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菊豆》,这部被误解30年的电影,你真的看懂了吗?

2023-11-29 01:00:09 字數 7269 閱讀 4368

身为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与其他五代导演如出一辙。由于他年轻时经历了那个动乱的年代,其前期作品主题风格是鲜明的,即思考历史、关注人性。

其中对人性的关照主要集中在对女性的重要发掘方面。展示了它在制度下、受压抑、受囚禁的可悲命运。张艺谋的**作《红高粱》到后作《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是较早出现这一样式的代表作。

而今天要讲的则是张艺谋最具争议的《菊豆》这部作品。

该片2023年日本公映,同年在海外好评如潮,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棕榈奖等奖项的影片。

但是由于《菊豆》对(侄婶**)的内容较为敏感,以及影片表现形式过于大胆、直白等原因,导致被禁25年之久。后面就算取消了禁令,但是由于电影内容、以及主角太过“丑陋”的设置,张艺谋还是受到了国内观众的批评。也使得这部本应是经典之作却长期没有获得应有的声誉和评价。

必须承认这是部严重曲解的**。若摒弃其猎奇成分而从影片自身入手。不难看出,无论是在人物塑造上、还是在对人性主题的深层**上、亦或在构图和色彩美学上很有张艺谋风格,均堪称经典之作。

特别是影片在构图、色彩美学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地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具象化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对受众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今天,我们将从这些角度出发;

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塑造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影片中主要角色共有4位。分别是杨家染坊的坊主杨金山,他收养的侄子杨天青,和买来的媳妇菊豆,以及杨金山名义上的儿子杨天白(实为杨天青与菊豆之私生子)。现在,我们就来逐一分析一下他们。

1、杨金山。

电影中,身为染坊坊主的杨金山正是杨天青和菊豆前半辈子悲惨遭遇的制造者。暴虐的、自私的、固执的。

他心目中的杨天青是自己使唤30多年的免费长工。而菊豆则是为其传宗接代提供了一个载体。那两个人的身份连染坊的牲口也没有。

片中,杨天青出门很久之后才返回,杨金山不但没说一句在意话,还恶语相向询问天青为何没在门外死去。开口闭口关怀的话还问马如何瘦下来。

由于存在生理上的缺陷而不能生育以至心理上的严重歪曲。杨金山将不能生儿子的责任完全推卸给了自己的老婆。连续杀了两个老婆之后,非但不后悔,脾气也越来越怪、越来越暴。对菊豆毫无怜悯之心。

白天菊豆在自己的染坊无偿帮工。夜晚是他随意抽打的牲口。其“**是菊豆抉择与杨天青失窃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面看来,杨金山代表封建礼教,压迫菊豆和天青。但是,他本人何尝不是那个被压迫着的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没有儿子,在面对杨家即将绝后的压力时,他会忍受族人对自己没有儿子的讥笑与批评。生儿育女,不知不觉成了打压自己的山,成了心里最难跨越的执念。

因此,就算知道天白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但是当他听了它叫“爹”的时候,也会放下杀念,被感动的老泪纵横。他表现出的“欣慰”是沉甸甸的苦与乐。

结尾杨金山也极具戏剧性。在世时,生儿育女为其惟一目的。结果还因“儿子”而命丧染池。

2、杨天青。

在旧社会,他是一个典型的底层小人物。有小人物善良、质朴的一面。还有小人物“猥琐”、柔弱、无能。

其良善主要表现为三事。

第一件,一对菊豆。他一开始就同情而不是渴望这位年轻美丽的阿姨。于是,只听菊豆深夜**杀的尖叫声,就浮躁地,拿起了杀猪刀。

后二件就是给他舅舅杨金山看的。

片中杨天青动了杨金山的两个杀念。有一次,杨金山不小心摔伤昏迷了,天青背他经过山崖,动了将舅舅丢在地上的想法。也许是对杨金山养育之恩的感念,也许是他做人最根本的良心,天青终于没这么干了。

第2次在杨金山知道天白并非亲儿子后,趁着菊豆与天青两人混在一起之际,试图将天白摔死。当时天青就是险些将其勒死,但是最终还是作罢。

和他的仁慈相比,影片更加注重表现其弱点和无能。

可谓杨天青和菊豆母子俩人伦悲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无能所致。他是造成“一家三口”灭亡的真凶。

