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 儿孙自有儿孙福,下一句才是经典,却很少人知道

2023-11-02 10:33:54 字數 1703 閱讀 9128

有一段话,现在的人也经常提起,翻译过来就是,子孙后代,自有儿孙自己的福气。说起这一句,许多人都只记得前面一句,不知道后面一句,实际上,这一段比较起来,后面的一段,才是真正的经典之作,可是在流传过程中,很多人都知道第一句话,却不了解第二句。

这句话来自一则故事,相传,明代年间,有一个姓罗的读书人,因为家境贫困,考科举不中,最终不得不背井离乡,但因为仅有知识糊口,只得到别处去做私塾先生。

但罗秀他的老婆是个千金小姐,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只有老婆来打理家事,而老婆又不会做教育,所以就任由自己儿子自由成长。

罗秀才一走就是离开了好几年,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庆祝新年。看到自己7岁的儿子,非常高兴,便要考一副对联,好把他送进学校。

他指了指天空,说了一个“天”字,他的儿子只会做农活,不会对,他的妈妈焦急地指着地面,手指不小心指向了一坨鸡粪,儿子立刻明白了,用“鸟粪”来对 “天”。他大怒,又严厉地质问他“父亲”是怎么对,妻子生怕丈夫生气,就把指头指向自己,要儿子用 “母亲”来回答,儿子却看见了祖母,就把“奶”给对了出来。罗秀才一听,也就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儿子。

他恨自己不能中举,也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子,所以就一气之下,出家成了一个和尚。罗秀才的突然离去,对家里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他的妻子就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她知道自己的儿子不能再这样放纵下去了,所以她对他的教育很重视,利用农闲的空闲时间,细心地教儿子,然后存钱,请一位好老师。果然,他儿子的学习突飞猛进,很快就考上了秀才,随后中举。

他的儿子为感谢自己的母亲,在考中进士后,为母亲祝寿。罗秀才一听,大喜过望,连忙回家。只是门房不认得,禀报说有个僧人来化缘,儿子连忙出去查看,却看到了墙上的两句话,第二句就是,莫为儿孙做牛马。

总结起来这篇故事,这句话的第二句,是在警告所有的家长,孩子有他们的幸运,他们的智慧也是如此,我们必须要引导他们,不能强迫,也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给予孩子是一种关爱,但是要懂得分寸,林则徐有一句话,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子若强我,何必要留银子?我的儿子比我差,要这些银子有何用?给好人太多的财富,只会让他失去野心,给坏人太多的财富,只会加重他的罪孽。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也就不用再为自己的孩子担心了。如果儿女有福气,哪怕是一无所有,也能从零开始;没有福气,纵然家财万贯,到头来也是要被人挥霍一空的。于是家长可以给孩子们一些生活上的指导,但是不要把孩子们的思想约束得太严,那样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对家庭的和睦也是不利的。到了一定年龄,该花钱的时候就会花钱,该旅游的时候要旅游,该忘记的要忘记,背负的东西太多,身体承受不住。

别对自己要求过高,辛苦了大半辈子,可以为所欲为,而且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打发时间,二是结交朋友。这对强壮你的身体和保持良好的情绪都很重要。要相信,老人的健康,是家人最大的幸福。

“儿孙自有儿孙福”,下一句才是精华,一针见血,道尽亲情真相

前言 亲情的珍贵之处 亲情,是人类最为珍贵的情感之一。它是一种特殊的联系,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连接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在亲情的温暖下,我们茁壮成长,迎接生命的各种挑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感受过亲情的力量,而它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行的道路。家是亲情的摇篮,父母是亲情的源泉。亲情从我们的诞生起就开...

是谁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外孙和孙子都一样的

开头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说法叫做 一个女婿半个儿 意味着女婿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儿子相当。然而,当涉及到外孙和孙子时,这种观念是否仍然适用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正文 在一个遥远的村庄里,有一个老奶奶,她一生勤劳朴实,把外孙和孙子都抚养 如今,老人去世了,她的孙子和外孙都在外地打工,接...

“儿子,别再找我带孙子”,老人一席话,道出了年轻子女的通病

看到这篇文章我不禁感到心酸,也感同身受。在现代社会,帮忙带孩子的老人们可谓是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责任。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感谢。带孩子对于老人来说,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乐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出现各种误解和矛盾。我们都知道,隔辈亲是一种特殊的亲情关系。对于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