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不足1000万,上银基金一只产品将清盘,成立3年多亏超60

2023-11-29 02:30:10 字數 3095 閱讀 4640

文/刘振涛。

上银**亏超60%的**即将清盘了!

11月28日,上银**发布了关于上银核心成长混合**份额持有人会议(第二次召开)表决结果的公告,内容显示,大会通过了关于终止**合同运作的议案,**将于2023年11月29日进入清算期终止运作。

资料显示,上银核心成长混合成立于2023年9月27日,距今成立3年之久,先后有3位**经理管理过该**,现任**经理为刘东勃。

我们观察到,**经理刘东勃仅管理着上银核心成长混合一只**,该**清盘后,如果上银**不安排其他**给其管理,刘东勃将无**可管,实质上将不再是**经理。

从规模上来看,上银核心成长混合2023年9月成立时募集资金3.43亿元,而仅仅过了一个季度,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末,上银核心成长混合资产规模就缩水至4800多万元,不足5000万元。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末,上银核心成长混合**净资产规模为965.05万元,资产规模已不足1000万,与**成立时相比,规模缩水3.3亿多。

上银核心成长混合资产规模的大幅缩水,主要原因是**运作以来业绩较差,3位**经理管理下,没有一人将其业绩提升上去。

以**a份额为例,天天**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27日,2023年以来,上银核心成长混合a跌幅为30.90%,同期沪深300指数跌幅为9.29%,同类平均跌幅为11.31%,该**的跌幅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和同类平均,表现不佳。

如果拉长时间,自**2023年9月成立以来,3年时间,上银核心成长混合a累计跌幅达62.07%,*净值已经跌破4毛来到了0.3793元/份,是公募市场上为数不多的“3毛钱**”之一。

而分阶段来看,从2023年9月成立以来,上银核心成长混合仅在2023年二季度取得**业绩,**涨幅为7.70%,其他季度**都是**亏损,从2023年三季度开始,该**已经连续9个季度**业绩**。

而我们观察到,上银核心成长混合业绩如此糟糕,源于**经理的投资风格和较高的换手率。

上银核心成长混合成立3个月后,**规模就遭遇大幅缩水,面对**规模的大幅缩水,**经理开始选择提高换手率,通过频繁的换持仓来追踪市场的热点,以求能提升**的业绩。

天天**网数据显示,2023年末,上银核心成长混合的**换手率为16.83%,比较低,而进入2023年,**换手率开始提高,2023年上半年,**换手率曾高达1225.10%。

在上银核心成长混合运作期间,曾换过两次**经理,然而无论谁管理,**的换手率都较高。

然而**经理较高的换手率并未该给**带来改变,反而在追逐市场热点的情况下,**业绩不断**,进而导致了**成立以来跌幅超过60%。

我们观察到,在2023年3月份,上银**曾公告称,拟召开**份额持有人会议,审议关于上银核心成长混合继续运作的议案,意图为该**“保壳”。

2023年4月份,上银**发布公告称,由于参与**份额持有人会议者代表的份额不足**总份额的二分之一,**份额持有人会议召开失败。公司将在后续第二次召开。

2023年9月,上银**又第二次召开**份额持有人会议,继续审议关于上银核心成长混合持续运作的议案。第二次**份额持有人会议召开成功了,该**也得以继续运作。

第二次参与**份额持有人会议者代表的份额为613.06万份,而**2023年三季报显示,上银**自己持有上银核心成长混合c613.06万份,与参与大会投票的份额相同。可见,上银**自己投票帮助**产品“保壳”。

然而,得以继续运作的上银核心成长混合并未改变**业绩下滑的局面,反而持续下滑,**又再一次面临清盘风险。

这次,上银**放弃了,决定召开**份额持有人会议审议关于**终止运作的议案。

同样的操作,同样的结果。2023年6月召开的**份额持有人会议,同样因为参与者代表**份额不足总份额二分之一而召开失败。

在后面第二次召开时,上银**又亲自下场了。**公告显示,参与第二次**份额大会者代表的**份额为887.94万份,这与上银**2023年三季度末,持有的**份额相稳合。

上一次上银**亲手拯救了上银核心成长混合,这次上银**亲手结束了**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上银核心成长混合成立以来业绩糟糕的表现,背后是上银**在权益类产品的短板,不仅规模小而且业绩平平。

天天**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末,上银**公募管理规模为1532.52亿元,其中,**型**规模仅2.42亿元,混合型**规模为29.03亿元,债券型**规模高达1053.48亿元,货币型**规模为447.59亿元。

权益类规模(**型和混合型)仅31.45亿元,占总规模比为2.05%,不足3%;债券型**规模占总规模比达68.74%。可见债券型**是上银**规模的核心。

从产品业绩来看,wind数据显示,上银**目前有51只产品在管理(多种份额合并计算),成立以来跌幅超过10%达11只,跌幅超过30%的达5只,其中除了上银核心成长外,上银科技驱动双周定期可赎回混合同样跌幅超过60%。而这些**基本都是权益类产品。

可见,在权益类产品上,上银**存在不足,后续上银**需要在权益类产品上多加努力。

对于上银**亏损超60%的上银核心成长混合将清盘,以及**经理无基可管的情况,你怎么看呢?

ETF基金规模突破2万亿 A股短线将继续冲高

作者 丁臻宇,编辑 wjx 巨丰投顾 好 应用。巨丰观点 月日,a股低开高走,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两市成交额亿,超股 盘面上,半导体 电子化学品 消费电子 生物医药 医疗服务等行业领涨,汽车整车 银行 保险 公用事业等小幅 早盘,a股低开高走,三大指数集体 创...

金鹰基金困局 规模“长不大”,业绩“强分化”

金鹰 困局 规模 长不大 业绩 强分化 月日,金鹰 发布公告称,为保证 稳定运作和持有人利益,暂停金鹰科技创新机构客户在全部销售机构的大额申购业务,单日单个账户累计申购金额最高为万元。数据显示,金鹰科技创新目前是金鹰 的头牌产品,截至月日,年内净值涨幅排在同类第一。但该公司其他产品的业绩却较为一般,...

华夏基金再爆“老鼠仓”丑闻 万亿规模下的管理混乱引关注

在 投资 行业,保持职业操守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是不泄露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然而,近水楼台 的职业便利和巨大的金钱 往往令人利欲熏心。最近,监管机构公布了一则罚单,一桩一直持续到去年月的内幕交易事件。这个事件的关键人物是前华夏 经理夏云龙。今年月,夏云龙突然辞去了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