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后的幸福生活

2023-11-28 10:40:15 字數 2741 閱讀 7195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如何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必须破解的难题。

作为贵州搬迁人口最多的市州,黔西南州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围绕搬迁群众的急难愁盼事,不断完善安置区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社区管理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持续抓好就业,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安居乐业 吃穿不愁日子好。

在兴义市洒金街道南兴社区兴义市绣娘专业合作,负责人李美珍正忙着与工人一同制作服饰,“搬来新家后,住上了好房子,**还帮助我圆了创业梦,日子过得甜滋滋。”李美珍乐呵呵地说。

早些年,李美珍一直在外务工,学到了缝纫技术,在家乡开服饰加工店是她的梦想。2023年6月,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李美珍一家从普安县兴中镇搬到了兴义市洒金街道南兴社区。在社区的帮助下,李美珍争取到了合作社租金减免的创业帮扶政策,成立了绣娘专业合作社,顾家又赚钱,李美珍十分满意如今的幸福生活。

绣娘合作社的建立还带动了社区里的妇女实现就业。搬迁群众徐琼艳从2023年就在绣娘专业合作社务工,现在的她一个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

乐业才能安居,近段时间,洒金街道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辖区食品加工、服饰制作、电子产品生产等就业帮扶车间,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同时,深入搬迁群众家中送岗上门,实现户均两人以上就业。

就业是后续扶持的核心,是实现增收的保障。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黔西南州坚持抓产业促就业,抓就业促增收,通过深化点对点输出、东西部劳务协作等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省外实现就业。不断完善安置区周边产业园区建设,将二产、三产向安置区倾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安置区就近就地就业承载能力。鼓励支持搬迁群众发挥所长在安置地创业,尽可能给予其在政策上支持、项目上扶持,培育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其他人员自主创业,激发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激情。结合各安置区实际,开发防火、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易地搬迁零就业家庭劳动力、搬迁群众中的弱劳力等市场化难以就业的劳动力。

同时,根据搬迁群众就业意愿分门别类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今年以来,共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6600人次。

治理有效 “贴心”服务暖民心。

社会治理作为推进搬迁群众融入的重要抓手,在主题教育中,黔西南州坚持从不断完善社区治理“硬件”和“软件”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稳定社区。

您好,保利物业,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吗?请您说一下详细地址,我们马上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处理。”在册亨县高洛街道安置区保利物业管理接待中心,工作人员经常会接到搬迁群众寻求帮助的**。

我们小区有物业后,环境卫生管得好,我们有事也有人可以找,住着也舒心。”册亨县高洛街道搬迁群众覃昌周对入驻小区的保利物业点赞。

近年来,册亨县积极探索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物业管理模式,于2023年7月引进保利贵州物业管理***进驻册亨5个搬迁社区,推进安置社区管理规范化和服务精准化。

近段时间,高洛街道结合主题教育,组织保利物业与各社区党员干部、搬迁群众组建“环境整治义务劳动队”“治安巡逻队”“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三方座谈会”,并联合医院、社区、志愿者团体等义诊、小家电维修、“慰问老党员”“关爱困难党员”等活动,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关心关注的大小事。

设施完善 美好生活再升级。

黔西南将主题教育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机结合,紧扣搬迁群众对安居的功能性、乐业的发展性需求,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生活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都留下一首赞歌……”周一至周五上午,安龙县五福街道五福社区总能听到悦耳动听的歌声,歌声中透露出满满的幸福。

五福社区,是安龙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现已搬迁入住2000多户9000多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五福社区针对老年人群体在农村生活多年,搬迁到新家有诸多不适应的实际,以文体活动中心为主要阵地,发动社区党员充分发挥特长优势,创办“银龄课堂”,组建了银龄合唱团、银龄乐队、银龄课堂学习班等,开展识字书写、手机操作、合唱乐器、棋牌球类等教娱活动,进一步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日常生活增添趣味。

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何加红介绍,搬迁群众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但买菜不便的现实和农耕习惯,一直是搬迁群众的心头事。为此,社区积极争取资金50万元,对社区周边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土地平整,建设“微菜园”268块,以就先、就近、常住、自愿申请原则,以户为单位,每块地每月1元租金,分配给社区群众用于栽种蔬菜。

搬迁后没有土地种菜,一棵葱蒜都要花钱买,社区替我们着想,给我们分了地,种些家常菜吃很方便,吃不完可以卖,挣一点生活费。”搬迁群众王志华说。

一块“微菜园”,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区群众“菜篮子”的问题,降低了搬迁群众日常生活支出成本,更让他们寻到了乡愁,找到对土地的情怀,实实在在温暖了搬迁群众的心。

政策保障 享受稳稳的幸福。

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移、从农业到非农产业的职业转换、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如何保障搬迁群众的各项权益?

黔西南州为搬迁群众办理新市民居住证,标明了户籍、身份证号、现居住地等信息,并纳入居住区警务工作“风险感知平台”管理。搬迁群众凭证可享受子女免试就近入学、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办理出入境证件等公共服务。

有了新市民居住证,孩子在社区对面上学,老人在家门口就医都很方便。”安龙县蘑菇小镇搬迁群众朱萍说。

据了解,黔西南州从搬迁群众需求出发,建立健全符合地方实际、独具地方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居住证、就业险、安居险、住房公积金等机制,多方面保障搬迁群众的权益。

在居住保障上,将搬迁家庭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和安置地原住居民同等享有公租房配置、住房租赁补贴、住房公积金保障等权益。专门为搬迁群众创设“安居险”,由**向商业保险机构为搬迁脱贫人口投保“安居险”,参保居民享有意外死亡、意外伤残、意外医疗、疾病死亡、家庭财产自然灾害及盗抢损失、大病保险补助等多重保障。

马伊琍离婚后的幸福生活

题目 马伊琍离婚后的幸福生活,引发思考婚姻与自由的关系。马伊琍,这位曾经拥有事业和家庭的女星,经历了离婚后的一段漫长旅程。如今,她再次现身公众视野,展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和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这样的转变,不禁让人思考婚姻与自由之间的关系。马伊琍,作为一位成功的女星和母亲,她自己的事业和家庭都是无可挑剔...

生活中的小幸福 提高幸福感的养生法则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追求幸福感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主题。幸福感并非来自于一时一刻的豪华享受,而是源自生活的点滴小幸福和内心的满足。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汲取滋养,让小幸福成为生活的常态,已经成为许多人...

生活中的微小幸福

生活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上面绘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和经历。虽然我们常常追逐着大梦想和重大目标,但生活的真正幸福常常隐藏在微小的瞬间和细枝末节之中。这些微小幸福构成了生命的真正精彩。微小幸福可以是一个早晨的微笑,一杯香浓的咖啡,一束鲜花的芳香。它们可以是一个窗外的鸟鸣,一阵清风的拂过,一场陪伴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