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2023-11-07 04:10:21 字數 6083 閱讀 2518

高心理弹性意味着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好,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比较强,但是仍然也会出现较高程度的职业倦怠,即高职业倦怠的教师占比较少,但是仍占有一定的比重。

研究通过对一位高心理水平高职业倦怠的幼儿园教师访谈以**其原因,在访谈时教师提到,高心理水平的教师不一定就绝对会有低职业倦怠。

教师a对于两者的关系作出以下回答:感觉心理弹性它要强的话,出现职业倦怠的概率应该会低一点儿,但是也不能完全降低。

因为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他在这些原因里边儿有哪些,就是我靠自身的这个心理素质或者说什么心理弹性能调整过来的,但是有些是调整不过来的。

他们之间应该还有很多因素,就是干扰的因素。比如说我心理能力,就是弹性再好,但是时间长了,是不是出现倦怠的那个,概率什么的也会增加。

又或者是,比如说,和自身的能力有关系,我通过这件事,我寻求别人的帮助,我下次还是寻求别人的帮助,我自己能力没提升,还是会倦怠。

由此可以看出,该教师认为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可以被心理弹性进行调控解决,有些则不能。

即使教师的心理弹性是良好的,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调节的事情或者承受的挑战或压力过大,难以再依靠自身去进行平衡。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具有高心理弹性的教师也会存在一部分职业倦怠的情况,这意味着高心理弹性的教师也可能会产生高职业倦怠。

低心理弹性低职业倦怠意味着教师的心理弹性较低,心理调节能力较弱,心理发展能力不强。对应的教师可能会存在低职业倦怠的现象。

研究在对低心理弹性低职业倦怠的教师访谈如何看待两者关系时,教师提b到:我认为心理弹性低,职业倦怠也可能低。

我寻求这份工作主要是离家里近,专业也对口,有个工作可以更好地生活。

因为我是托班,他们其实每天学的知识不是很多,但是有时候我们每天感觉在重复做同样的事情,每天都一样,吃完早饭他们玩玩具,然后上会课之后吃个加餐,出去玩回来睡觉。

就感觉一天一天的都是这样的工作,再加上他们很淘气,就会想怎么还不下班,就这样。但是等过后发现他们做了某件事情之后,就觉得好可爱好喜欢。

有的时候会觉得这一天重复的事情很多,但是一到户外活动的时候,他们一玩又觉得也挺好玩的。带托班比带大班就会觉得有意思。

可以看出,教师选择幼教工作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对出于对职业的热爱,更多是考虑到自己的生活便利,个人权衡利弊的选择。

且教师对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略显烦躁,因此该教师对工作比较平淡,没有过多的热爱和激情,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但是该教师并没有产生过高的职业倦怠。

主要是由于虽然对职业没有过高的热情,但是幼儿对教师的回应以及一些有趣的活动会抵消一日生活的枯燥乏味,给教师带来精神上的力量。

因此,即使是低心理弹性水平的教师也可能由于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幼教活动的趣味对自己的工作增添几分喜爱,自然也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高心理弹性水平低职业倦怠意味着教师的心理弹性能力好,自我调节能力强,可以积极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重拾信心。在以往研究发现,教师的心理弹性和职业倦怠成反比。

在访谈时发现也有教师认为只有教师自己的心理弹性高,心理能力好,才可以更好地面对并勇于解决各种困难。

在对高心理弹性低职业倦怠的教师进行访谈时,教师c提出:我觉得二者呈反比关系。心理弹性越大,心理调节能力就越强,有这种特征的人就越不容易职业倦怠。

如果心理弹性特别小,一点事情就放在心里,工作中可能会钻牛角尖,那么他的职业幸福感就会很弱,因此就越可能会职业倦怠。但是比如像我,我的心理就嘎嘎好。

会有不好的时候,但很少。我排遣方式很多,比如运动、听**、和朋友聊天、愉快的假期等,这些都是我的充电方式。

由此看出,教师的心理弹性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会钻牛角尖,及时调节自我,就会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即使教师会遇到挫折或者困难也会积极寻求帮助或者通过健康合理的方式进行发泄。

与此同时,教师d提到:“我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心理弹性高,更容易想得开,不会固步自封,会主动寻求他人帮助。所以,对应的职业倦怠就会减轻。”

由此看相出,两位教师对心理弹性和职业倦怠的看法都是一致的,认为教师的心理弹性和其职业倦怠成相反关系。心理弹性水平高,职业倦怠水平就低。

除此之外,教师e也提到了:我认为教师心理弹性和职业倦怠是正相关的。我认为我心理弹性挺好的,我觉得就算是我碰上什么事多为难也好,我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它。

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我会借助外力。比如寻求别人的帮助,或者是跟别人去**。

由此看相出,该教师也是认为心理弹性和职业倦怠成反比关系,高心理弹性的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迎难而上,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

此外,教师进一步指出了职业倦怠的由来:另外,我觉得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取决于自身,外界的环境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实不是只有这个行业有倦怠者,是每个行业它都会有职业倦怠的人。其实每个行业的职业倦怠都是差不多的。