其无能表现为多方面。

在菊豆的**下,心里蠢蠢欲动。但心里的没本事,也使他一再畏缩不前,就连夜晚也要把门反锁起来,以防菊豆进了自己的屋子。

天白刚出生没多久,他和菊豆在一起了,楼下响起了开门的声音,上一秒他还说着“整理的人,未必”,下一秒他害怕得彻底失语了。反观菊豆却神情平静地说总之迟早要开口的。

从影片一开始就不难看出天青并不是杨家染坊卖身工。但有人身自由帮工。但是在叔叔杨金山三十年来的压榨和剥削面前,他始终没有离去。

这不仅反应出他能力上的欠缺(无法在外生存),而且反映出杨天青对自己的命运,逆来顺受。但是常常这类人顺来顺去还逆运。

片中,菊豆两次求天青把自己和天白带离此地,开敞一生,天青均不同意。哪怕是见到菊豆化脓的尸体、见到亲生儿子天白叫自己“哥”、见到天白向自己拳打脚踢,天青依然无动于衷。

要说初次拒绝的话,那就是因为害怕外界“兵荒马乱”。再来第二遍,就纯属利益了,要天白把杨家的染坊传承下去。

杨天青的角色是悲哀而又可恶的。

3、菊豆等。

菊豆在全片中,只有女性角色。

又是反抗意识最激烈的那种。

巩俐扮演的菊豆既具有旧社会女性含蓄之美。同时又有着新时期女性独立坚强的一面。

一开始她在杨天青窥视时,下意识地将洞口堵上知道菊豆心里惭愧尴尬。

可当她在扶梯的刀痕中发现天青的这位外甥不满于他舅舅的暴虐行为,并同情他的悲惨遭遇后,杨天青便成了菊豆抵抗命运惟一可以抓到一根稻草。那窥视的洞成了她诱骗天青的利器。

难道她因为喜欢天青而“情不自禁”?显然不是这样的。菊豆之所以选择天青纯粹因为在杨家染坊中除了杨金山之外只有他一个人喜欢“人”。

菊豆的抵抗表现为多方面的。和天青**不过是她迈出的一步。在这一段不伦之恋中,她释放出被压抑的原始欲望和对杨金山复仇的喜悦。

杨金山察觉菊豆与天青**后,菊豆并没有在意。就连干脆也跟他说天白亲生父亲其实就是天青。

以上我们提到影片中菊豆两次要求天青将自己与天白带走却被天青拒绝。那时菊豆还让天青有了另一种选择——将两人的恋情公之于众,痛并结为夫妻。还被拒之门外。

在命运面前,菊豆始终不妥协。在一向打压自己的封建礼教面前菊豆从不畏惧。全片唯有她是不折不扣的“逆反”一派。就连电影结尾,她也用自我毁灭来回击自己的命运。

也正是由于她不断地抵抗,为电影悲剧的结局,有着宿命般的无助,加剧了角色的悲剧性。

4、杨天白。

天白被菊豆和天青偷了情,却也造成了两人后半辈子的悲剧。在电影的后半段中,几乎一切罪都源自天白。

影片中的3个男性角色均有明显的瑕疵;杨金山是生理缺陷,杨天青是性格缺陷(无能),而天白是人格畸形。

全片天白只写了三句话;这是杨金山正要杀掉他时喊出的一声“爹”;又是一声招呼,叫得天青一声“哥”,菊豆一声“娘”。

除此以外没有一句话。他的极度沉默使天白成了影片中最阴沉、最令人恐惧的一个角色。

到了杨金山死后,成了杨家染坊另一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变本加厉打压菊豆和天青对自己的渴望。甚至最终亲手杀了生父,可谓彻底泯灭人性。

看起来天白在影片中背负着最严重的罪。可现实中,他是杨家染坊中最为清白的一个,彻头彻尾地成为封建礼教对人性压抑的受害者。

天白的诞生注定是场悲剧,而他不能选择。他生有二父,有名无实的爸爸杨金山只是教他恨。而生父杨天青、软弱、无能的个性,使其不仅未能尽到父亲应尽之责,还让天白感到无限耻辱。

综观其成长历程,充满了仇恨和冲突。小时候不理解天青(哥哥)和菊豆(娘亲)之间的亲密关系,后被杨金山灌输了憎恨。童年很悲惨,没有亲情。在成长过程中,他也一直承受着族人对于自己母亲及出身的批评。

