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3岁被慈禧一眼看中,15岁封皇贵妃,却独守空房30年

2023-11-29 01:00:09 字數 6605 閱讀 2398

同治帝是整个大清去世最早的一位皇帝,年仅19岁在病痛折磨下痛苦去世,而且还是无后而终。同治帝死后,大清皇位继承人首次断档,慈禧太后一语定乾坤,把自己的姐姐婉贞和醇亲王奕譞生下的儿子、载淳四岁时被选为嗣皇帝,进入嗣咸丰帝一脉继承帝位。

同治一朝全面落幕。

同治帝6岁即位,在位13年;而大婚之后就开始亲政了,但是由于生母就是慈禧,所以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当个掌握实权皇帝的乐趣,原因就是同治帝的所谓实权就在于生母一念而已。正因如此,同治帝虽是亲政之人,其实大清握有实权并在朝堂之中做主的是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

不仅朝堂之上,就是后宫、同治帝夫妇之间,宠哪个妃子,慈禧都插上一脚;这样年轻的同治帝“不得不”离宫渔色,常常在青楼茶馆间流连忘返,成了大清最为可笑的帝王。

同治帝很短的人生中只有一次大范围选秀,这次就出了一个皇后和四个皇贵妃。

太后阿鲁特氏非但不被慈禧宠幸,还成了慈禧眼中钉、肉中刺之物,同治帝去世后不久就跟随其后,被说成被慈禧逼吞**致死;咱们姑且不提同治帝皇后了,来看同治帝四皇贵妃:

献哲皇贵妃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同治帝选秀时一眼相中,刚进宫就被封为瑜嫔。而值得一提的是,赫舍里氏并不只出生于名门贵族赫舍里氏,她也是一众秀女中相貌最为突出的。只是很遗憾,选秀中是两宫皇太后并不“看中”赫舍里作为太后候选人,赫舍里氏很擅长解决两宫皇太后和同治帝与其母慈禧的冲突,如果赫舍里氏能够当上同治帝的王后,那么同治帝就真的不会这么早去世了;只是遗憾的是历史是无法假定的。

于慈禧六十大寿时晋封瑜贵妃;宣统皇帝即位,晋谥瑜皇贵妃,十三年出宫到固伦荣寿公主府生活,二十年去世,享年77岁。

恭肃皇贵妃阿鲁特氏恭肃皇贵妃虽与后妃阿鲁特氏为亲姑母,但均出生于阿鲁特氏;而恭肃皇贵妃不过是个平凡的同治帝后妃而已,因此并未与慈禧为敌,能够安安稳稳地过上后宫生活。宣统帝即位后,封珣皇贵妃,十年去世,享年65岁;

敦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西林觉罗氏之父不过是个小主事而已,因此刚进宫时地位也非常低下,不过是个小贵人而已,因经历了四朝,成了有资格的老人故晋封荣惠皇贵妃,**二十二年去世,享年78岁。

同治帝的第四位皇贵妃就是我们本文的主角淑慎皇贵妃了,淑慎皇贵妃虽最得宠于岳母慈禧,却也是同治帝诸妃中过世较早的,光绪三十一年就去世了,成了惠陵妃园寝最早安葬的人,时年46岁。

本文就来了解一下:淑慎皇贵妃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出生于满洲八大勋贵家族之首,也是富察氏一族里最显赫的家族,属满洲镶黄旗沙济富察氏。

沙济富察氏这个支系出了不少朝廷重臣,妃嫔或皇后:

努尔哈赤第二大妃子衮代是沙济富察氏,但淑慎皇贵妃并不是衮代这支队伍的后裔;

康熙朝朝廷重臣,马齐乾隆朝傅恒家族:傅恒和四子(福长安、福隆安、福康安与福灵安)均已成为朝廷重臣,特别是傅恒和三子福康安青史留名更是战功卓著的大将人物;福康安也受到乾隆的追封,同时傅恒也受到封赏和郡王衔的封爵。

乾隆第一任皇后孝贤皇后(傅恒的姐姐),晋妃(马齐曾孙女)

