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杰英雄士 风流美丈夫”的周瑜,为何后世被人污名化了?

2023-11-15 14:30:16 字數 4222 閱讀 6039

他在三国时期就是颜值担当了,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东吴。

他文韬武略仅与一时期诸葛亮相当,也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统帅。

此人便是东吴的大督周瑜。

在历史上周瑜本是一位风流不羁,智勇双全,雅量高致,气质,素质堪称尽善尽美之儒将。

但毛评本《三国演义》把周瑜塑造成了一个颇有才情但妒贤嫉能的乖戾形象。

其间到底发生过哪些使周瑜形象扭曲化的事件?

陈寿《三国志》载: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勤学苦读,不但文武兼修,而且还通晓音律,实为不可多得的全才。

周瑜“建以独断之明志,出以众表之奇功”、“奇才”这就是陈寿对于周瑜的整体评价,在“建独断之明志,出众表之明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奇才”最重要的评价就是周瑜身为谋士的价值所在,谋略之奇令人敬佩。

另外,陈寿不同于一般谋臣的沉稳,他还赞扬周瑜兼“雄烈”、“胆略兼人”、“言议英发”等等,总体上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深谋远略、同时充满活力的英雄形象。

三国志》里,周瑜是孙吴时期著名谋臣,其对于天下局势的判断的确表现出非凡的政治谋略和运筹决策的机敏果断。

向后就是裴松所注《三国志》。裴松之对《三国志》作注乃奉旨注书之举,不能不具有某种政治功利性,品评人物时也难免达到正式的水准。

裴松之搜集野史更细致地记述周瑜智谋和孙吴贡献,强化周瑜挺进中原的雄才大略,同时也体现出雅量高致和效忠吴室的品格。

魏晋南北朝时,周瑜大体上始终作为一个历史形象存在于各类着作中,多数人都肯定地颂扬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光辉业绩和帮助吴国基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晋·袁宏《东征赋》曰:“惟我生於末运、讬一叶於邓林、顾微躯於眇眇、如绝响於遗音、壮公瑾於明达、吐不世奇策、挫百胜於崇朝、靡云旗於赤壁、三光一举於参分。”

基本沿用《三国志》周瑜形象,素以“明达”“奇策”著称,作者感怀身世之余抒发对周瑜赤壁战功之向往。

从整体上看,魏晋南北朝周瑜故事流传不广,周瑜形象的演变也很缓慢。

文人未自觉虚构和重塑周瑜形象。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个王朝。

周瑜这一形象是在这大一统,稳定兴盛的王朝下酝酿出来并付诸文人笔端的,从而有着有别于前代,又与唐代民众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相吻合的另一种面貌。

三国故事早在隋唐时期已广泛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开始出现文学性创造和变形。

根据唐·陆广微《吴地记》的记载:“周瑜坟位于县城东2里处。瑜字瑾公,庐江舒氏,仕吴大将军,南郡太守。美其姿,时年二十四岁,吴中俱呼周郎。与孙权齐名,称公卿曰:‘非周公瑾不帝矣。’瑜少精思乐。虽三爵以后乐有所阙,必有所识,然后检讨。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唐·许嵩《建康实录》,“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难得的姿貌和孙策是同年人。”据陈寿在《三国志》里对周瑜“瑜长壮实,有姿有貌”、“长”表示高大,“壮”则应是高大,“有姿貌”则表示长相俊美,而唐代周瑜长相的描述就成了“美资貌”和“少有姿貌”了,从一个高大魁梧的帅哥变成了一个相貌姣好的翩翩美公子。

随着唐代经济生活繁荣兴盛,唐代文学亦充满生机与活力。

现阶段,与周瑜形象相关的历史记载亦以唐诗为主,而其他文体的历史记载所涉及的内容仅星罗棋布。

据清代彭定求等纂修《全唐诗》载,唱三国内容唐诗一百三十六首,唱周瑜唐诗三十一首。

周瑜堪称士人殷切吟咏之人。

唐代颂扬周瑜之诗,以李白《赤壁歌送别》最为著名。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8世纪末至9世纪初对于唐王朝而言,明显是个十分艰苦的年代。

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刚平定不久,李唐王朝却元气大伤,朝廷对于整个国家的控制大大减弱。

在唐王朝混乱后衰颓情势中,外患更让人心急如焚,虽然突厥威胁已不复存在,但是从西陲传来的吐蕃还是让唐王朝寝食不安。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知识界以及思想、信仰的世界,都相应地开始出现了愈来愈深的转变。

对于过去历史功绩的判断也不囿于英雄俊杰之推崇,而开始重视时运,机遇之重要。所以,晚唐开始有关于赤壁之战翻案之文,与晚唐人忧思反思之情不无干系。

一、把周瑜赤壁之战胜利和东风连在一起。

例如东风在杜牧的《赤壁》里就上升到举足轻重的位置,周瑜成为一些成功的侥幸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既表达出对个人和国家兴衰命运难主的无力之情,又慨叹王朝历史兴衰沧桑。