畸形原生家庭和压抑封建礼教环境是造就天白极端人格的主要因素。他的缄默更像对那些**为何不能“救救孩子”的默默指控。

饱含历史反思这一话题引起受众热议。

故事以20世纪二十年代北洋**时期为背景。军阀混战、政治黑暗。

与黑暗政治对应的是在思想领域里掀起的空前绝后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他们强烈地抨击封建礼教,大大减少了制度对人性的抹煞和束缚。

但是它只限于城市;在边远的山区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礼教。这些山区群众,虽已全部剪去生理辫子,但是在精神方面,却仍保留着晚清“辫子”。

影片表面讲述了因男女**而产生的一系列冲突和矛盾。现实却反应出旧社会中封建礼教对于人性和愿望的压抑与抹煞。

无论是饱受礼教**的菊豆、天青、代表人物杨金山、杨天白等人,实质上都是受害者。

在回应封建礼教压抑人性之余,现实中的电影还表现出旧社会中,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这种依赖性表现为农民脱离土地而无以为继。老年时,则注重叶落归根。

而在影片中,这片土地成了“杨家染坊”的一部分。与其说是他们四人逃不出封建礼教的打压,不如说是走不出这个染坊。

脱离染坊便会丧失存在的基础。待在染坊里就会受到它的囚禁与打压。正因为如此,杨天青有缘从染坊逃了出来,可始终没有走。由于骨子里固有的“小农”意识使他丧失了离土出走的勇气。

凡是圈入染坊的人们,无论是逆来顺受还是奋起抵抗,其最终的下场都是相同。正因为如此,最终菊豆失无可失的情况下,选择用大火焚烧染坊。

这就是宿命,无论你如何努力也改变不了的命运,这就是菊豆完全绝望的理由。

构图和色彩上的超常使用是笔者对影片推崇备至的主要原因之一。

影片的开头是一个黑底红字的标题——“菊豆”。很显然,和《红高粱》一样,这部电影的主色调是红色,关系人物命运。

又随着一声低回的锣响开始了这个故事。其实,在此已预示着影片的悲壮与厚重。在短短一个开场比赛中,张艺谋将电影中所有重要的信息全部传达出去,导演功底可见一斑。

那么影片到底如何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上反映出环境对于角色的压抑?

1、房顶上。

房顶色调以黑色、白色和灰色为主,其整齐、庄严和肃穆,封建礼教的标志。

在天青第一次出场时,就出现了房顶,是杨天青主动走向了它们。到了杨金山去世的时候,影片的后半段,又有很多的露面。

再联系影片情节来看,是杨天白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对于菊豆与天青来说,步步为营,于是屋顶经常出现在摄像机前。

影片的后半段,天白打了天青之后,晚上菊豆独自坐在房间。这时候镜头往外移,转到了夜幕下的屋顶,不论人物情绪如何变化,它们一直屹立不倒。

周围漆黑一片,只有菊豆窗前透着光亮,在不经意间,反应出环境压抑人性与欲望。

2、仰拍镜头与俯拍镜头相结合。

在影片中多次使用过这两种镜头,在此我们仅就其中最为经典的两处进行讨论。

第一个是影片的高潮——挡棺。在仪式感十足的镜头语言中,鲜红色的棺材一次又一次地碾碎菊豆与天青,他们一次次地投降。本想封建礼教压迫将随杨金山之死烟消云散,却又不然。

此时镜头表现为仰拍,与两人视野重合。压在菊豆与天青之间的是已经死了的杨金山与坐着的杨天白。预示着前半生他们受到杨金山的打压。后半辈子,又不得不受杨天白的打压。

三代人都是悲剧。

另一个是影片背后反复出现的俯拍镜头——四四方方“回”形屋顶,其间晾晒着五颜六色的染布。

这三类色彩的布料象征着杨家染坊中的三人,回应着染坊囚禁的宿命。尽管他们之间,有着种种矛盾与冲突,每个人都饱含着七情六欲和人生百味(就像这染布颜色)。但是毫无例外,他们却都是被圈定在杨家染坊里的囚徒。

3、影片的背景配色和人物服装的色彩。

影片背景配色上,有室内与室外两种。室内色彩搭配偏冷、蓝灰色系。蓝,是悲哀与惆怅的象征。

室外配色多采用黑灰或冷色调。因此,无论在室内或室外都为人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压抑和阴冷的外部环境。

