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回乡 台胞北上 共促农文旅融合

2023-11-07 04:10:21 字數 3927 閱讀 2055

30年前,李旭清在台湾组建了“一心回乡”团队(以下简称“一心回乡”),深耕有机农业,形成了三产融合的完整产业链和成熟运营模式。2023年,她带着故去父亲的乡愁和多年成功经验来到祖籍地湖北武汉,将这份成熟的生态产业体系带到大陆。2023年,一心回乡集团又与北京大兴安定镇结缘,负责人潘慧菁感叹,“来到北京代表来到了祖国的中心,这是对我们极大的认可和考验。”

一心回乡”创办人李旭清女士始终坚持初心,带领团队推动生态农耕,自然饮食。

打造有机农业全产业链

驱车从京台高速出收费站右转,约200米的距离便可到达位于北京大兴安定镇的一心回乡科技农庄。正值金秋时节,红绿交织的巨大秋葵、爽脆清甜的玉米笋、香茅、甜菜根、薄荷、紫苏……百亩庄园里,几十种作物在万里晴空下散发着勃勃生机。一方小小的生态池也初见雏形,吸引着蜻蜓、青蛙等生物来此栖息,参与到农场生态循环中。潘慧菁说,农庄采取植物间作的方式趋避虫害,不打药、不施化肥,希望大家都可以吃到安心健康的食物。

初入有机农业领域是一段艰难的日子。潘慧菁介绍,一心回乡团队此前专职保险行业,在此过程中,大家意识到,想让社会真正远离疾病,远离风险,还需要从人们口中抓起。“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对我们的未来是一大保障。只在乎眼前利益,人类没有了健康,没有了美好的环境,我们的后代要如何生存?”

之后,团队租下一片地,白天西装革履做保险,下班灰头土脸去种田。潘慧菁说,当地人对此很不理解,认为他们的真正目的是“炒地皮”。自己的父母也很难接受,“好不容易供出来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去当农民?”然而,请教专家,恶补农业知识,亲身下地实践,一群“小白”凭着对土地的热爱和一腔热血硬是在台湾农业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在此过程中,囿于市场和政策所限,一心回乡一直不断找寻更宽广的舞台。

一心回乡团队活化了台湾一处著名景点“马家庄”,将其打造成台湾第一个有机“六产”产业基地。

潘慧菁说,大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一直很大,惠台政策也为台商登陆提供了很多支持。“一心回乡,代表回归自然本真,代表台湾人来到大陆,同时也代表引导青年回到故乡,通过‘新农人’的智慧推动乡村建设。”她第一次听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后十分兴奋,“我们的理念和事业同祖国的发展目标如此契合!”

台湾经验落地大陆

2023年,通过“小三通”,一心回乡来到大陆考察,最终在机缘巧合下,于2023年跨越海峡,落户武汉黄陂区。

手机app追溯作物种植过程、架设摄像头或无人机等“哨兵”观察作物生长状态、通过数字信息平衡产品供求,大陆巨大的市场、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电子支付基础为一心回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但几年来,一心回乡发展劲头十足,生态农业基地面积已达2700亩,团队也从十几人增加到200多人,建立了涵盖有机生态农业、食品加工、健康餐饮、信息系统、新**、康养、文化等跨领域串联的全产业链。

2023年底,经由在京台企和大兴区委牵线,一心回乡在北京的农业大镇——安定镇扎了根。该镇农业方面负责人周鑫介绍,“我们希望通过京台交流,发挥台企在农业方面的优势特长,促进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互通和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引导广大台胞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融入到新发展格局中。”

一心回乡科技农庄里的有机玉米笋脆甜可口,运营部副总经理李岳峰随手摘下邀请记者品尝。

2023年,安定镇对2000亩废弃老旧果园进行复垦复耕,改为基本农田。安定镇将这片土地承包给一心回乡,加上减免租金、提供补贴等措施,一心回乡迅速在安定镇顺利着陆。

小到办理**卡,大到子女上学,安定镇同相关方积极沟通,一一妥善解决。一心回乡团队是安定镇合作的第一批台胞。周鑫表示,希望通过安定镇包容开放的态度、优良的营商环境,让台湾同胞共享大陆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吸引更多台胞来此投资落户。

虽然有当地**的鼎力支持,团队仍然面临着不少难题。第一次经历北方的冬天,就给了潘慧菁不小的冲击——“户外的水管竟然会冻裂!”面对冬天硬邦邦的土地,团队转换思路,“不能户外劳作,我们便设想举办能在室内举行的活动,比如组织对周边农户的培训、开设科普课程等。”在此前经验的基础上,一心回乡因地制宜,摸索出了适合当地的一套方法。

