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终前对儿子说 九世之后,必出一奇才,重振刘家

2023-11-29 00:30:07 字數 1980 閱讀 4871

我国历史上众多名臣将相中,能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不多,而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可以算一位,但是他的结局和诸葛亮却相差巨大。

刘伯温晚年被自己效忠的君主猜忌,而后被自己的同僚下药谋害,他知道自己死后家族后代也难逃一死。于是,临死前他对自己的儿子说道:刘家九世之后,必出一奇才,重振刘家。让儿子暂避锋芒,可惜两个儿子不信,最后断送了自己性命。

刘伯温出生于泰定元年,他从小聪慧,23岁时就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在位期间一直兢兢业业,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百姓中名声很好。

可惜这时元朝朝政腐败不堪,刘伯温单靠一人之力,根本无法改变,无奈之下他只能退隐山林。

那时朱元璋刚刚自立门户,他听说刘伯温不仅精通天文历法,擅长排兵布阵,而且料事如神,还会占卜算卦。

朱元璋很高兴,因为这样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正是他急需的,于是就找到了归隐山林的刘伯温,想让他辅佐自己。

刘伯温知道后也有些心动,他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为百姓做事的好官,这个远大抱负在元朝朝堂上没有实现,现在有这么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放在自己面前他怎么能放过。可这时朱元璋根基还不稳定,刘伯温考虑众多后还是拒绝了。

但朱元璋不愿放弃这样一位人才,他三番两次的登门拜访刘伯温,这情景和刘备三顾茅庐相差无几,最后刘伯温被朱元璋打动,成为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至此之后,刘伯温跟着朱元璋东征西战,在各大战役中为他出谋划策,可以说朱元璋称帝,刘伯温功不可没。

朱元璋也没有忘记刘伯温的付出,登基后,他按功行赏,任命刘伯温为太史令。洪武三年,又任刘伯温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封爵为诚意伯,子孙后代皆可继承。

刘伯温实现了自己从小的抱负,但朝堂上风云诡异,他不愿参与朝堂上的勾心斗角,所以屡次被人陷害,这样的朝堂生活让刘伯温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

并且这时的朱元璋已经不需要像刘伯温这样才智异人的臣子,他忌惮像刘伯温这样的开国功臣,所以在他的有意放任下,刘伯温的朝堂生活越发艰难。

到了洪武四年,明朝建立仅仅四年,刘伯温就向朱元璋提出了要辞官回乡的要求,朱元璋早就忌惮刘伯温的才智,于是立刻同意了他的要求。

刘伯温回家后,虽然难过自己效忠的君主这样忌惮自己,但很快就调整过来,常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下棋喝酒。

直到洪武八年,刘伯温偶感风寒,朱元璋下旨送了刘伯温一碗汤药,刘伯温看着曾经的同僚端着汤药来时,就知道自己的命数尽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刘伯温无法,只能喝下那碗汤药。

果然,在他喝下汤药后没多久,风寒愈发严重了,刘伯温知道自己这次逃不过了,他不怕死亡,就是放心不下家中后代。

于是他将儿子叫到床前嘱咐:“刘家现在风头太过,我死后,你们不要参与任何党争,老老实实做官,万不得已的时候就辞官回乡,我算到,我刘家九世之后,必出一奇才,重振我刘家荣耀。”

可是刘伯温的话他两个儿子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还年轻,正准备在朝堂上做出一番事业呢,怎么能随便放弃现在的地位。

不久后刘伯温去世,他的儿子将他风光大葬,然后继续在朝堂上争名夺利。

再之后,他的大儿子刘琏因为得罪了朱元璋被打入大狱,小儿子刘璟也因惹怒了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被逼自杀。临死前,他们才想到父亲的遗嘱,但现在已经悔不晚矣。

时间来到一百多年后,明朝嘉靖年间,正如刘伯温所说的那样,在他的第九代后人中,出现了一位奇才,他的才智不输刘伯温,很快就被嘉靖皇帝看中,连连提拔了他好几级,最后还被封为了太师。

他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刘瑜,是刘伯温的第九世孙,他有着出色的文采和武艺,很受嘉靖皇帝的重用,他重新调查刘家被陷害的事,最后刘家被平反,他继承了刘家的爵位,重振了刘家的辉煌,而刘伯温的预言也被应验了。

刘伯温死前说 刘家9代之后,必出一位奇才,没想到句句应验

刘伯温被陷害后,他并没有就此沮丧,而是决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困境。他知道,要想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就不能被困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之中。于是,他选择了告老还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参与。相反,他利用自己在官场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积极参与地方政务,为民众提供...

刘伯温死前告诉儿子 刘家9代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真应验

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他以他的政治才华和灵验的预言而闻名于世。刘伯温出生于元末明初时期,他在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之后被猜忌,但他在临终前留下的预言却在年后应验了。刘伯温从小就表现出了出众的聪明才智。他在儒家经典和天文数学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在岁的时候,他通过虚报年龄参加科举考试,并...

刘伯温死前告诉儿子 刘家9代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真应验

刘伯温,明初历史人物,其传奇的政治生涯和灵验的预言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刘伯温自小聪慧过人,岁时高中进士,但在仕途中却几经辞官。他辞官的原因则是看不惯当时政局的腐败现状。刘伯温不但重视家庭,而且重正义仁德,这与日后他对权贵敢于直言的为人处事有着脉络上的一致。他的辞官虽然在政治圈里让他失宠,但却没有影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