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杏之会 齐桓公“九合诸侯”之始 春秋战国故事

2023-11-28 14:55:03 字數 2757 閱讀 9430

春秋战国故事041,改编自《东周列国志》《左传》,原创作品,持续推出,欢迎关注。

周釐王元年春天的正月,齐桓公上朝,等群臣拜贺完毕后,问管仲说:“承蒙仲父您的教诲,我改革国政,如今齐国兵精粮足,百姓知礼明义,我想要盟会诸侯,称霸一方,你看怎么样?”

管仲回答说:“当今诸侯,实力比齐国强的比比皆是,南面有楚国,西面有秦国、晋国。然而他们都只是自诩雄主,却不知道尊敬和事奉周王,所以不能成为霸主。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平王东迁以来,诸侯不朝觐,不纳贡,因此郑庄公**桓王的肩膀,齐、宋、鲁、陈、蔡五国违抗庄王之命逐黔牟而纳卫侯硕,于是身为臣子的诸侯各国,竟然不知道还有周王作为君父而存在。楚国熊通僭越称王,宋国、郑国动辄弑君,乱象频出,习以为常,没有人敢去征讨。现在庄王刚刚驾崩,新王即位。宋国最近遭受了南宫长万的叛乱,逆臣虽已被杀,但宋国新任国君并非嫡长子,尚未取得周王认可。您可派遣使者朝见周王,请求天子下旨,召集各国诸侯会盟,以确认宋国国君。宋君名正言顺定下来之后,可奉天子以令诸侯,对内尊重周王室,对外抵抗四夷。诸侯各国中,扶助弱国,抑制强国,对昏庸淫乱而不遵守周王之命的国家,则率领诸侯一起去讨伐。如此一来,四海之内的诸侯,都知道我们齐国大公无私,必定结伴而来朝见齐国。不动一兵一卒,就可以成就霸业了。”桓公听后十分高兴。

于是,桓公派遣使者到洛阳去朝贺釐王,请他下令让各国集会,共同对宋国国君进行确认。釐王说:“伯舅(周王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没有忘记周王室,这是我的荣幸。泗水一带的诸侯,只有伯舅您能够左右他们,我怎会不同意呢?”使者回去报告桓公,桓公便将周王的旨意通告宋、鲁、陈、蔡、卫、郑、曹、邾等国家,约定三月初一日,共同在北杏(今山东省东阿县境内)会盟。

桓公问管仲:“这一次参加盟会,我们带多少辆战车?”

管仲答道:“您是奉周王之命面对各国诸侯,怎能带着战车和士兵去呢?请您不带军队,与诸侯以礼相会。”

桓公说:“好。”于是派军士们建起三层的土石之坛,高达三丈,左侧悬挂大钟,右侧架起大鼓,先将周天子的空位摆在**,又在旁边设了盟会上放置酒杯的坫台,把玉器、丝绸等物品摆设得格外整齐,还预备了几处招待来宾的公馆,全都按统一标准布置,高大宽敞、洁净舒适。

盟会之日将近,宋桓公御说第一个到,他和齐桓公见了面,感谢桓公帮助认定宋国君位的好意。第二天,陈宣公杵臼,邾国的子克,两位国君陆续来到。接着是蔡哀侯献舞,他对自己被楚国俘虏一事耿耿于怀,恨意未消,因此也赶来赴会。这四位见齐国居然没有战车随行,互相议论说:“齐侯待人真诚,才能这样做。”便各自将战车后退到二十里外的地方。

这时已到二月末,桓公问管仲:“诸侯还没有到齐,盟会改期举行,怎么样?”

管仲说:“俗话说:‘三人成众。’现在来了四个国家,已经算得上‘众’了。一旦改期,就是言而无信。来的这些国家都在等着齐国主持盟会,如果不按期举办,那么就会有辱周王之命。初次会合诸侯,就被人议论齐国言而无信,且有辱王命,还怎么能称霸?”

桓公又问:“这次是订立盟约呢?还是只开会呢?”

