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中的盛长柏真是一朵“奇葩” 帮着媳妇算计亲妈

2023-11-06 15:30:05 字數 4180 閱讀 8510

原著中的盛长柏真是一朵“奇葩”。

他惜字如金、无论是回到盛家的老太太之言、还是回到齐国公之言,皆能少言寡语、从不多言多语,端有虚怀若谷、宠辱不惊之气度。如果哪一天他再说一句,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半句话也不会讲。

言语少到极点即使是,脾气也还是很寡淡的。

每到除夕之夜,身为长子嫡孙的盛长柏便要背起苏轼《守岁》这首诗来,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声调、同样的起复、乃至同样的神情,便是没有了神情,十余年如一日。

且看公子每天。

挑选衣服、眼皮子不要抬举,只要挑选乌漆抹得黑亮的。选丫鬟时,一不挑才、二不挑貌、只选老实、他觉得才貌双全的姑娘太吵闹。妈妈王若弗非常沮丧,含蓄地向他说明“通房”是什么意思,大意是说漂亮女孩是在为你闹别扭呀。

所以盛长柏请王若弗陪房刘昆家人给那些姑娘们讲这么一句话:盛家家风大,通房抬不起姨娘,今后好与坏都由后来少奶奶说了算。

总之,完全堵住王若弗的嘴巴。由于盛家老太太、王若弗等人一进家门,便把男人们所有的通房发得落花流水。既然是盛家家风,那就不要来找我盛长柏了,除非你愿意一辈子都当通房了,因为你的命,完全是由将来的少奶奶来决定。

看原著的时候,每每看到这里,就会忍不住大笑几声。盛长柏此人实在是太高明了。后因再三阅读,发现盛长柏对此事隐藏的“精明”。

第一:男人立身处世要端正。

顾廷烨的父亲曾经这样教过顾廷烨:“文有文道、武有武道,不心志刚毅、身正气正,就无法拒绝天地之间鬼魅的入侵。”

盛长柏为人宏富。其父盛紘勤勤恳恳数十年,只求广大盛家门楣。老父宏愿、本人抱负,加之其父因立身不端正,经常遭到亲娘数落。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使盛长柏在少年时就对这种事情有过思考:

男人立身处世要端正,才不会被牵制在这个天地之间。

综观整本书,盛长柏完全就是一个优秀男人的基准。他真是一个君子,一个真有一技之长。他笃信一条真理,那就是,是非应该先于情义。

他想考取功名,完全没时间也没精力去和那些姑娘们闹别扭,加上爸爸宠妾灭妻,把盛家搅的一团糟。他明知道这等事情,对人不利对己更是对盛家门楣不利,索性没有为自己找出这等是非来。

他这种人才真正做到了对他人和对自己都有责任。与盛长枫这种只知捣乱却无法保护丫头的人相比,盛长柏完全是个“圣人”。

盛长柏周围的丫头们大都可以善终,盛长枫周围又有几个丫鬟在盛长枫深情中死去。

一个人站住脚,就能不伤害他人,不给自己造成灾难。

盛紘曾经对盛明兰说过这样的话:“因为旁人犯错,自己也跟着犯错,直如弃珠玉而就草签,反而会叫自个儿也没嘴说人家。”

顾廷烨因这句话对盛紘说得很好,岳父也很有见解。

但盛紘这个人明白道理,却没有做到。而且盛长柏不但懂得这个道理,而且严格要求自己去做。

盛家老太太中了康姨母的毒,盛明兰虽喊打喊杀却难以把握大局,原因是考虑到了自己的长弟弟盛长柏和待自己不错的长妹妹盛华兰。

王家老太太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但就在此时,盛长柏走了出去。盛长柏毅然辞职。康姨母犯了一个错误,但他决不能因为康姨母有什么错误而使自己犯了错误。既然王家老太太想以自己的未来使盛家投降,盛长柏便豁出去了。全程无论是王家老太太、王若弗、盛紘都被盛长柏摆平。

盛长枫的妻子柳氏这样说:“如此大事,大哥哥是多么有能耐威势啊,上至王家老太太,下至我们爷爷,或者长辈,统统叫做拿捏得恰到好处。你看,后来奶奶那银子古董、店铺田庄、百年之后就是大哥那间房子。”

盛长柏怎么会有这样的能耐呢?

