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病逝,学校破例为其在八宝山办葬礼,撒贝宁致悼词

2023-11-17 09:35:24 字數 5620 閱讀 4033

北宋词人秦观曾在《江城子》中写道: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这世上有一类总是能出类拔萃,从平凡的人群之中,鹤立鸡群的凸显出来。

但上天虽然会给他们远超常人的天赋,却也会天妒英才,没收他们的未来。

2023年9月2日,在北京八宝山的菊厅,一场追悼会引来了众多人的关注。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是来自北大的师生,而负责念悼词的人,则是当时央视的当红主持人撒贝宁。

台下的众人有的抽泣痛哭,有的低头哀思,都是为了一名平凡的北大学生。

众所周知,八宝山是众多革命先烈的埋骨所在,普通人只能遥望而不可及。

这次却为一个普通学生如此兴师动众,实在是让人感到有些困惑和好奇。

到底是谁的逝世,能引起业界如此巨大的轰动?

她又有怎样的魅力,能让北大的师生为之动容流泪?

听完了她的故事,相信你也会被她的经历所感动,并同情她所遭遇到的一切。

*上的这个毕业生,就是本期故事的主角张培祥,北**学院的研究生。

去世的那年,她才仅有24岁,正是一个人最为青春美好的年华。

她的一生,都与一个“苦”字息息相关,坎坷又充满了波折,却依旧开出了属于自己的绚丽多彩。

2023年10月6日,张培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市的一个小乡村之中。

她的家庭不仅穷困潦倒,父亲也体弱多病,长时间的卧病在床,无力养家。

母亲更是患有小儿麻痹症,只有一只手可以正常使用,也没法照顾好孩子。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虽然会经历无数的苦与累,但也磨砺了张培祥的心性。

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她便十分独立,性格也乖巧懂事,从不让家里人操心。

从她记事时开始,家里家外的事情她就参与其中,并帮着父母打理好家务事。

每年秋收的时候,田里的稻米熟透了,需要收割回来,她就挑到市场上售卖。

小小的她心情清楚,爸爸妈妈的身体不太好,自己必须当仁不让扛起这个家。

只有将这些米卖掉,才有换到给父母看病的救命钱,才能让生活好起来

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张培祥并不感到枯燥,因为她手中常有书本作伴。

对于她而言,每天最欢乐的时光,就是沉溺在书香之中,汲取着未知的知识。

别的孩子都不喜欢上学,而她却偏偏相反,整日盼着能读书写字。

张培祥的学习天赋也很出色,记忆力远超同龄人,看过的书经常能过目不忘。

凭着这些天然的优势,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是远近闻名的优等生。

她梦想着能靠知识改变命运,走出这个小乡村,给父母更好的生活和未来。

可命运是如此的残酷,就连这样的小小梦想,也要将其毫不留情地剥夺。

10岁那年,张培祥的父亲脸色凝重地告诉她说:“家里太穷,你读不起书了。”

看着父亲难过的脸,懂事的张培祥没有反对,只是默认了现实,转头出了门。

第二天,她比平时起得早,用镰刀代替了书包,不去学校,而去田里打猪草。

她的梦还没起飞便已经落地了,她甚至觉得,或许种田才是她既定的命运。

当张培祥已经任命的时候,她的姑姑听闻了这个消息,表示了极力地反对。

姑姑觉得她天赋很好,不读书不去成材简直是暴殄天物,白白浪费了资源。

于是,她主动资助了张培祥念书,让张培祥的梦想能够得以延续。

张培祥很珍惜这次失而复得的机会,学习更加勤奋刻苦,每次都是年级第一。

中考的成绩公布,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醴陵一中。

可听闻了这个消息以后,张培祥一家人却是又欣喜又愁苦,心情极其的复杂。

喜的是醴陵一中是湖南省省属重点中学,每年都人才辈出,不乏许多文理科的状元,是张培祥圆梦的最佳舞台。

而悲的是去醴陵一中上学开销极大,这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而言,无疑会背负上巨大的生活压力。

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勒紧了裤腰带,砸锅卖铁供她上了一年的高中。

可来自现实的阻力仍是太大,第二年全家便再无力帮她,只能转入乡下中学。

好在张培祥的堂叔在醴陵四中任教,听闻了这个消息后,便劝说她来醴陵四中学习。

尽管环境变了,但张培祥努力奋进的心却始终如一,学习成绩依旧优异。

可就在她全力为梦想前进时,家里再次突遭变故,她的梦又被一盆冷水浇醒。

她的父亲被查出患上了肾结石,而母亲则又患上了乳腺癌。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张培祥放下了手中书本,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南下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很快,她辍学的消息便传到了校长罗定中的耳中,他对此又气又急。

“这样好的苗子,不读书岂不是断了前程?”

