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 都行 ,你会越来越不像“人”

2023-11-01 02:45:18 字數 3633 閱讀 6222

朋友:“你想吃什么?”你:“都行。”

朋友:“你想去**?你:“随便。”

朋友:……

这是不是你?

在选择的岔路口简单扔下一句“都行”,不仅省下了思考的脑力,还礼貌地将决定权让给了朋友。

听上去是个不错的说法,但很可惜,这只会让你的朋友觉得你有点不是人——

也就是非人化,失去“人性”了。

目前学界还没有对“人性”含义较为系统的阐释,不过主流看法认为,人性”是典型的、独特的、核心的人类特征,是将人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的基本属性,比如情感、认知及意志等。

非人化则被分为动物性非人化和机械性非人化,这里说的“不是人”主要指机械性非人化(mechanistic dehumanization),意思是行为具有机器人的特征,如冷漠、僵化和缺乏个性

独特性和持有偏好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这些特征,就很容易被“机械性非人化”。

所以,在共同决策中隐藏偏好不仅会让你缺少独特性,还会减弱你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增加你的距离感,而这些都会被归类为机器人的特征——

让你看起来不太有“人性”。

此外,在表达偏好的情况下,表达一般偏好比特殊偏好更缺乏“人性”[2]。

特殊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将个体与他人区分开来,也给了ta一个与众不同的身份,让人更容易识别,并记住这种“癖好”。

比如,相较于巧克力曲奇,你更喜欢芥末曲奇。

机械性非人化”听起来很高级很荒诞的样子,但实际上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开个小玩笑,大家正变得越来越不像人了。

到底为啥老爱说“都行”

为什么人们在面对某些共同决策情景时,老爱说“都行”?

研究者给出了以下几种解释[2]:1. 人们担心在选择中透露自己的偏好会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人们不希望被自己独特的偏好定义,如有些较敏感的人可能会觉得:

如果我说我喜欢cosplay,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很奇怪,不如不说了……”

2. 人们希望避免承担决策相关的责任在群体决策中,如果决策方案没有收获乐观的结果,即使这个方案是大家共同敲定的,共同决策者可能仍会倾向于将主要责任与过错推卸给提出该方案的人。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大多数人选择了不挑明喜好保持中立,这样一来,无论决策结果如何,自己都不需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3. 人们担心这种偏好会对他人产生一种决策约束

共同决策中,每个决策者的偏好都是一个集合,为了尽可能扩大彼此偏好的交集,可能需要共同决策者作出一些妥协。

不少人觉得,与其把皮球踢给对方,让对方来做妥协,倒不如自己做全集,省了不少麻烦。

就像广东人和四川人一起吃饭,一个清淡,一个麻辣,可能很难找到口味的重合,但如果老广说我吃啥都可以,那么四川人会很轻松地就做下决定——火锅走起。

除此之外,爱说“都行”,其实背后也反映了人们希望融入到群体中以寻求一种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也就是说,如果隐藏偏好更符合集体的共同价值理念,那么我们会选择弱化自己的偏好,让自己不那么出众。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一社会性特点或许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但代价就是:

这在一定程度上则削弱了人们对独特的追求,使人们不断趋于同化。

总的来说,个人形象与利益及群体关系是人们在共同决策中的主要考量因素,多数情况下,人们也乐意为此做出一点小小的牺牲。

那么,难道在所有共同决策中,人们都会认为保持中立都是上上策吗?

显然不是。在特定的场景下,拒绝透露偏好反而不是个好主意。

这个决策和我关系不太大…

那么,在什么时候,共同决策要求人们必须表明自己的偏好呢?

学者lopez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参与度即决策的结果与决策者的联系,可以直接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在这里,我们将参与度简单地视作决策本身对人们的影响大小,在不同的参与程度下,人们对待选择的态度截然不同。

举个例子:

导师:大家觉得实验设计的a方案比较好还是b方案比较好?

如果你是大一来实验室帮忙打打杂的(低参与度):

你:“我觉得都行。”

但如果这是你的研究生毕业实验设计(高参与度):

你:“我觉得b好,有以下几个理由……(巴拉巴拉认真分析)”

但当个体参与度没那么高时,选择本身的影响降低,人们认为共同决策可能影响到他们与共同决策者间的关系。

此时人们会为了避免潜在的冲突而隐藏自己的偏好,展示出随和好相处的积极形象,

并希望通过牺牲一个无关紧要的选择权来换取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说“都行”,那说啥?

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当你在共同决策中没有说明自己的偏好时,共同决策者,也就是你的朋友,其实可以察觉到你只是没有将你的偏好说出来而已。

这种无偏好沟通可能会让朋友头大,从而更难做出选择。

因为他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推断你的真正喜好,从而做一个权衡。

并且,他们最终可能不会选择他们真正倾向的选项[3]。

其实,你不必考虑太多。

与其总是隐藏偏好去小心翼翼地迎合,随波逐流,不如说出一个明确的偏好告知对方,包括反偏好,也就是最不喜欢的选项。

不过,如果你是真的无所谓,那么可以尝试采用更积极的表达方式来增强“都行”的可信度。

就像下次朋友如果问你“你想吃什么?”时,与其说“我都行”,不如说“我都很想吃!”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偏好呀~

ps:“非人化”从表面看上去是冷酷不近人情的,但又因其背后强烈的个人动机而显得十分富有人性。

越来越多人不再买“滚筒洗衣机”,都说这几个缺点是硬伤

说起买洗衣机,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滚筒或者波轮洗衣机。但是,作为一个资深的文章编辑,我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缺点上,毕竟我们需要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滚筒洗衣机的优点和一些其他的选择吧。首先,我们不能否认滚筒洗衣机在洗涤效果上的优势。滚筒洗衣机与波轮洗衣机相比,能够更好地处理衣物之间的摩...

出现在同学聚会上的人越来越少,总结退出原因,无非这三种

岁月如梦,时光荏苒。曾经的同窗共学,如今已各奔东西,曾经的青春岁月,如今已成回忆。当我们再次聚在一起时,却发现出现在同学聚会的人越来越少。那些曾经熟悉的身影,为何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本文将通过分析同学聚会人数的变化,总结退出原因,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渐行渐远的青春岁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

有气场的职场乃至人生都会越来越顺利人们常常谈到“气场”

职场短至 编辑 职场短至 阅读此文大概需要分钟 祝你阅读愉快 导言 在职场和生活中,人们常常谈到 气场 这个词,它通常指的是一个人身上散发出的独特的能量和吸引力,有时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气场的本质气场是一个人身上散发出的独特气息,通常反映了他们的自信 决心和内在力量。它不是可见的,但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