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一个严重被低估了的开国君王(二)

2023-11-17 20:00:16 字數 4503 閱讀 6409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以叛逆之罪,诬陷并杀害了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成功掌控了太原全城。此外,他还与始毕可汗达成联盟,化解了突厥的威胁。此刻,李渊向太原郡下辖各县发出通告:“我将立即西渡黄河,前往大兴(长安)保卫大隋的江山。你们谁赞成?谁反对?”各县县令心中明白,李渊口中的“保卫”实则造反。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李渊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各县县令只能选择顺从。然而,辽山县令高斌廉却坚决不与李渊为伍,毫不迟疑地派出了使者前往江都向隋炀帝杨广报告。李渊知晓了送信之事,但他并未放在眼里。他心中有数:天下大乱,路上遍布起义军,使者能否活着到达江都尚存疑问;即使消息传到了杨广那里,这位皇帝也未必能抽出兵力来对付自己;从辽山到江都距离七八百公里,来回至少需要一个多月时间。而即便是援军能及时赶到辽山,那也至少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那时他早已安排好了一切。事实上,高斌廉也明白自己的行动只是求个心安理得而已。杨广听到报告后,虽然心中愤怒不已,但他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下令让大兴和洛阳加强守备。他的这种反应也使得李渊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继续推进自己的计划,而高斌廉的行动则成为了这场叛乱的一个小插曲。

李渊要想从太原南下关中,西河郡的治所汾州(今山西汾阳)是必经之地,没有第二条路。而,西河郡丞高德儒是杨广的死忠粉,不存在投降的选项。这是李渊起兵的第一仗,成败与否,对将士们的士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输不起!于是,李渊叫来李建成和李世民,让两个儿子一起去打西河,才放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俩此前从来没上过战场。2、李渊分给他们哥俩的兵,大多也都是新招募的,同样没上过战场。3、除了往返路上的消耗,李渊只给他们发了三天的口粮。李渊这么安排,是疯了吗?不,他的意思很明了:你们不仅要赢,还得赢得漂亮!不让我们全家就只配憋死在太原!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载:“太原辽山县令高斌廉拒不从命 ,仍遣使间行往江都,奏帝举兵。炀帝恶李氏据有太原,闻而甚惧,乃勅东都西京严为备御。西河不时送款。帝曰:“辽山守株,未足为虑。西河绕山之路,当吾行道,不得留之。”六月甲申,乃命大郎、二郎率众取之 ,除程命赍三日之粮。时文武官人并未署置,军中以次第呼太子、秦王为大郎、二郎焉。”事实证明,兄弟俩并没有辜负老爹的期望。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踏上征程,便立即抛却了公子的贵气派头,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化;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勇往直前,带头冲锋;途经的州县,他们严守纪律,秋毫无犯,瓜果蔬菜都一律用现钱从老百姓手中购买;偶尔有士兵偷窃老百姓的水果,他们当即责令送钱赔偿,并不责罚打骂士兵。

老百姓纷纷传唱他们的善举,以至于哥俩还没到西河郡城下,城内守军便已经策划着开门归附了。只有郡丞高德儒还想着据城顽抗。可高德儒还没来得及有所动作,便被手底下人生擒活捉。就这样,兄弟俩不战而屈人之兵,从出发到回到太原,用时九天,全甲而还。

李渊高兴地合不拢嘴:“如此用兵,今后咱们可以横行天下了!”

关于西河之战,历来史料上的记载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就说是李世民一个人打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上文已经说过,懂的都懂。

事实上在起兵初期,李世民的军事指挥才能并没有绝对性的高出李建成太多,只是后来李建成因嫡长子身份所限,不再四处征伐,这才全成了李世民的戏码。

六月十四日,李渊正式设置大将军府。别人家做大事依靠的是各种人才集团,老李家这会儿比较寒碜,就是一个小微型的家族企业。

李渊自己出任大将军;死党裴寂出任大将军府长史(秘书长);刘文静升任司马;温大雅继续担任记室参军。大军分为三部分:中军由李渊自领;李建成封陇西郡公,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封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哥俩日后斗得跟乌眼鸡似的,但此刻起点是相同的)

