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国产CPU,自主可控性能差异凸显

2023-11-04 21:15:12 字數 1653 閱讀 1464

六大国产cpu,自主可控性能差异凸显。

虽然英特尔和amd两家公司在世界个人计算机上占有绝对优势,占有90%左右的市场,而英特尔和amd公司生产的cpu在国产计算机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

不过,在中国,还有6个本土cpu:华为的鲲鹏,飞腾,海光,兆芯,龙芯,申威等。

其中,使用arm平台的有两个,一个是华为的鲲鹏,一个是飞腾。

使用x86结构的只有两个,海光芯片和兆芯芯片。

另外两个应用了自己开发的芯片,即龙芯、深维。

国内的芯片一向讲究的是自主可控,所以现在的问题是,这六个国内的cpu,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可以控制的?在可控方面,倪光南教授给出了三条最根本的准则。

这三项准则包括:cpu研发机构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处理器的指导体系能否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cpu内核的源码是自己写的吗?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的六个cpu都可以说是完全的自主控制,而且都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第一个和三个标准是毋庸置疑的,国内的六个cpu都达到了这个条件。

但是,有了后一种准则,就有必要研究永久性许可问题。

由于使用了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龙芯、申威当然没有受到任何约束。

而海光与兆芯则是得到了永久性的许可,所以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华为的鲲鹏和腾越,都已经得到了armv8的永久性许可,虽然暂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arm的体系结构许可却是按照不同的版本进行的,而且还在不停地更新,所以,大部分的arm芯片都只拿到了v8结构的许可,还没有拿到v9的许可,这会不会也是一种局限性?但是,即便达到了这个条件,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生产是否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

没有自主生产,任何优秀的设计都将成为空谈,更遑论实现自主控制。

从这个观点出发,问题就更为严峻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都表示,到现在为止,国内的6款cpu,还没有一款是可以完全控制的。

之前华为使用7纳米制程的台积电制造的鲲鹏,现在已经不能再制造了,很明显不能算是「国产」。

飞腾,龙芯,海光,兆芯,这四大cpu,都是14nm制程,我国能否独立制造14纳米,还是个未知数,而且似乎还不受我们的控制。

申威处理器大多使用28nm制程,而国产28nm制程主要依靠进口设备与原料,无法做到真正的自主控制,若遭遇美国制裁,将会有很**烦。

我并没有要轻视国产cpu的意思,只是要说明,我国的工业,尤其是与工业有关的工业,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没有了生产,芯片的设计就成了空谈,所以需要提升自己的技术,不然就算设计得很好,也会有生产上的危险,无法实现自主可控。

你怎么看这件事?

自主架构国产服务器CPU现已验证成功,龙芯3D5000性能大幅提升

自主架构国产服务器cpu现已验证成功,龙芯d性能大幅提升。目前,国内的伺服器cpu研发已有长足进步,而由于没能拿到美国因特尔公司及amd公司的伺服器cpu等高档产品,而将其加入美国企业名单。这引起了人们对国内的伺服器cpu的未来的担心。不过,值得欣慰的是,d已通过了拥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首个样品验证...

国产CPU功不可没,硬件实现100 自主化,唯待最后一道攻关

国产cpu功不可没,硬件实现 自主化,唯待最后一道攻关。最近几年,国内在芯片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且已经完成了硬件的国产化。同国外先进水平比较起来,我们还有一些距离。虽然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追赶,但是美国对我们实施的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制裁还是让我们吃了大亏。这一连串的事情使得美国在半导体行...

国产芯片自主创新的道路

随着中美技术竞争的白热化,国内企业在自主研发领域积极探索,试图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近日深圳一家名为宝德公司发布的国产cpu处理器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这一举动也引发了争议和思考,让人们开始审视国产芯片发展的道路。自主创新在国内芯片领域一直备受关注。中国在通讯和半导体领域的突飞猛进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