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代,农村孩子们的几款经典野味零食

2023-11-27 23:35:12 字數 2012 閱讀 8335

文:郑学良。

孩童时期,除了好奇、贪玩外,还有就是馋嘴,这是儿童的天性,不管时代变化,不论贫穷还是富足,都一样。

要说吃,四五十年前与现在,有云泥之别。现在的儿童,从零食来说,哪样没吃过?只要市场上有,做家长的都会极力满足。而在四五十年前,社会物资紧张,市场上零食匮乏,更遑论大多数家庭都在为温饱而努力,谁又顾得了儿童们的美食呢。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上帝在为你关闭了一道门的同时,就会给你留着一扇窗。四五十年前的农村生产队时代,农村孩子的物质生活是很清苦的,平常能吃饱饭就算不错了,但是呢,儿童馋嘴是天性啊,没有钱买,那就从大自然索取,所以,那个年代的儿童们,每个人都学会了从野外大自然中寻找天然的“野生美味”,当作自已的童年美食享受。梳理了一下,家乡那一带孩子们的野生零食。

一、刺苔。

这个最常见了,那个年代,农村社员家的房前屋后、田埂土坡上都生长着这种灌木植物,上春后就长出一根根粗长的茎,它浑身有刺,我们当地都称为“刺苔”。

正因为最常见,所以得来全不费功夫。生产队时的孩子们,或在游玩、或在打猪草捡拾柴火之余,顺手就可以掐下一根刺苔,小心避开皮上的刺,把皮剥掉,剩下一截白嫩嫩的刺苔心,放在嘴里咀嚼,脆酥而多汁。

说实话,刺苔的味道就像一杯白开水,它不酸也不甜,比较特别的味道就是脆和清新,在当时,谁也没把刺苔当作一种美食,权当作是一种顺手随意的消谴,以今天的眼光看,它也许算得上一种儿童美味零食,它清新可口且完全天然环保。

二、桑葚。

不要说什么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尽管在生产队时代,农村孩子吃不上像样的水果,但近水楼台,家乡的梨子桃子杨梅枣子等水果还是能吃得上,比较起来,至今认为,要说味道最甜美的当属桑葚。

在四五十年前的农村,桑葚不视为一种家产水果,人们把它列入野果之类。当时人们栽种桑树是为了养蚕宝宝,主人家只釆摘桑叶,桑葚不管它,于是它就成了人们(当然是儿童)免费的美味果子。

桑树入春开花,沐浴着春风春雨和春光,桑葚生长很快,由刚开始的青色或白色变成了红色,其它水果红色代表熟透,可桑葚却不是,此时不仅酸而且硬,要等桑葚继续长成乌黑样吃起来最佳。此时,生产队的孩子们或结伴或独自一人,爬到桑树上摘桑葚吃,成熟的桑葚汁多甜鲜,是一种极品小水果,深爱当时孩子们喜爱。

三、三月泡。

农村中,初夏时节另一种美味的野果叫“三月泡”,它呈粉红色,小小的、软软的圆粒小果,光从颜色看,就令人馋涎欲滴。

三月泡的果树喜欢潮湿且向阳的地方,沟坎、山坡、溪边最常见,相对来说,采摘也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踩空,跌落到***沟或坡底下,不过,为吃到免费的美味水果,孩童们人人都愿意一试。由于三月泡个头小,忙乎了半天,可能也就采摘到一巴掌的泡,小心剥掉底部的叶片,放入嘴里,纯甜而不酸,丝毫不比草莓的味道差。

四、茶泡。

小时候,吃茶泡不像吃刺苔、桑葚等那么方便和随手,它生长在山茶树上,只有山区才有,而且相对来说比较难找。

家位于河谷盆地,吃茶泡的机会不多,一般只是上山砍柴时,要经过油茶林,在砍柴的间隙,爬到茶树上摘茶泡。茶泡呈圆卵形或楕圆形,里面空心,外表柔软蓬松。

其实茶泡的味道很一般,尤其是没熟透的茶泡,吃起来涩口,熟透后吃起来才有股香气和微甜的味道,口感有点像莲雾,但没有莲雾的水分和鲜嫩。虽如此,小时候的我们还是把它当难得的美食,还有充饥的作用,砍柴时,摘一些放兜里,饿了,吃了茶泡,既解馋又充饥。

其实,在四五十年前的农村生产队年代,农村孩子的野生美味远不止这几种,如把野秸秆当甘庶吃、吸茶花蜜当蜜蜂水等,这些都跟现代化的美食沾不上边,但依然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恩赐,这些毫不起眼、无需成本的大自然野生果,不但让我们在艰难岁月中有了丝丝甜蜜的享受,更成了那一代人心底永恒的回忆。

农村生产队时的水果往事

水果是往昔农村的超级奢侈品,农家难得吃一次。多年前,我出生于老家偏僻乡村,小时候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那年月农村日子穷兮兮,众多农家每年只分得一点儿粮食,水果则更是奢侈的事,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记忆。水果通常得是逢场天的街镇市面才有 偶尔也有货郎挑担进村叫卖水果,可用粮食调换,生产队要 以粮为纲 集体...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比在城市的孩子,体质方面要好一些吗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比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体质要好些吗?不知道身为父母的朋友,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疑惑呢?小编也是自己有了孩子后突发这样好奇的问题,记得我们小时候身边的小伙伴体质还是不错的,没有那么频繁的生病。对此小编本人也搜索整理了相关内容,在此分享给大家,仅供沟通交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在体质...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

土地问题是人民生根立命的根本问题。封建时代的中国的土地属于地主土地所有制,近代以来,随着外部列强不断入侵,内部人民不断救亡图存,其中土地问题便是贯穿各阶级孜孜追求的一条重要线索。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 田亩制度 提出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的基本主张,反映了农民朴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