现在又谈到了人物服饰的色彩问题,在此重点谈谈菊豆与天白的搭配。

影片上半部分菊豆服装色彩斑斓。有明黄,浅粉红,深蓝,大红等多种颜色。甚至头绳、绣花鞋都多用红色。这不仅反应出前期菊豆尚未湮没的性格,更是内心愿望的外在表现。

但是在影片的后半段,菊豆们的服装已经不鲜亮,主要是黑色,灰色和土黄。由内而外,这些色彩,反映出环境(天白)抹去菊豆的人性与欲望。

唯一带点颜色的是天青为他买回的红围巾。与红围巾对应的便是天青红色围裙,这种仅有的一点红色象征了两人仅有的渴望。

而天白除了宝宝时由菊豆装扮的玉雪惹人喜爱、穿着鲜艳夺目。孩童、少年时期的服装基本上以黑灰色为主。其中隐含着畸形环境影响下天白从普通婴儿到具有极端人格“恶魔”的渐进过程。

说到环境对于人类的压抑,又说到人类间的矛盾。这里张艺谋对染布颜色的运用居多。

菊豆与天青第一次相遇时,染布颜色为白,象征着两人清清白白地交往。

那天青因窥视菊豆又不慎操作不当受到杨金山的臭骂。此时菊豆经过的染布色泽为蓝。此时两人感情上更是相互怜悯。

此后天青到地窖取染料,鲜红的染料在染池中慢慢化开,这不仅暗示着欲望的扩张,更反映出危险的迫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叔侄两人随后皆因天白而命丧此红染池。

菊豆与天青首次苟合在一起,此时染布的色彩以红色和绿色居多。两种明亮色彩的混合代表着角色内心的冲突,与两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同情,欲望与占有皆有。此外,红与绿是相辅相成的色彩,更能显示出男女之情,暗示出背后两人感情之纠结。

这种杂色的染布在许多地方都有。杨金山放火,染布是黄色,土黄色,大红色,在此重点突出杨金山嫉恶如仇,与菊豆天青之间无法协调的冲突。

天白痛打生父也就是这三类色彩,但以红色居多,反映出其对于天青的愤怒与憎恨,与父子俩不可缓和的矛盾与冲突。

从整体上看,这种五彩的染布基本上映射出封建礼教压抑之下、各个时期人性与欲望的变化。

影片以一团火光、以及一首首重复的歌谣收尾,饱含着对缘分的嘲讽和挖苦。

此片,虽与张艺谋同时代作品相比较,其格局狭小,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但是对导演自己而言,它是最有意义的作品之一。

菊豆》导演摒弃了过去主人公人物与时代命运息息相关的设置;并把镜头集中在发掘角色内在的精致上,然后通过特殊的色彩美学外在表现出来。

这使其具有其它作品所不能比拟的艺术高度,特别是在故事结尾时,用一个几乎被摧毁的悲剧来结尾,使电影具有色彩之外的另一种审美——黑暗审美。

四年了,张艺谋没让我们失望,这部反腐“原味”大片,拍得太真实

备受期待的电影 坚如磐石 宣布将于月日正式上映,这个消息犹如一声巨雷,震动了整个社交 平台。四年前,该片已经杀青,但由于各种原因,上映日期一直未定。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影片也被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张艺谋在早前的平遥影展上透露,这部影片的题材 故事和演员都相当出色。坚如磐石 的故事发生在充满权...

四年了,张艺谋没让我们失望,这部反腐“原味”大片,拍得太真实

近日,坚如磐石 宣布将于月日正式发售,震惊了整个社交 平台。这部万众期待的电影四年前就已杀青,但由于种种原因,上映日期一直没有确定,所以人们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不过,张艺谋此前在平遥电影节上透露了该片的一些信息,称该片的主题 故事和演员都相当出色。这无疑为观众揭开了一层神秘面纱。坚如磐石 的故事发生在...

《河边的错误》2天播放量破亿,张艺谋干不成的事,有人能干成!

余华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心中的经典之作的作品被搬上银幕,不得不说 河边的错误 真的是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且非常用心地保留了原著的名称,并且在细节方面下足了功夫,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对原著的敬意和还原程度。魏书钧导演功不可没。将 改编成电影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任务,如何在有限的片长内展现出 中丰富的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