子,他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我们周家人一样,不要变成骆士宾这样。

对周秉义最为熟悉的周蓉不无讥讽地说:我们的三个孩子,你们最没有爸爸的样子了,如今更没有一点了。楠楠虽无周家人血脉,但做出来的事情和周家人个性最为契合,你和楠楠恰恰相反,虽然浑身留着周家人血脉,倒是越看越不像周家人。

没错,这些年官场生涯已让周秉义彻底变回另外一个自己,一个和周家人截然不同的自己。

而且也不是周秉义心甘情愿。

秉义为兄不称职、为夫是否真的称职?

他与郝冬梅夫妻恩爱一场,就是为了她付出很多,可始终两人的关系都不冷不热。他们更像两个政治伙伴在战场上搭伴前行,互相借力、互相依附,却没有夫妻之间那份坦诚与无间。这点从他在临死前去跟哥哥交心,而不是跟老婆交心就能看出来。

于是等周秉义去世之后,郝冬梅便迅速寻找下一附庸,回归原来属于自己的行列,与秉昆、周蓉再无瓜葛。

也许,金月姬早已经预见到这些。

这不就是生命里最后悔、最凉细的一件事情么?周秉义之成功皆在表面上,但心灵交汇最深,郑娟与秉昆、蔡晓光与周蓉同在,他与冬梅不在。

写到了结尾。

周蓉曾为了调和秉昆对哥哥秉义的抵触情绪,这样评价秉义:”咱们的哥哥,他不完全属于咱们,这一点你要明白,明白了这一点,对他的一些做法就好理解了。“

秉昆说:”当然懂,现在是嫂子的。“

周蓉说:”从本质上讲,他又不是嫂子的,不是什么爱人的,连自己的。“

因为我们的好哥哥,他是有政治信仰的人,并且信仰坚定,坚定地做自己认为的好干部,好清官。“

这样吧,妹妹想和你谈谈,你得知道,将来别指望哥拿着自己手里的权给你排忧解难,妹妹断无这样的期望。我俩不能抱着这样的期望,更不能期望他为了我们周家人的任何私利,也要发自内心地承认他是一个好兄弟。“

理想主义者周秉义胸怀天下,有大无畏、大爱精神,将毕生精力献给党,却忽略对周围人民的小感情、小关爱,他压抑自己身为一个普通人的感情与爱情,心中亦有痛苦、辛酸与惋惜,就是不方便向人们吐露。

直到胃癌晚期的他,在最易受伤害时,却愿意打开心结,向哥哥诉说心中的不平与不甘。

他说:”这辈子,就是被别人推着向前走,其实也不甘心就这么一辈子了,以前的心愿只想做个教书育人的教师,涤荡人心,却不曾想进入官场这口大染缸,身不由己。“

当秉昆问他:”那你对这样的选择后悔和遗憾吗?“

秉义这样答道:“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后悔、不会自责,更多的时候自己都无法掌控,只能够做到不敷衍了事、毫不蹉跎,所以不枉这一生!”

是的,人们处在大时代背景之下,只是沧海一粟而已,谁还可以自由地选择?我们只有当缘分来临时,才不会敷衍了事、蹉跎了光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才不会后悔!

《人世间》原著大结局 周秉义去世,郝冬梅远走,周家回归平凡!

人世间 写周家三代人。从第一代周家,正直的周志刚到第二代周家,无私的周秉义,信念为先的周蓉和善良朴实的周秉昆。做为周家第三代,周楠和周聪还有周玥都是原著里的归宿,反映出周家人又一续写。周楠 他利用死亡证明了他在周家。原著中周楠亡故异乡。做养父的周秉昆因为被关进监狱的那一刻,心里的秤,就完全倒在了给他...

重温《人世间》才明白 秉义骗周父“不育”,是一箭三雕之计

在周家光的老宅中,周秉义向一直催促他生孩子的父亲坦白了他和郝冬梅不能孕育的问题。他告诉父亲,这是因为他曾在兵团受伤并没有及时 留下了根深蒂固的疾病。当周父听到大儿子所说的 真相 时,他这位一向以威严挺身而出的人,瞬间忍不住泪水涌出。他从来没有想到,将厚厚的期望寄托在大儿子身上,居然无法生育。那一刻,...

《人世间》周秉义可能都不知道,金主任是怎么“抓住了把柄”的

吃饭时,周秉义当着金主任 冬梅的面,大谈他过去两个月来是何等不易。冬梅听后,脸上洋洋得意,不时向金主任透露 看看丈夫有多么牛逼?金主任却边吃边关心着周秉义生病的情况,对于自己出国的事情,也没怎么问。饭后,金主任将周秉义叫进书房,婆婆与女婿便开始了怀疑绯闻的访谈。在短短的十分钟内,金主任断绝了周秉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