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2023-11-01 10:30:28 字數 3519 閱讀 4022

10月30日至31日,我国金融系统最高规格的会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也是2023年以来,我国召开的第六次全国性的金融工作会议,将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本次会议有哪些新提法?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本次会议定调的政策主线有哪些“变”与“不变”?站在新的起点,未来我国金融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名首席经济学家与分析师。

南方**记者 唐柳雯 黎华联 周美霖。

突出***对金融工作的。

集中统一领导。

记者留意到,本次会议内容有诸多新提法,首先“新”在会议名称上——会议名称由此前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改为“**金融工作会议”。对此,粤开**首席经济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桓解读:“2023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曾指出‘金融管理主要是**事权’,此举是为了突出***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此外,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对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分析:“过去的提法是现代金融体系,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连平认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内涵丰富。“包括金融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需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金融机构和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如何更好发挥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功能、如何推进高水平的金融对外开放、中国式的全面的金融监管如何落地、如何更好地控制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内容。”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会议还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对此,连平说:“金融强国建设是要加强我国在全球的话语权,这需要我国在金融上有实力、有手段、有工具。但我国金融现状大而不强。存在很多业务、产品不能与外资机构竞争的情况。这就需要我国把金融的质量提升上去,做到既大又强,也为我国未来在国际事务中保护自己利益的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罗志恒则分析,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然伴随着金融由大而强。“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正在从资本与技术的承接者走向资本与技术的输出者,这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个高效、稳健、开放的金融体系,努力建设金融强国。”

强调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金融领域亦面临多重机遇与挑战。记者发现,为应对新的形势,本次会议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扩大金融开放等领域,对以往的政策思路进行了延续和拓展。

例如,会议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其中特别提到“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上述五点内容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未来将成为金融机构重点发力的领域。

会议还提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连平认为,**提及“始终”一词是强调背景,它意味着**对于一个时期以来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给予了肯定,并且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仍然强调要始终保持稳健性,强调了“稳健”的特点不能丢。

本次会议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到更重要的位置。”罗志恒解读道,“特别是提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三大重要原则。”

记者还留意到,针对地方债、房地产、金融市场、外汇等领域,会议都明确了监管路径。例如,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房地产领域,会议提出“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连平认为:“这就意味着不仅要管好企业主体,还要管好资金流动。与此同时,不仅着眼于微观的某家企业,还要重视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进行总体管理。”

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发力空间。

作为金融系统最高规格的会议,历次全国性的金融工作会议均对我国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调”,对金融业长期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结合本次会议的内容,我国金融领域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

未来,**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进一步加强,这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连平表示,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也将加快建立起来。此外,伴随着新的政策思路和举措逐步落地,“我们将更有效地防控地方债、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提出“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等内容,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始终能够保持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罗志恒就表示:“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川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也预计,未来,在合理充裕的货币政策下,企业将能够维持较低的融资成本,企业盈利也有望逐步改善。

会议还提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陈雳认为,这将有助于将更多资源引导至符合国家战略的产业、科技产业、新兴产业集中,进而有效推动实体经济、推动创新企业发展。

会议明确了“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等内容。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未来,金融业对外开放将加快和深化。“首先,将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其次,有助于改善我国金融业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培育形成竞争新优势,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增长动能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引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

历次金融工作会议回顾。

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23年11月17日—19日)

政策主线】强调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机构调整】改革人民银行,原有的省分行撤销,改为9个大区行;批准设立中共**金融工作委员会,对金融机构党的组织实行垂直领导。

具体内容】1.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

2.设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等。

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23年2月5日—7日)

政策主线】强化金融监管、继续压降不良,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机构调整】撤销**金融工委,形成金融监管“一行三会”格局,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

具体内容】1.组建**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

2.改革农信社,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指导方针。

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23年1月19日—20日)

政策主线】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和保险市场、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发展债券市场等。

具体内容】1.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开始重视社会融资规模;

2.研究设立中国投资***承担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工作。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23年1月6日—7日)

政策主线】化解地方**性债务风险;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等。

具体内容】1.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明确划分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

2.推进金融开放。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23年7月14日—15日)

政策主线】提出金融工作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和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大原则等。

机构调整】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具体内容】1.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动能;

2.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

3.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 第四届江北嘴新金融峰会开幕

第四届江北嘴新金融峰会现场。邹乐摄。月日,第四届江北嘴新金融峰会在位于重庆江北嘴 商务区的重庆大剧院开幕。峰会以 新征程 新使命 新金融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 为主题,共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新机遇,共绘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篇章。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赋能双城经济圈建设倡议书 发布现场。邹乐摄。聚焦西部金融中...

体现鲜明中国元素,构建特色估值体系

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资本市场功能的健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一环,对增强企业自身持续发展能力 改善行业产业生态结构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提高资本市场估值能力,需...

把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内涵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制度保障和基本手段。我国有独特的历史 文化和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能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以中国为观照 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 解决中国问题,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 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