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女对联招亲 如意郎君,堪称佳话中发现

2023-11-08 15:41:02 字數 1363 閱讀 5582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既是逢年过节时的独特点缀,也是婚丧嫁娶中的重要元素。在古代,娱乐活动相对有限,因此对联成了文人墨客钟爱的娱乐方式。三五好友常常相聚一堂,吟诗作对,弹琴品茶,宛如一幅美妙的画卷。而对联不仅仅是才情的展示,还被运用于招亲的场合。

北宋时期,扬州有一位名叫柳如是的才女。她年近三十,尚未婚嫁。然而,柳如是的单身并非因为她不受欢迎,而是因为她对未来夫婿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众多求亲者前来,但多数都被她断然拒绝。时间如白驹过隙,三十而立,让柳如是的父母倍感焦虑。终于,柳如是产生了结婚的念头,然而她不愿意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束缚。她渴望找到一个真正合心意的丈夫。在仔细思考后,她决定采用"以对招亲"的方式。

当柳如是向她的父亲提出这一想法时,父亲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看到女儿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愿。招亲的日子终于到来,前来应征的人络绎不绝,有富家公子、贫苦书生、普通百姓,他们都渴望能够娶到柳如是。柳如是一身洁白的礼服,缓缓走上舞台,宣布了招亲的主题上联:"一杆银枪挡雄兵百万"。这个上联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了柳如是心目中未来丈夫的标准,他必须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听到柳如是的上联后,人群中传来各种应和之声。一个文弱书生提出了下联:"一把古琴奏千古妙音"。虽然下联的字数相符,但柳如是觉得缺乏男子气概。接着,一个富家公子说道:"一支毛笔绘宏图天下",尽管差不多,但柳如是仍然摇头示意不满意。其他人的下联也都无法满足柳如是的要求,她感到深感失望,正准备放弃时,一位衣衫褴褛、身材高大的乞丐出现在她面前,他的下联是:"半段竹竿驱恶狗千条"。

这个下联引起了一片哄笑,有人嘲笑乞丐,认为他是来捣乱的。然而,柳如是却完全满意这个下联。她虽然被这名乞丐的破旧外表所迷惑,但乞丐散发出的气质让她心动不已。最终,柳如是含羞地说:"就选定你了!"

柳如是的父亲非常高兴,将这名乞丐带回家。乞丐进行了简单的梳洗,换上清洁的衣物,露出了他真正的气质。原来,这名乞丐曾是一名将军,因受人陷害而沦为乞丐。不久后,柳如是与将军成婚,他们的故事也成了佳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爱并不在乎外表,而在乎内在的品质和真诚。有时,真正的英雄可能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温情和感动的爱情故事,也是对中国传统对联文化的一次美丽的致敬。

宋代文人才女的比文招亲 书生巧对才女题

在宋代文人雅事中,比文招亲是一则引人注目的趣闻。这个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的苏州,一个文化繁荣的城市,其富户家庭的小姐被培养成才女,准备迎娶风度翩翩的文人郎君。然而,周家的才女周氏并不寻常,她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嫁娶方式,即比文招亲。周氏的家庭背景可谓雄厚,但随着时光流逝,家道日渐式微,只留下了一位女儿。周...

年代古旧,文招亲佳话

文章内容 在宋神宗年间,临安城一户姓张的茶商家庭以茶叶生意闻名。张家的掌上明珠张茵茵,早年聪慧出众,才情过人。然而,张老爷一直为如何将家业传承下去而犯愁,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婚姻和家族的未来,他一直都在为此事忧心。小家碧玉,张茵茵聪明能干,但身为女子,难以承担如此庞大的家业。张老爷年事已高,也不能再生子...

对联招亲 爱情与智慧的对垒

当谈及中国的文化遗产时,对联作为一项富有智慧和趣味的传统文化不容忽视。对联不仅展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还承载着中国人对中和和对称的追求。它既是一种创作形式,又是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联的魅力在于其广泛的应用领域,从嘲讽到庆祝,从挑战智慧到招亲,它都能派上用场。正如一则有趣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