道光帝恬嫔。

可谓沙济富察氏家族英才荟萃,在大清中不容忽视。

出生于如此显赫之家,对淑慎皇贵妃来说是个很大的好处,尽管其父凤秀并不是那个时代的朝廷重臣,仅仅是个员外郎。

淑慎皇贵妃并不是出生于傅恒,孝贤皇后这个支系,是傅恒叔父马齐后裔。

马齐一共有12个儿子,淑慎皇贵妃的祖上是马齐第四子傅德,其实傅德跟独子官登的官职都不高,在马齐十二个儿子中算是比较差的一个。

至官登之子恭泰(长子)这代人开始有所变化,恭泰是位很有名气的诗人,加之勤奋好学,故乾隆三十四年考取进士,由员外郎之职步步达到内阁学士之职,至嘉庆朝已升任盛京兵部侍郎。

恭泰为淑慎皇贵妃曾祖父,淑慎皇贵妃祖父为恭泰次子惠吉,由员外郎一步一步地担任陕甘总督之职,成了封疆大吏,道光朝末年很有名气的督抚。

而淑慎皇贵妃之父就是惠吉次子凤秀,实际上按辈分来说,无论是乾隆孝贤皇后,还是晋妃,淑慎皇贵妃都出过五服族亲,因此她们对于淑慎皇贵妃的影响并不大。

淑慎皇贵妃家系实际上从马齐以后就开始名不见经传了,所幸曾祖恭泰一步一步地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兵部侍郎,重新整理了门庭,恢复了世家地位。

这样淑慎皇贵妃就能进入慈禧眼中。

毕竟慈禧选择媳妇,并不是传宗接代这么容易的事,是要她不断地把大权拿在手里。

同治年仅六岁即位,一个咸丰帝就给自己的儿子留了八个顾命大臣;但慈禧、慈安和恭亲王奕䜣却发动辛酉之变,清除了8个顾命大臣的职务,改由两宫皇太后来垂帘听政;慈安虽然是母后皇太后的身份高于圣母皇太后慈禧,其实慈安并不喜欢朝政,朝中的事情完全由慈禧一个人决定;慈禧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物,伴随着同治帝的日积月累,慈禧还千方百计不去“撤帘还政”,寻找种种理由拖拖拉拉地行事。

但到同治十年时,同治帝已16岁高龄,就算慈禧再不想,他也会把权力还给儿子。当然,同治帝亲政前需大婚,这样才能名正言顺的开始执掌大清实权。

同治帝虽为慈禧之亲,慈禧仍不愿放权,于是在太后人选时开足了心思。

慈禧看上富察氏和员外郎凤秀之女。

慈禧看上富察氏的理由其实非常简单:

富察氏今年14岁,思想单纯,显得天真无邪,特别是那娃娃脸看起来并无心机;

且不说富察氏貌美如花,出生于名门世家就无愧于母仪天下的皇后宝座;

令慈禧最为称心的就是富察氏爱讨好慈禧、哄骗慈禧。

慈禧于是在信中打起了他如意算盘:如果富察氏能够当上皇后,执掌后宫,是不是就不容易任由他摆布了,这样不但整个后宫由他做主,就连同治帝也可以“听自己”了;富察氏身为太后能够不时为同治帝吹捧枕边风,同时也能够把同治帝内心的想法告知慈禧,这样就算慈禧再不垂帘听政也一样能够执掌权柄。

不过同治帝当选之后的事情并不是慈禧一个人决定的,毕竟慈安虽然不喜欢朝政,可是的确是个有着大局观的女人;何况慈禧身为咸丰帝太后、同治帝圣母皇太后只要慈安没有同意,慈禧就无法达到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慈安虽非同治帝的生母,但是由于慈安生平无所出仕,加之有着咸丰帝对他的叮嘱,慈安把同治帝视为自己的亲儿子,把全部母爱交给同治,因此同治帝与嫡母慈安感情甚笃;

反观慈禧虽为同治帝生母,但慈禧心皆争权,苛求同治帝,同治帝见生母恐惧,母子间关系平平。

慈安看上的皇后候选人为阿鲁特氏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崇绮为满清惟一旗人状元、祖父为大学士赛尚阿;其母为郑亲王端华之女爱新觉罗氏,她的身世一点也不比富察氏逊色,甚至比富察氏略胜一筹。

当然,慈安看上的并不只是阿鲁特氏,还有他自己。阿鲁特氏比同治帝大2岁岁,成熟沉稳,颇有诗书,乍一看雍容华贵,端庄大方,如此知书达理,老成持重,如果能够当上皇后,一定可以称同治帝贤内助。

就这样两宫皇太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都在选秀之前,将同治帝叫去了自己的宫里;事实上同治帝看上的并不是阿鲁特氏、富察氏、赫舍里氏,即赫舍里氏,后又封献哲皇贵妃。但同治帝对嫡母慈安一向敬而远之,理所当然地听从嫡母劝谏。

毕竟在大婚之后,同治帝要亲政以应付重政;还得承担许多繁文缛节同治帝实际上心里有点怕怕的,觉得感情没有地方可寄;如果当真他的女王能老得懂事些,使他的人生过得充实些,不就一举两得了?

