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醉酒那点事(40) 我们又该怎样解读刘伶的《酒德颂》?

2023-11-09 10:22:18 字數 1520 閱讀 9580

其实,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史料在向我们证明,刘伶的“狂饮”,正是从竹林七贤“名存实亡”后开始的。

或者说,也正是在这种嵇康被杀、阮籍郁闷而死,山涛、王戎、向秀、阮咸又纷纷屈服于朝廷的“悲愤狂饮”中,让他对人生,对社会,对当朝统治者的丑恶嘴脸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他这篇挥洒自如,率真见性的《酒德颂》,也正是在这种对当朝统治者彻底失望,对社会对人生对世俗等大彻大悟后内心世界的真实反应。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确实是。自“竹林七贤”名存实亡后,刘伶也基本处在了一种“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当然,刘伶这种“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的幕天席地的境界,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老庄所谓“至人”之境的充分表现。

所以,在此,我们仍可看出,尽管从此后刘伶“狂饮不止”,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仍对老庄思想有着无与伦比的向往和执着。

当然,在一篇《酒德颂》中,刘伶让我们看到的又岂止是这些。或者说,如果拿刘伶的这篇《酒德颂》,与嵇康所作《与山巨源绝交书》相比较,我们又会发现,两者还有着“异工同曲”之妙。

都知道,嵇康所作《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为拒绝山涛的举荐,拒绝出仕而写。实质上更是为公开表明,自己不与司马氏集团合作的一种立场和态度。而刘伶要作《酒德颂》,实质上也同样为公开表明他的一种政治立场和态度。这在《酒德颂》下半部分的叙述中,又能得到充分证明。

话说到此,我们又不能不提到此前对刘伶的描述。在此前的叙述中,我们知道,年轻时候的刘伶,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负和思相主见的青年,即便结交“竹林七贤”的其他成员,其初衷和目的也是想为天下黎民百姓发声,为黑暗的政治统治寻找一条光明之路。可以说,为了这一政治理想和抱负,他一直做着自己的努力和牺牲。也正是这样一位热血青年,在当朝令他一次次失望之后,也最终成就了后来的自己。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箕踞) ,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怳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萍。”

所以,有学者就明确提出,刘伶在《酒德颂》中的描写,既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也是魏晋玄学崇尚自然,反对名教(司马氏集团提倡名教)的思想反映。说它是酒德颂,毋宁说它是对当时名教政治的反叛。

而“兀然而醉,怳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萍。”

这种境界,又何尝不是庄子所描绘的“至人”境界呢。所以,从《酒德颂》通篇的“醉酒”状态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刘伶对庄子思想的“念念不忘”。

所以,我们要说,这就是“狂醉”状态中的刘伶,才应该是历史中真实的刘伶。

供销社那点事(40) 社办工业的迅速崛起与没落

社办工业的兴起和衰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各地乡镇企业的崛起,各地供销社也兴起了一阵子兴办实体 兴办社办工业的浪潮。这场浪潮让社办工业迅速崛起,又很快寂然谢幕,为供销社的发展带来了瞬间的辉煌 无数的困惑,更带来诸多的思考。当时,密县供销社及其基层社 直属公司新上了四个造纸厂,先后上了五...

朱培伦 我和商酒务的那些往事

商酒务,甘饴如昨。文 朱培伦。上了岁数的人,容易回首过往,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往事,不管对错甜涩,皆难忘却。有些事情经过岁月的洗礼沉淀,反倒更加清晰可辨。有时,命中注定的缘分,是更改不了的。而我,和商酒务就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过不少地方,有些地方甚至呆的时间更长,但于商酒务,可能是...

选择白酒应该注意那几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选择白酒应该注意那几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也是变得越来越有质量,吃喝拉撒也非常的注意,小聚也是越来越多,比如我们喝酒,开心的时候喝几杯庆祝一下,难过的时候喝几杯缓解一下,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不过随着市面上白酒的越来越大,大家选择起来也是比较的困难,经常喝的没有问题,毕竟了解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