盛唐士人站在褒扬英雄人物的立场上殷切地歌颂周瑜成就斐然,晚唐士人则站在命运无常的立场上感念赤壁之战胜利的巧合。

这里面既有唐代士人立志建功立业、奋发进取的雄心壮志,又有唐代晚期忧国忧民、忧患意识强烈的反思性,它们共同体现了唐代士人独特的思想心态和文化心理。

宋元时期正是周瑜形象转型的时期,任何时代都不可能象宋元那样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以那么快的速度变化着某个人物形象。

三国志平话》是元英宗至治年间建安虞氏所刊的一部题为《新全相三国志平话》的着作,作者已散佚。

三国志平话》某些人物名字及事迹虽然见于史传,但其故事情节多表现出传奇色彩,是或荒诞无稽,当是在口头传说的基础上敷衍了事,或直接来自作者本人的创作。

三国志平话》里周瑜已发生了严重变化,市井气息浓郁,周瑜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都成了酒色财气,把所谓平定天下的远大理想都排除在外一点也没有。

周瑜和小乔被诗词热切地赞颂着的诚挚爱情亦化为纯粹色欲,小乔之美亦化为消泯人们战斗士气的红颜祸水。

平话里,周瑜人格修养受到了空前贬抑,呈现出好大喜功、心胸狭窄等不堪入目之貌。

倒是真站在刘备的对立面上,对曹操作者倒更有几分尊敬,并有很大篇幅写刘备和曹操合作御敌。

元末明初大家罗贯中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驾驭历史题材的技巧,写出了我国古代第一部优秀长篇历史**《三国志通俗演义》。

其时正处于元末明初之际,是一个***尖锐、人心思汉、血统论正统观兴盛的年代。

受这诸多角色的刺激,罗贯中毫不犹豫地选择“汉室之胄”“仁义之君”刘备为正统代表,并且把这一思想倾向贯穿于其艺术创作之中。

无论《三国志平话》或元代杂剧里,周瑜总是以狭隘,傲慢而又愚笨的反面形象示人,但到了罗贯中那里,周瑜一露面便不自觉地给人一种惊世骇俗的印象。

他人面如玉、唇若点朱、姿质风流倜傥、仪容清丽、胸藏纬地经天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是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汉太尉周景的孙子、洛阳令周异的儿子。”

罗贯中的周瑜毫无疑问是一个深谋远略、骁勇善战之人,他的文韬武略都是万人之英。

在毛评本《三国演义》里,周瑜从一个胸怀大志的谋略之臣变成了一个狠绝的武将,他和孙氏家族之间的感情也只体现为一种纯主臣关系。

在毛评本里,周瑜丧失了嘉靖本里协助孙吴争夺天下的豪情壮志,转而成为一位有谋略的平凡将军。

毛评本把有关周瑜的记述删去一半,更凸显周瑜乖戾易怒之性。

如嘉靖本中诸葛亮智说周瑜的情节,“周瑜听后,踊跃离坐,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毛评本便改为“周瑜听后,勃然大怒,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周瑜形象生成的历史是上下互溶,雅俗共济,交叉演变的历史,它客观地折射出一个时代审美情趣和审美变迁。

无独有偶,周瑜这一形象产生的历史积淀了我们民族过多的感情,寄托了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愿望。

梁山兄弟 英雄豪杰的风云岁月

梁山兄弟,一个传世的英雄传奇。从起义到招安,再到朝廷宦海,他们的命运如同惊涛骇浪,跌宕起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挖掘梁山兄弟的命运,看看他们在朝廷的荣耀与苦难之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起义风云 梁山兄弟的初心。梁山兄弟初衷豪情,义薄云天。他们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义无反顾地投身起义之中。然而...

梁山英雄 12位豪杰风云,善终者悲欢离合,非命者英魂永存

在 水浒传 中,梁山天罡正将英勇聚义,但位英雄回京后,命运却各异。人善终,人命途坎坷,他们的故事既是悲欢离合,又是英雄气概的写照。.善终者。戴宗 作为第一个辞别梁山归隐的将领,他在岳庙出家,笑容中宛如看透了人生沧桑,最终安然离世。柴进 平定方腊后,柴进看透纷扰俗世,选择回归农耕生活,最终在逍遥中渡过...

英雄豪杰,华东高级将领的不一样风采

当我们提及英雄豪杰,往往浮现在脑海的是那些英姿飒爽 军装笔挺,手持先进 刚毅坚定的形象。然而,这张珍贵的 却为我们带来了一次视觉冲击,揭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那些华东地区的高级将领,竟然穿着衣衫褴褛,与我们在电视剧中所见大相径庭!这张 聚集了华东区军政要员,包括叶飞 丁秋生 韦国清 唐亮 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