不过就算同治帝肯选择阿鲁特氏做皇后,也要通过生母那道坎,苦思冥想之后,选秀那天同治帝耍心眼,有意对阿鲁特氏和富察氏出以试探,富察氏却在试探中落败,失去皇后的位置,这到底是怎样的试探?

至同治十一年二月二,经过重重选秀,终于剩下四个秀女做最后判决。四个秀女中肯定会有一个皇后出来,别的不是封为妃子就是封为妃子,就看同治帝手中的玉如意究竟是送给了谁了?

同治帝手捧玉如意忐忑不安,看嫡母慈安神情和蔼的样子;且又见生母慈禧不怒发冲冠,令同治帝更感紧张,急忙叫左右小太监为他端上茶水。

就在同治帝准备饮茶之时,他突发奇想,把茶杯中的茶直接倒进去,随后又叫富察氏和阿鲁特氏双双离开了这个刚洒下的茶。

富察氏自幼娇生惯养、十分爱洁,今天参加选秀也特意穿着他心爱的皮袍,实在舍不得脏;而富察氏认为,只要我长的好看,又聪明,同治帝又何尝不是如此?

对于两宫皇太后来说,一定也是非常满足于我的;至于别的竞争者,根本就不像我这样。

何况同治帝只允许阿鲁特氏和他一起走在有茶水喝的路上,也就是他的对手也只比他年长几岁。

这样富察氏就比较自信。

但是富察氏想的不对,慈禧一个人的喜欢也不代表一切。

而且富察氏对手强大,富察氏败北是情理之中。

听同治帝请求后,富察氏双手拎着皮袍走到茶水处,轻舞几下,径直跃过。

以及阿鲁特氏?

她非常明白自己在如此重大的场合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去仪态。于是她下定决心,像平常那样径直走上前去,并且要从容而不嫌肮脏。

同治帝见阿鲁特氏和富察氏都有政绩,心里非常满足,就径直转过头来告诉两宫皇太后:

两母之后、两秀女之业绩你亦见之,提衣者惜衣,不提衣者重礼数。选妃子可取颜色,而选皇后则取贤良;因此,皇兄想把阿鲁特氏选作王后。”

说着同治帝就把手中的玉如意交给阿鲁特氏看,慈禧太后虽气得铁青着脸,但她儿子所说的一切却根本找不出破绽,要责怪只能是富察氏的不争气和因小失大。爱干净固然好,但是富察氏爱干净却不是时候了,白白失去后位。

慈禧全身颤抖片刻才缓过神来。

慈安一向敦厚,见慈禧这样,内心就有几分歉疚,要不是他说服了同治帝,同治帝肯定不会选择阿鲁特氏做皇后;为“弥补”慈禧的损失,慈安急忙向同治帝使了个眼色,要同治帝把荷包交给富察氏看,同治帝虽心有不甘,仍照办。

富察氏受封为慧妃,次于太后。

其他两个秀女,一个是同治帝看上的赫舍里氏,一个是皇后阿鲁特氏的亲姑姑(赛尚阿妾室所生),都被封为嫔。

选秀之后,两宫皇太后下旨公布皇后人选并将大婚日期定为九月十五日。

为有意抬高富察氏身份,慈禧允许富察氏和太后在同一天进宫;按大清规定,太后大婚之后,妃嫔才可以进宫,慈禧却一意孤行,别人很难说。

同治帝结婚后,对女王阿鲁特氏情投意合,还不时宠赫舍里氏。

却偏偏冷落了慈禧看上富察氏一眼,令慈禧很是不悦,于是故意刁难太后,并故意当着同治帝的面说出太后的恶言,抬高自己。

同治帝没有听从母亲的意见,仍然宠着太后。

慈禧更加生气,便在皇后每次侍寝后,不是将同治帝训斥一顿就是将皇后训斥一顿。阿鲁特氏痛心疾首的丈夫主动疏远了她,同治帝知道了缘由,干脆不入后宫而独自居住在乾清宫。

不料慈禧却直接叫人把富察氏抬到乾清宫中,同治帝卧榻之上,同治帝一见富察氏就大怒,直接叫人抬出。同治帝忙问太监是怎么回事,太监说:“太后怕皇上你孤单,特意请慧妃娘娘陪你说话。”