我觉得这一个人就得是积极的,阳光的,向上的,他就不容易变,他自身就不容易倦怠。从自身角度讲,我没有什么职业倦怠,因为我比较喜欢这个职业,我是因为喜欢所以才干的。

我从来也不用计较给我的工资多少,我就喜欢干。当然了,在这个情况下,给得越多,肯定越高兴,对吧?给得少点,也都不计较。

所以,最初我选择这个行业,我不仅仅就是为了生存,所以本质上来讲,我挺高兴有班上,和孩子们相处的。

可以看出,该教师认为职业倦怠的产生更多和自己的心理相关,如果教师人格健康,积极向上,热爱学前教育事业,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付出。

不在乎外在的物质条件,也可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带来积极的职业感受。

综上可以看出高心理弹性水平的教师拥有低职业倦怠主要是出于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教师自己内在的积极心理。

教师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儿童,不过分计较外在得失,能够帮助减少职业倦怠。

与此同时,幼儿教师拥有积极的心态,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积极寻取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发展的途径,因此就会顺利解决问题,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低心理弹性水平高职业倦怠意味着教师的心理弹性能力较低,自我调节能力差,对应的教师的职业倦怠较高。本质上来讲,低心理弹性和高职业倦怠是反比关系。

在对低心理弹性高职业倦怠的教师访谈如何看待两者关系时,教师提g到:我认为两者有一定内在关系的。心理弹性如果过低的话,职业倦怠应该会比较高。

我觉得我也就算是个中等偏下的,不高也不低的心理弹性,可能就是自己好胜心太强了,然后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就是好胜心太强。

就影响自己,导致出现低落的心情,容易恢复不过来,我觉得是我的心理弹性就挺一般的。

所以,如果做的某件事失败了,我会不断在脑子里琢磨到底怎么做才好,有时候就挺耽误事儿的。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弹性较为一般,教师在工作时,不合理的目标设置容易出现失败的结果,就会导致心情失落,如此反复,就会产生自我怀疑。

降低自己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失去自信,在工作中抱有消极的职业体验,长此以往比较容易产生较高的职业倦怠。

针对易职业倦怠和心理弹性较低的幼儿园教师,正确看待职业倦怠,学会自我调节。高职业倦怠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职业倦怠是幼教生涯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不必过分焦虑和担心。

当教师发现自己产生职业倦怠的倾向时,不能消极躲避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寻求专业的帮助。

教师可以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仔细考虑自己目前所遇到的压力是从由哪些事情造成的以及自己如何去解决这些压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以往经验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尽可能想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参加有趣的户外活动、一定量的体育锻炼去将消极情绪进行发泄、培养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来等来缓解工作的疲惫和精神的紧张。

同时,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和家人、朋友、同事、领导甚至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起交流,共同寻找缓解职业倦怠的办法。此外,容易职业倦怠的教师的心理弹性也较低。

因此,教师应该做到充分认识自我,做到“扬长避短”。教师个体的心理弹性高低与其个体个性、气质等是息息相关的,个体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自我,就会导致形成职业倦怠。

因此,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努力控制自己能够调节的因素,对于自己没办法调节的因素,应该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

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自身要找到调节情绪的最佳的适合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身心在忙碌不堪的工作后得到些许的放松。

以及帮助自己稳定自身情绪使自己的情绪和心境保持在一个平和的状态。

总之,幼儿园教师应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劳累的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针对所有类型的幼儿园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也开始不断地更新换代。

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做到坚持学习,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研究表明,具有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更容易处理遇到的难题。

正所谓,知识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所以一旦停止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幼儿园教师要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定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工作中。

同时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努力提升业务能力。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有些幼儿园教师不爱反思,讨厌写教学记录。

如果只是一味地应付工作,将不会在工作上取得进步。因此,幼儿园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升。

他们解决困难的信心也会增强,也更喜欢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教师的心理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幼儿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快速解决,不会手忙脚乱。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压力和挫折,不会一味地陷入消极情绪中。

总之,幼儿园教师只有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够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信心,进而心理弹性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职业倦怠就会降低。

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质量,减少职业倦怠,幼儿园教师在从事幼教工作期间存在着教学技能、人际交往以及调节情绪的能力等问题。

尤其针对新入职初期的新教师和工作5-10年的教师。我们应该对这些教师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相应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幼儿园要真正做到为幼儿教师减负的任务。

例如减少幼儿园不必要的检查、课题申报、材料填写、评比考核等。真正做到为幼儿教师减负,减少其工作负荷,使幼儿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和幼儿相处,观察、研究幼儿。

总的来说,幼儿园在进行管理上实施民主管理,关注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身体心理健康、职业发展需要等,多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友爱的团体氛围。

情绪周期的应对与自我调节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良情绪是难以避免的。在面对诸如压力 挫折 失落等负面情绪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低落 沮丧,甚至无法自拔。然而,如果我们发现这些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短且轻微,那么这可能仅仅是情绪周期的一部分,或者是因为负性事件引起的心情波动。幸运的是,通过自我调节,我们可以缓解和消除这些不良情绪,从而实现...

我52岁,幼儿园教师,退休金6000 丈夫声称找到了真爱,决意离婚

尽管我经历了感情的背叛和痛苦,但我相信这并不是我生活的终点。无论过去如何,我都希望自己能够过上快乐和充实的生活。我开始找回自己曾经热爱的事物,重新投入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中。我喜欢阅读,喜欢写作。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我也开始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

情绪调节与自我意识和情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如何?

情绪是人类内心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绪调节则是管理和处理情绪的过程。自我意识和情商是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概念。本文将 情绪调节 自我意识和情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个体情绪管理能力的作用。.情绪调节的定义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认知 行为和心理策略来管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情绪调节包括了情绪表达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