目前,农场里曾经板结硬化的土壤已经慢慢变得松软肥沃,南方热带品种的种子也惊人地适应了北京气候,发育良好。因缘际会下,一心回乡还在北京站开设门店,分享台湾地道美食、无添加珍珠奶茶、天然饮品等,走出了打开北方市场的重要一步。

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交易会中,一心回乡的展台吸引了大批参观者,潘慧菁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她表示,不只在武汉、北京,一心回乡希望可以通过智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并把这种生活理念、产业模式推广到全国,乃至惠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让世界人民都能从中受益。

京台交流 共谋发展

御林古桑园(以下简称“古桑园”)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桑林,是安定镇特色桑文化的核心展示区。园内的桑树大多近百年,一棵“皇封树王”更是名声在外。相传,西汉末年,刘秀逃亡之际,正是这棵桑树的果实让他得以果腹。做皇帝之后,刘秀便封此桑树为王,传为佳话。

安定第22届桑椹旅游文化节中,古桑园运用地方特色举办桑椹植物槌染创意手作活动。

古桑园年代久远,凝聚了历史文化经济多层次的厚重魅力。自一心回乡接手托管后,让古桑园焕发了新的生机。

2023年5月18日,安定第22届桑椹旅游文化节在古桑园开幕。一个月期间,不仅有桑叶茶、桑干、桑椹酒、桑椹醋等本土特色农产品,还有大肠包小肠、蚵仔煎等台湾特色小吃,农场有机材料制作的面包、奶茶等绿色食品,此外,采摘桑椹、融合京台文化的桑汁锤染、草花造纸等创意活动也让游客流连忘返。周鑫介绍,桑椹旅游文化节每年都吸引20多万游客来休闲观光。“我们不断研发衍生的桑产品,培育桑产业,盘活这份天赐的资源,把它真正变成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统计,本届桑椹节期间,安定镇通过多种途径累计为农民创收200余万元人民币。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如今,每到四五月份的桑园里,树王和枝冠下的几株百年牡丹相映成趣,成为一心回乡发展林下经济的标志性画面。

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牡丹籽油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桑树下的空间和树荫正好为牡丹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两方的有机结合,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潘慧菁介绍说。

近年来,安定镇坚持创新、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为基础,用文化作引领,借旅游当载体,把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特色民俗等农文旅产业有机融合,激活农村经济活力。

刚刚过去不久的中秋国庆小长假,安定镇推出一条文旅骑行路线,全程30公里,沿途设置11个体验打卡点。除了一心回乡农庄,还包括可体验大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纱灯、柳编的沙河村乡情村史馆、李氏柳编工作室,以桑叶包子为特色的御林饭店等点位。安定镇丰富的文娱活动场所和特色文化由此串联起来,商家也适时推出免费品尝、半价优惠等活动吸引游客。

据了解,下一步,大兴区还将持续加大农文旅产业政策的整合力度,进一步发掘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拓展农文旅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 推荐阅读 ★

* |今日中国记者 | 赵阳。

京彩台湾。**bjstb2017

《心上一座城》 音乐唤起对家乡的思念

心上一座城 是一首由陈瑞演唱的歌曲,歌词表达了对一座城市的留恋和记录。这首歌曲让很多人有和赵雷相同的感受,因为一首歌,爱上一座城 总有一些他乡,成为了故乡。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深情而真挚。它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让人们在异乡漂泊时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歌曲中描述的城市或许并不是一个具体的...

北回归线上的一曲壮丽史诗 刘迪生长篇纪实《浇铸彩虹》荐读

北回归线上的一曲壮丽史诗 刘迪生长篇纪实 浇铸彩虹 荐读顾偕好政治,要有能力。美 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 这是一部断乎不可小觑的纪实篇章。真实故事讲的是,二十多年前一位在省委办公厅任上,突然奉命履新去县级市担任市委书记的陈建华,一来到当地就出手不凡大修起村道的情形。作品形象地展现了书中人物高擎构筑幸福家...

探秘西双版纳 北回归线上的唯一绿洲

西双版纳地处北纬 度线。临近北纬.度的北回归线。从世界地图上一眼看去,在这条代表暖和的北回归线上,自西向东,一路干旱与荒凉。唯独在中国的版图上,位于云南省最南部边缘的西双版纳,一片绿色葱茏,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这条 回归沙漠带 上,显得格外耀眼。西双版纳南与老挝 缅甸接壤,西 北 东三面与滇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