同治帝一听乃生母所为,十分恼怒令人直接把慧妃抬走。

尽管同治帝对生母进行了抵抗,但是却让富察氏下不了台,终究原封不动地被抬了回来对富察氏来说是一件奇耻大辱的事情,可是丈夫不爱,他有什么办法?

就这样富察氏入宫后不久,便开始独守空房。

富察氏虽然也是无辜的,但是既然已是妃嫔就是“一进宫,深如大海”了,他别无选择。

幸好富察氏也有慈禧太后宠幸,才不至于过于寂寞。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躺在床上,据说患天花(也有说患花柳病的)。对于冲喜来说,慈禧晋封富察氏为贵妃,须知大清中只要后妃在场,一般都不设贵妃,除非贵妃重病为冲喜;或者是后宫根本就没有皇后、册封皇贵妃来主持六宫的。

太后阿鲁特氏在后宫也是很好,慈禧就为富察氏连上两个级别,直封皇贵妃,必须要承认慈禧和太后阿鲁特的冲突实在是非比寻常了。

而且同治帝的其他妃子都被提拔为一等人。

不久同治帝就因病去世,同治帝去世仅半月,由于新帝光绪即位,慈禧封富察氏为敦宜贵妃。

而富察氏无论位份怎么晋,夫君死了,他就会开始丧偶了,富察氏这一年才15岁。

光绪二十年是慈禧六十大寿,慈禧封富察氏为敦宜荣庆贵妃。

就这样富察氏成为大清唯一一位拥有四字封号的皇贵妃,可见慈禧是当真喜欢富察氏,也很善待自己的这位儿媳妇。

光绪三十年富察氏因病去世,带着未成为皇后的悔恨留下岳母慈禧,时年46岁。

慈禧赐谥“淑慎”,光绪三十一年进惠陵妃园地宫安葬。

事实上慈禧本想以皇后规格下葬富察氏,但众臣都不同意,慈禧也就不了了之。

一直以来婆媳关系都是个很大的问题,富察氏能够受到婆婆的宠爱和器重,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可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但富察氏也不幸,为人妻无夫君之爱,却被冷落和嫌弃,不得不说富察氏婚后日子并不好过。

而丈夫在19岁时就因病去世,富察氏这么小就开始丧偶,实在是太遗憾。

成为一国之君妃嫔当然是许多女人的梦想,但是如果像富察氏那样从始至终都不被夫君宠幸,也会提前丧偶,还是嫁个寻常人家吧,过个普通而快乐的夫妻生活吧。

慈禧起床后被宫女看了一眼,就将其处死?这宫女看到了什么?

历史就是一部 书 它的具体内容取决于我们解读文本的角度和价值观。在历史长河中,真正留下传奇色彩的,往往都是一些具有争议性的人物。这些人物并不完美,他们撩动起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判断的困惑。而这也正是他们成为 传奇 的关键所在。清朝慈禧太后,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她那传奇的一生,在今人看来,既有推崇,也免...

你知道吗?慈禧生活的有多奢侈,看她吃西瓜就知道了!

中华历史悠久,众多朝代更迭,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人物关系 战争事迹和辉煌时刻。在清朝,有一位备受争议的女性娑婆 慈禧太后。她被人们称之为 富态冠绝古今 的皇太后,她的奢侈生活常常让人瞠目结舌。其中,她爱吃的西瓜更是成为她奢华生活的一大象征。慈禧太后,即慈安皇太后,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在她的统治下,...

2023年,13岁的她被30岁的乾隆相中,熬死令妃成为六宫之首!

乾隆皇帝一生啊,有个皇后,个妃子,那么你知道哪位妃子最受宠吗?他心中所爱是谁先不去对比,根据记载,舒妃的牌子被乾隆皇帝翻的次数最多,这起码能表明乾隆对她恩爱有加。结果由于翻牌子的次数过于频繁,舒妃的牌子被翻得掉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乾隆让太监重新制作新的牌子,但是不久之后,牌子再次掉漆。这样的反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