管仲答:“现在人心未齐,如果开会过程中没有发生意外,会议最终圆满成功,那就可以订下盟约。”

桓公说:“好。”

三月初一,拂晓时分,五国诸侯聚集在坛下。相见之礼完毕后,桓公拱手告诉诸侯们说:“周王的政令已被废弃很久了,叛乱接二连三,相继发生。我奉周天子之命,召集各位在此会合,是为了辅助王室。今天这件大事,必须先推举出一个人来做盟主,然后权力才有归属,政令颁发后才能实施于天下。”

诸侯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议:如果要推选齐侯,那么宋公的爵位最高,为公爵,齐侯只是侯爵,尊卑有序就做不到了;如果要推选宋公,那么宋公刚刚即位,君位的合法性还需要齐侯的帮助才能认定,他绝不敢轻易接受。这事让人左右为难。

陈宣公杵臼离席发言说:“天子下达了召集各国诸侯集会的命令,是让齐侯来牵头的,谁能取代他呢?我建议推选齐侯做盟会之主。”

这时,其他几位诸侯也纷纷应和道:“非齐侯不能胜任盟主啊!陈侯说得对!”

桓公谦让再三,然后登上高坛。齐侯在主位,往下依次是宋公、陈侯、蔡侯、邾子。座次顺序排定后,敲钟击鼓,一行人先来到周天子的座位前行礼,然后相互交拜,叙兄弟之情。仲孙湫捧出一份立约的竹简,跪着读道:“某年月日,齐小白、宋御说、陈杵臼、蔡献舞、邾克,奉天子之命,在北杏会集,共同辅助王室,扶危济困。如有破坏公约者,各国共同予以征讨!”诸侯拱手接受命令。《论语》称齐桓公九合诸侯,这就是第一次北杏之会。

诸侯们受命应答礼毕,管仲自下而上缓步登上台阶,说道:“鲁、卫、郑、曹,故意违反周王之命,不来赴会,不能不去讨伐。”

齐桓公举起手向着四位国君说:“我齐国兵马车辆不够,希望各位一起协助征讨!”陈、蔡、邾三位国君齐声回答:“愿意率兵跟随您出征。”只有宋桓公没说话。

当晚,宋公回到公馆,对大夫戴叔皮说:“齐侯狂妄自大,越级做了诸侯盟主,就想调遣各国兵马。将来我们宋国要为了他疲于奔命了!”

叔皮说:“诸侯顺从和违抗的各半,齐国的势力还没有集聚起来。一旦征服鲁国和郑国,那他的霸业可就成了。齐国称霸,不是宋国的福气。此次参加会议的四国中,只有宋国是大国,宋国如果不跟随他出兵,另外三个国家也就解散了。何况我们这次来,只是想得到周王的旨意,让君位名正言顺。现在已经列席了会议,还等什么呢?不如我们先回去。”宋公采纳了他的建议,便于五更天悄悄乘车离去。

齐桓公听说宋公没等盟会结束就先逃跑了,怒火中烧,要让仲孙湫去追。管仲说:“追他是不合礼义的,可以请周王的军队去征伐他,这样才师出有名。然而现在却有件事比这事更急。”

桓公问:“什么事比这事更急?”

如果你和桓公一样好奇,那么请看下回分解。

美貌与争战:息夫人和三位国君的故事-春秋战国故事。

易牙烹子得宠-春秋战国故事。

一个玩笑,四条人命:宋闵公与南宫长万之死-春秋战国故事。

为肉食者谋,长勺之战曹刿败齐-春秋战国故事。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因五子争立,死后67天才收尸入棺

史记 齐世家 记载,四十三年。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桓公病,五公子各数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辛巳夜,敛殡。从以上记录中可以看出,从齐桓公生病开始,他的五个儿子 无诡 孝公 昭公 懿公 惠公 就已经开始继位争夺战,等到...

齐桓公 管仲与三小人 权谋之间的微妙平衡

一场霸主的崩塌,一段历史的悲歌。盘踞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其荣光如雷贯耳,然而他的悲剧结局却令人唏嘘。在齐桓公权谋之中,关乎背后权臣管仲和三个小人的角力,隐藏着何等微妙的平衡。历史的纵深镜头下,这个故事一直悬念重重,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揭开春秋时代权谋游戏的精妙面纱。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权臣,一度与齐桓公...

齐桓公与晋文公 春秋霸主的传世之谜

在中国历史中,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变革的时代,而其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 春秋五霸 这五位霸主代表了春秋时期的巅峰统治者,但在现存的版本中,只有齐桓公和晋文公得到了广泛承认,一直位列其中。为什么只有他们两人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如此广泛的认可呢?在理解这一问题之前,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春秋时期的历史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