尽管初战告捷,李渊的内心却仍然充满顾虑。他对突厥人的担忧如同阴霾,挥之不去。

六月底,他派遣刘文静出使突厥,与始毕可汗进行会面。在刘文静出发前,李渊慎重地叮嘱他:“此次前往突厥,你的任务是借兵。不可多借,过多的兵力会引发他们的野心;但也不可少借,少了他们会视为儿戏,继续觊觎太原。这个度的把握,需要你仔细拿捏。”

不得不说,李渊在洞察人心方面确实有着独到的见解。有了突厥人的支持,马邑的刘武周即使想要趁机偷袭,也会三思而行。

七月初五,李渊率领三万子弟兵正式誓师出征,而太原则由四子李元吉留守。他们迈出了争霸天下的第一步。

七月初八,李渊到达第一站,西河郡治所汾州。之前李建成和李世民打的底子不错,李渊在西河找到了家的感觉。不过李渊决定在儿子们基础上再给西河人民一份开业大酬宾:汾州城里的老人,只要超过70岁,都可以获得李渊授予的散官(有官称无官位)官职。老头子都能捞着名誉官儿做?!这可把汾州城里的壮丁全都给鼓动起来了:我们不如直接参军做实权官!不到一天,李渊大将军行辕的门槛就被踩烂了!由于人数太多,李渊当场面试只任命了1000多人,来不及印发委任状的,只能先打白条,容后再补。裴寂担心有人会滥竽充数,李渊却意味深长地告诉他:“我们现在的兵力不够,队伍急需扩充,但又拿不出多余的粮食给他们吃,只能靠封赏结其心;而且我的白条都是以代王杨侑(西京留守)名义发的,就算以后要兑现,跟我也没有半毛钱关系,让他们找杨家人好了。”《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载:“民年七十以上,皆除散官,其余豪俊,随才授任,口询功能,手注官秩,一日除千余人。受官皆不取告身,各分渊所书官名而去。”裴寂识相地闭了嘴:这一家子都是tm人精。就凭这份无双的心计,李渊能笑到最后一点都不意外。在七月十四日,李渊率领的军队终于抵达了贾胡堡(今山西汾西县北)。然而,这仅仅是老天爷对他的一个考验的开始。贾胡堡往南五十多里,就是霍邑城(今山西霍州)。这座城市可不像西河郡那么容易攻打,那里的虎牙郎将宋老生因为镇压农民军而闻名,部下有精兵两万人。再往南,是河东郡,那里有左骁骑卫大将军屈突通,他领着数万骁果卫(禁军)与宋老生相互呼应,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也许是老天爷觉得目前的局面还不够困难,他开始对李渊实施魔法攻击:下大雨,一连下了半个月。李渊没有办法,只能原地驻扎,同时派人回太原催送粮草救济。在等待雨停的日子里,他没有闲着。他叫来温大雅,写了一封信给当时割据势力中名头最响、风头最盛的李密。和之前吹捧突厥人一样,李渊照例在信里把李密吹上了天。“当今天下大乱,万民需要一位共主拯救他们于水火。我想来想去,这个人除了你,还能有谁?我已经年过半百,没有这份心力了,但我很高兴能拥戴老弟早正大位!只愿事成之后,你能把我继续封到陶唐故地,我就很满足了。”“记室承旨报密书曰:‘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惟冀早膺图箓,以宁兆庶。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密得帝书甚悦,示其部下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也。’遂注意东都,无心外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李渊的这一策略可谓是高明至极:其一是李密当时盘踞在洛阳周围,与河东郡仅隔一条黄河。如果唐军想迅速推进,快速决战,最便捷的方法便是让李密成为众矢之的,以分散自身的压力;其二是借此麻痹李密,以免他在攻取关中的关键时刻,李密会横插一脚出兵潼关与自己激烈火并,让隋军坐收渔翁之利。

不出李渊所料的是,李密在收到信后,骄矜自大的情绪便溢于言表。他让人把信拿给手下将领传阅,洋洋得意地说道:“连唐公都如此推崇我,看来天下指日可定啊!”李渊仅凭一封巧妙的信函,便巧妙地压制了一个强敌。

