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 黄河篇 黄河岸边埙声悠扬

2023-11-01 19:33:36 字數 2066 閱讀 7840

埙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黄河泥埙取材自黄河胶泥,成品造型独特,音色浑厚悠长。

这是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黄河文化馆内拍摄的黄河泥埙(拼版**,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0月31日,王建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工作室里制作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近年来,有“中国黄河文化之乡”之称的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深入挖掘黄河泥埙文化内涵,在多所院校建立黄河泥埙教学基地,开设黄河泥埙公益课堂,培养黄河泥埙文化传承人才队伍。

10月31日,王建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黄河文化馆内指导学生吹奏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0月31日,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黄河文化馆内,学生在练习吹奏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0月31日,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黄河文化馆内,学生在练习吹奏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泥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是土生土长的武陟人,他自幼与**结缘,三十余年来潜心研究,专注手工制作黄河泥埙,用埙乐语言讲述黄河故事。取自黄河滩地的泥土加入水的滋润,再经由王建的一双巧手,经过数十道工序被塑造成形状各异的黄河泥埙。

10月31日黄昏时分,王建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岸边采泥。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0月31日,王建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工作室里和泥,准备制作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0月31日,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工作室,王建准备烧制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0月31日,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工作室,王建准备烧制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0月31日,王建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工作室里制作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0月31日,王建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工作室里制作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0月31日,王建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工作室里制作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谈起自己的初心和梦想,王建说,他用黄河水、黄河泥制作黄河泥埙,用黄河泥埙吹奏黄河**,用黄河**传播黄河文化。

10月31日,王建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交通学院黄河文化馆内指导学生吹奏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10月31日黄昏时分,王建在河南省武陟县黄河岸边吹奏黄河泥埙。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记者:鲁鹏 李嘉南 郝源。

报道员:王琳锋。

*编辑:王诺 赵婷婷 杜潇逸。

新**编辑:张善臣 周大庆 郝建伟 吕帅。

制作:新华社摄影部aigc实验小组。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 黄河篇 黄河岸畔“绿能”涌动

地处我国陆域版图几何中心的甘肃省兰州市,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也是黄河上游的重工业基地,黄河干流兰州段绵延多公里,多万群众依水而居,许一泓清水入河,守护黄河安澜,兰州责任重大。曾几何时,兰州产业结构偏重,以石油炼化 烟草 冶金等为主的 油烟经济 一家独大。近年来,当地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 黄河篇丨黄河岸畔“绿能”涌动

新华社兰州月日电 题 黄河岸畔 绿能 涌动。新华社记者王铭禹。地处我国陆域版图几何中心的甘肃省兰州市,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也是黄河上游的重工业基地,黄河干流兰州段绵延多公里,多万群众依水而居,许一泓清水入河,守护黄河安澜,兰州责任重大。曾几何时,兰州产业结构偏重,以石油炼化 烟草 冶金等为...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 黄河篇丨黄河大桥见证黄河之变

新华社银川月日电 题 黄河大桥见证黄河之变。新华社记者刘海。从年叶盛黄河大桥建成,到宁夏中卫下河沿黄河公路特大桥即将通车,多年间,多座黄河大桥结束了人们只能靠船渡河的历史,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路网更加畅通 交通节点连接更加紧密。即将于年内通车的中卫下河沿黄河公路特大桥。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供图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