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的编写理念与内容要义

2023-11-15 10:39:27 字數 2933 閱讀 4007

■本期关注 中职思想政治统编教材

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出精彩人生,都需要哲学智慧。中职学生处于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尤其需要哲学智慧指导人生。中职思想政治统编教材《哲学与人生》致力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坚持正确方向

贯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也是编写思政课教材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创造性地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的集中体现与精髓所在。《哲学与人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引导学生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进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哲学与人生》共设置了四个单元,分别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每个单元都对应人生发展的重大问题:第一单元唯物论部分侧重从世界“是什么”的角度,讲解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为学生理解世界和人生提供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第二单元辩证法部分侧重从世界“怎么样”的角度,讲解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和人生;第三单元认识论部分侧重从一般意义上“如何做”的角度,介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的核心原理,为学生实践提供认识指引;第四单元历史观部分介绍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教材的内容设置和体例安排,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指导人生发展有机融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是有用、管用的,是必须学好、用好的。

坚持继承创新

体现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教材编写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体现民族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又体现世界性,吸收人类哲学思想史的一切优秀成果;还体现时代性,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风貌、文明成果、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只有“不忘本来”,才能教育我们的学生打牢中国底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我们自信地走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前提和基础。《哲学与人生》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努力使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和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职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材选用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代表人物如孔子、老子等人的哲学观点和重要思想,阐述重要典籍和成语典故蕴含的哲理意蕴和人生启示。教材强化革命传统教育,讲述***等革命领袖以及李大钊、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革命事迹和伟大情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教材贯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伟大成就和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是辩证统一的,教材编写“体现民族性”与“体现世界性”也是辩证统一的。《哲学与人生》编写注重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人类哲学思想史的优秀成果,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教材不仅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内容,还吸收展现人类哲学思想史的一切积极哲学智慧。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必须着眼于“面向未来”。面向未来,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关键在于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哲学与人生》从唯物史观高度阐述“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阐释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创新发展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教材引用***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理性和科学扬弃精神,大力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全面展现时代新人的精神风貌。

坚持以学生为本

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

教材编写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遵循中职教育教学规律和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又关注学生个性特点,着力提升综合素养,促进终身发展。

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强调理性抽象与感性具体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高度理性和抽象的特点。《哲学与人生》的内容设置,遵循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原则,结合中职学生的思想能力水平和思维特征,将中职学生的人生感悟、社会阅历等感性具体与哲学的理性抽象有机融合。教材编写尽量选取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进行思考、**教学设计运用小组研学、情境展示、课堂辩论等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加强引导和总结提炼,把感性具体和理性抽象结合起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任务。

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强调通识教育与职教特色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同属高中阶段教育,必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通识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好文化基础,提升共同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又属于类型教育,教材要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融入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哲学与人生》力图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体现职教特色,在材料选择上,融入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人才的典型案例和体现中职学生学业特点的场景,具有亲和力和典型示范作用;教材设计了哲学理论与人生指导两条线索,充分融入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哲学与人生》聚焦中职学生在生活实际和人生成长中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在每课最后设计“启思导行”栏目,在每个单元最后设计“学以致用”栏目,强化知行统一,帮助和引导学生分辨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在学习和运用中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发展的指导作用,在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谱写人生华章。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统编教材《哲学与人生》主编)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14日第6版

作者:刘军。

哲学的深度探索 人类存在的意义与目的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们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 人类存在的意义与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试图寻找答案。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领大家一同 这个深奥的问题,领略哲学的魅力。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是一个主观的问题,它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同的人会有...

教育新理念,学习意志的生成与成人之道的教学实践

一 引言 在教育环境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学习意志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 坚持不懈 克服困难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 意志 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其中,学习意志的养成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大学生晒与爸妈聊天记录,内容让人啼笑皆非,网友 真实了

一名大学生在网上发和父母的对话,让人哭笑不得,网友 这是真的吗?当小孩长大后,他们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就会减少,交流就会出现问题。特别是在子女进入大学后,家长与子女之间很少有会面的时间,要维持一个好的交流就更难了。女孩还以为出了点事,连忙回了一句 怎么了?还有一个大学生,他主动发给父亲 父亲,你在做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