他用尽一切办法找到了张培祥,并且表示只要张培祥能回来读书,免除一切学杂费。

在众人的一致劝说下,张培祥终于重返校园,为了自己的梦想全力一搏。

2023年的高考成绩放榜时,她的成绩不出意外的优秀。

湖南株洲地区文科第一,湖南省文科第五,顺利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培祥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收到了最好的回报。

18岁的张培祥,带着全家拼凑的1000块钱,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学府。

在这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张培祥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学习上,因为多年的良好习惯,尽管这里强者如云,但她依旧绝伦逸群。

读本科的这四年里,她在班级的成绩从未出过前十,可谓是优中更优。

每年她都能凭借优异的成绩,得到国家补贴的奖学金,并利用空余时间翻译和创作换取稿费。

她还去北京电视台做“兼职”,帮电视台写剧本,并让自己的创作水平迅速飞升。

后来,她又策划了湖南卫视的《新青年》专栏并且担任嘉宾主持,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最重要的是,她的文学天赋,在这里彻底得到了释放。

从小热爱文学的她,对于文学作品简直就是如数家珍,北大的图书馆便常有她出入的身影。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她最爱的便是《红楼梦》一书,对其也有很深入的研究。

她用笔名“飞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著作《大话红楼》,一时间名声大噪。

在此之后,张培祥的文思泉涌,陆续发表了很多作品,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她又结合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改编创作了**《卖米》,并获得北京大学首届原创文学大赛的一等奖。

在这篇感人至深的**中,她为众人展示了自己童年的诸多经历。

但在字里行间中,张培祥并没有愤世嫉俗的怨言,反而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凭借她的努力,家里多了电冰箱和电视机,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时来运转,即将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时,命运又和她开了一个玩笑。

2023年,非典突然肆虐,全国上下都笼罩在恐慌的阴影之中。

身体一直都很健康的张培祥,此时突然发现身上出现了小片的青紫与红点。

而且她还会经常性的四肢乏力,头晕眼花,甚至偶尔还会反胃呕吐。

在对比了与非典的症状后,她确认自己并没得病,于是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可随着症状开始加重后,她不得不去医院就诊,而检查的结果却吓到了所有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必须立刻住院**。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培祥并没有表示出悲伤与绝望,而是把其看作新的挑战。

那些曾经和她合作过的出版社、工作室和电视台都表示愿意出资,帮助她渡过难关。

她的前半生,受尽了没钱带来的“苦”,这次终于不用为钱而发愁了。

但天意弄人,由于发现得太晚,早已错过最佳**时期,一切都回天乏术了。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她,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坚强与乐观,并未因此放弃。

为了让弟弟能安心参加高考,她选择将这个噩耗隐瞒,默默承受所有痛苦。

张培祥的抗争与乐观,终究没能支撑她战胜病魔。

2023年8月27日晚9时,带着遗憾与不舍,她告别了这个残酷又美好的世界。

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不过才24岁,便与世长辞,没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生命的最后,她留下遗愿,“希望爸爸妈妈能带着自己的骨灰盒,坐飞机回家。”

她一辈子都没坐过飞机,唯一的这一次,却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

结语:张培祥最喜欢《红楼梦》,而她的命运也如书中的林黛玉一般,还未绽放便香消玉殒。

“冷月千年犹有泪,残芳一笑便成尘。”

这是她最后一次用“飞花”这一笔名写下的绝唱,也是她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可惜的是,飞花终有落地时,一叶飞尽百花残,只有满地的遗憾与悲伤。

9月,北大决定在北京八宝山菊厅破例为张培祥举行葬礼。

撒贝宁在念悼词时,也忍不住红了眼眶,整个菊厅里都是悲痛的哭声。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张培祥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谱写出了属于自己最精彩的篇章。

她在原本充满凄苦的生活里,找寻着希望与信念,笑对一切磨难。

而她不断地向上攀登的精神,也会永远激励着后人无畏向前。

人生皆苦,当你感觉到疲累不堪时,不妨回想一下张培祥的故事。

有些人仅仅只是活着,便已经精疲力尽,却依然用尽全力奔跑。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自我放弃,在原地踌躇不前呢?

“北大才女”病逝,学校破例为其在八宝山办葬礼,撒贝宁致悼词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这句话已经成为了张培祥短暂一生的写照。从贫寒的家庭出生,到被送回学校重新接受教育,张培祥一直都在为了改变自己和家庭境况而努力着。在学习上,她一直表现出色,成绩优异。高中时期,她考入了湖南省重点高中长沙市岳麓山中学。在高中时期,她曾经取得过全省第二的好成绩。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

“北大才女”病逝,学校破例为其在八宝山办葬礼,撒贝宁致悼词

八宝山作为国家的革命公墓,这里埋葬着无数的革命先烈和为国家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英雄们。其中有一位花一般年纪的女生也长眠于此,她的学校破例为她在八宝山举行了葬礼,著名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也为她致悼词。她是谁呢?她短短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这位年纪轻轻却离开人世的 北大才女 就是张培祥 年月日,张培祥出生在湖南省...

寒门才女写《卖米》惊艳众人,病逝后北大破例追悼,葬于八宝山

张培祥是一位出身寒微的女孩,她在贫困中长大,家庭状况极为困难。尽管如此,她对学习的热爱和勤奋始终没有改变。然而,她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由于家庭贫困,她不得不辍学去打工来维持家庭生计。在这个困境中,她遇到了姑姑的帮助,姑姑供她上学,让她重新回到了学校的课堂上。在艰难的求学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