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PPT 15个碳中和先进案例,园区 社区 建筑

2023-11-09 01:47:14 字數 2577 閱讀 305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同目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15个碳中和先进案例,包括园区、社区和建筑。这些案例将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3年起,住建部选出了一批项目作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先进典型案例,本篇文章将从案例概况、特点介绍、实施效果三部分来对零碳园区、零碳园区、绿色低碳、清洁取暖、绿色金融等十五个案例进行讲解。获取资料,共同号“低碳新风”。

零碳园区

案例1:上海崇明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园

概况:通过自建碳中和林、购买国家自愿减排景等,花博会筹备、举行和收尾三个阶段的全部碳中和,是中国第一个“展期碳中和+园区碳中和”的双碳达标最佳示范。

特点:自建碳中和林、充分发挥植被固碳的优势效果、最大限度降低材料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园区微气候、水资源综合利用贡献碳中和、建筑生态设计等。

效果:累计碳减排164930.7吨、新增碳汇量达18.2万吨。

案例2:上海世博园区

概况:上海市世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总用地面积为528平方公里,建筑开发量约550万平米,规划形成“五区一带”的功能结构。世博园区2023年获批成为上海市第二批低碳发展实践区。

特点:以碳减排目标为核心的低碳规划体系创新;减碳、低碳、碳汇同时发力的集成技术创新;多放协同的政企联动机制创新。

效果:碳减排率达到26.5%,实现建筑节能约2.8万吨标煤,节电约22.8万千瓦时,降低碳排放约2.3万吨。

近零碳建筑

案例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示范楼

概况:项目设计定位面向中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集成展示世界前沿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力争打造为中国建筑节能科技未来发展的标志性项目。

特点:秉承“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经济实用”的原则, 以先进建筑能源技术为主线,以实际数据为评价,集成展示世界前沿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 技术,为中国近零能耗,建筑工作的开展进行探索。

效果:示范楼每年减碳291.1吨、每年解决费用33万元。

案例4:沈阳建筑大学示范中心

概况:中心以“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辅助”为设计原则,全面展示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理念和绿色建筑集成技术的系统结合,实现了严 寒地区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

特点:打造高性价比、高装配率、高节能率的节能建筑,用智能管控系统对中心室内外环境、建筑电耗和水耗、智能照明等逐时记录,釆用装配式施工方式,达到同样保温标准建造成本比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造价低15-25%;建筑预制装配率可达60%-75%

效果:减少空调及暖通能耗约83.4%、运行阶段减少71.6%的碳排放。

绿色低碳改造项目

案例5:湖北建研院中南办公大楼

概况:项目于2023年开始实施绿色健康综合改造, 改造后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和舒适度得到明显提升, 同时实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特点:在改造过程中, 依据项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改造方案,釆用了包括多联机光伏空调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检测监测平台等多项先进建筑技术。

效果:碳减排量为25.58kgco2(㎡·a),每年减少成本34.18元/㎡。

案例6:北京建研院c座

概况:项目全楼改造目标为近零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三星级。本次改造旨为为客户提供体现设计技术真实的体验环境及师范样板。

特点:被动式围护结构设计、高效独立冷热源系统、新风热**系统、照明及其控制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建造。

效果:节能率达到63.87%、年运行碳排放下降至39.1kgco2/㎡。

过于无脑,去住建部上访

本人是一名注册建造师,这几天我一直关注市场证书 昨天微信群里看到一张 今天来聊一聊。不得不说,现在的一建市场,什么蛇鬼牛神都有。很多人根本辨别不了真伪,风往哪吹,也许就跟着走。.来品一品这段话的意思 部里文件下来之后,资质月号到期,企业急了,开始疯狂找证,短期需求大涨,导致证书 提高,办资质的成本太...

住建部等11部门发文 这类农村房屋将被拆除 整治!

近年来,农村地区加大了新农村建设 合村并居 整村搬迁等力度,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房屋存在老旧和安全质量隐患。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 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专项推进方案 强调了农房质量安全整治的重要性。根据方案的要求,重点整治经营性...

住建部宣布,已查清全国住房数量,楼市即将迎来一场新变革?

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价的高涨,房屋的空置,以及房地产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都给楼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为了摸清楼市的真实情况,住建部历时三年,动用多万人,查清了全国近亿栋城乡房屋建筑和多万处市政设施的数据。这一数据的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