八月初三,天空如洗,李渊终于得以继续进军。在长达半个多月的雨天里,宋老生这位狡猾的乌龟战术使用者并未出战,甚至没有进行过一次象征性的骚扰。然而,他的这种战术给李渊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万一他一直呆在霍邑城内,像一只狡猾的乌龟,又该如何应对呢?此时,李建成和李世民站了出来:“父亲,这是小事一桩。宋老生这个人轻浮,缺乏耐心。我们可以先派出一些轻骑兵到霍邑城下骂阵,引诱他出战。如果他还能沉得住气,我们再派人去河东、洛阳等地散布消息,说宋老生准备与我们私通串谋。”不出所料,李建成和李世民亲自带人跑到霍邑城下,刚问候了宋老生祖宗两句,这位老先生便点齐城中人马,倾巢而出,决心与唐军决一死战。李渊早已做好准备,大将殷开山正面迎敌,且战且退,引诱宋老生远离城门,防止隋军大部回撤。宋老生没有怀疑其中有诈,一头扎进了唐军的包围圈,几万人马搅在一起。正当两军打得难解难分之时,李渊再次使用心理战术。唐军突然齐声高喊:“宋老生已经被我们杀了!”隋军瞬间溃散:老大都没了,我们还玩什么命?战场形势立时一边倒。砍人砍得正欢的宋老生一下子懵了:“什么鬼,老子这不是好好的活着吗?”但任凭宋老生如何呼喊,证明自己还活着,却没半点作用,只能任由被自己人裹挟着往城边溃退。而此时的霍邑城,因惧怕唐军乘虚偷袭,已将大门紧闭。宋老生只能从城下爬上去,只要让他回到城里当乌龟,胜负依旧不可知。可老天没给他机会。他刚爬了两三米,便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唐军小军头给拽了下来,一刀结果了。“未及战,帝命大郎、二郎依前部分,驰而向门。义兵齐呼而前,红尘暗合,鼓未及动,锋刃已交,响若山崩,城楼皆振。帝乃传言已斩宋老生,所部众闻而大乱,舍仗而走,争奔所出之门。门已大郎、二郎先所屯守,悬门不发。老生取入不得,城上人下绳引之,老生攀绳欲上,去地丈余,军头卢君谔所部人等,跳跃及而斩之,传首诣帝。”ps:据《旧唐书》所载,霍邑之战中李建成坠马,李渊也被宋老生击败,关键时刻又双叒叕是李世民力挽狂澜。且说刘文静,在八月十五日圆满完成了出使突厥的任务,回到了唐军大营。他身负重任,不负众望,成功地完成了使命,与突厥柱国康鞘利以及五百名突厥兵士和两千匹马一同归来。然而,突厥人并非大善之辈,他们并非无偿地帮助李渊。康鞘利与李渊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

国内被严重低估的3个千年古城,物美价廉 美食多,你去过吗?

国内被严重低估的个千年古城,物美价廉 美食多,你去过吗?古镇,就像一个尘封了几千年的历史和回忆的宝库。进入古镇,就像是穿过了时间和空间,进入了古老的街巷。青石铺成的道路上,一座座古朴的建筑,在时光的长河中流淌着。在这个小镇的角落里,到处都是充满了各种特色的手工和食物,令人食指大动。一口古井,一口泉水...

李严,一个被高估的托孤大臣

李严也算是大汉王朝的铁粉,他的一生只为刘氏宗亲打工。从刘表到刘璋再到刘备,莫不如此,其他人包括曹操在内,都难入他的法眼。李严乃汉末南阳人,年少时便以才干出名,曾在荆州牧刘表手下做到了秭归县令。曹操南下荆州时,因刘表去世,公子刘琮降了曹操。李严认为曹操乃汉贼,于是西逃至成都,投入到汉室宗亲益州牧刘璋麾...

李严,一个被高估的托孤大臣

南阳人李严为了守护汉室宗亲,历经曹操 刘表 刘璋三朝,却最终投靠了刘备。他曾在荆州牧刘表手下做到了秭归县令,后见刘表去世,公子刘琮降了曹操,因认为曹操为汉贼,于是西逃至成都,投入到汉室宗亲益州牧刘璋麾下。刘璋亦对李严不遗余力,并委任他为成都县令,为益州首府的父母官。然而,刘备入川后,李严却倒戈降了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