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也讲仁义,传旨时偷改一个字救了上千人性命

2023-11-15 10:24:25 字數 749 閱讀 3256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王朝更迭是必然现象,不过封建王朝灭亡总离不开两个角色,分别为太监及外戚干政,加上过往人们对于太监的印象不佳,甚至将他们粘贴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负面标签,例如明朝魏忠贤就是其一。不过并非所有太监都这么臭名昭彰,唐代一位名叫张居翰的太监也讲仁义,传旨时因为一念之仁,偷偷改了一个字,拯救了上千人性命。

根据《新浪网》报导,张居翰是唐懿宗时期大太监张从玫的养子,办事认真、做事一丝不苟,深受晋王李克用信任,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成为唐庄宗,张居翰也摇身一变成了枢密使,主要负责军政大事以及宣达皇命。

公元925年,李存勖命太子李继岌出征后蜀,张居翰随行。后蜀王衍自知抵挡不住,上表乞降,李存勖心生慈悲便没有要了王衍的性命,只是让他举家迁往洛阳。不过后来随着河北爆发叛乱,李存勖担心王衍会趁机发动兵变,便下了一道圣旨「王衍一行,并宜杀戮」,打算处死王衍等后蜀文武百官一行千余人。

负责传诏的张居翰深知圣旨一下,这些无辜之人,势必得跟着王衍共赴黄泉,最终因为心存不忍,也认为杀戮会带来不祥、有损阴德,张居翰便冒着砍头的风险,将诏书上的「王衍一行」改成「王衍一家」,因为这一字之差,成功保住后蜀百官和王衍仆役等上千人的无辜性命,所幸张居翰窜改圣旨一事,并没有被忙于战事的李存勖追究。

讲仁义礼智信的,好人不多

文 蔡垒磊 预料之中的,在昨天的文章发表之后,后台就收到了几位 仁义礼智信 兄弟的批判,大概意思就是,只讲利益交换,讲社会地位和社会能量的同级交往,就是礼乐崩坏,就是抛弃了传统美德,要我注意一下自己的影响力对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首先我不觉得我的影响力可以穿透中国社会,其次我认为我的价值观是非常明确...

讲仁义道德这样的好人不多

百万创作者计划 有一些人讲仁义礼智信,满口的仁义道德常常挂在嘴上,这样的人往往不是好人。这样的人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不多,喜欢把自己的和别人的利益乱混在一块,喜欢吃大锅饭,在里面浑水摸鱼,然后可以冠冕堂皇的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比如小地方就有很多这种人,你看小地方是不是相对来说比较...

宋太祖也有仁慈的一面

宋太祖也有仁慈的一面。赵匡胤初次踏入皇宫,他的目光不禁落在一个侍女怀抱的婴儿上,他问道 此人是谁的子嗣?侍女战战兢兢地回答 这是旧朝皇帝的儿子。赵匡胤低下头,陷入深思。他转身询问身后的重要大臣们,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众人齐声答道 必须铲除后患!赵匡胤发动政变,经历重重困难,最终登基为帝,但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