因其立身正。他立身正当时,其他人完全无法在他那里找到突破点。

盛紘和王若弗知道盛长柏站得最端正。他说辞职肯定要去辞职,盛紘、王若弗也因此被带走。而且王家老太太见盛长柏对亲生母亲王若弗铁血无私的处理,已经什么也拼不过。

小小年纪,就不断地思考着怎样的人才算是个能干的人,才算是那种最为精明的人。后来看《知否》原著看盛长柏时,才知道盛长柏这一类人最机敏:要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那就必须自己首先严以律己。

盛长柏的第二点机敏之处,就是他对待老婆的方式非常正确。

但凡大族皆由内始败落。而且但凡要繁荣的家族都必然是由内到外。若夫妻间不和睦、婆媳之间不和睦,则家族要兴旺发达就无异于天方夜谭。

盛家是特别的。

盛家大老爷宠妾灭妻将盛家祖产全部卖掉。盛家二大人宠妾灭妻、与妻反目成仇、最终不幸早亡。来到盛紘的身边,他再一次宠着林姨娘,把盛府搞得一团糟。卫姨娘不幸遇难一尸两命。盛紘与王若弗夫妇不欢而散,盛府陷入了内讧之中。

盛长柏自幼见证父母不睦,见证盛府明争暗斗太多。天资聪颖的他并非读不懂,而是束手无策。一定程度上,他对盛府中林姨娘的出现留下了影子。

盛长枫生下儿子后,曾哭求盛紘把林姨娘接回来。却为盛长柏所熟知。接着盛长柏的口气很轻,但话如针扎,到处见血教训盛长枫说:“领回来作甚,再来祸害别人。我们作为男儿,大人前靠出身,大人后靠能力,你现在已不再是父母膝下稚子,有妻有子,以后还得独个儿支撑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个定算,只是受心里情义的摆布而行动,岂不是和妇人一样。

你们如果记恨大哥哥,以后爸爸一百年后,我们的哥哥不再来往就是。我们虽然不是同母所生的,但究竟骨肉血亲呢,我不是盼望你俩以后好好的吗?纵不指你光耀门庭、却起码可以立身立世。男子汉大丈夫是是非曲直的人,是感情分崩离析的人,他们并没有使自己变得无情,而是要将感情笼络到章程之中。”

最终结果就是盛家三个哥哥相拥而泣,盛长枫也再没提过接林姨娘回家。

盛长柏过于明白夫妻不睦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后果。所以他一开始便有意、爱妻、护妻、使妻在盛家占有绝对位置。

他挑不出一个好姑娘,他想方设法替老婆摆平亲妈妈王若弗——一个横行霸道的岳母。他与海氏夫妻间和睦相处,生有许多嫡子嫡女。他全然不像祖父和父亲那样烦恼。

顾廷烨与盛明兰情投意合,二人夜走消食。盛长柏见状,亦令侍从唤其妻海氏。他还要和海氏出去走走,看看月。更令人动容的是他指示侍从们为海氏再添一件服装。

盛明兰与顾廷烨结婚很好,海氏与盛长柏结婚又何尝更好。如果没有糟心事的话,两人“闷声发大财”即可。

盛长柏终于进入名臣阁,先后4次进阁、3次拜相、履六部13省、门生故吏遍天下。在他去世后,皇上命两个皇子给他抬棺材,可以说是荣宠了一时。

我常想,假如他对海氏并不是特别好,或是他和盛紘同样有着宠妾灭妻的迹象,那他会不会还是这样光荣呢?

一件内帷不修的东西会断送自己的未来。

更为难得的是盛长柏虽然大智若愚、惜字如金但自有一番用意。

盛明兰出嫁时,众人前去阻拦顾廷烨,唯独盛长柏坐视不管。原著中盛长栋不解,问大哥为何不阻拦。后来盛长柏表示,是因为他收藏有顾廷烨《乌江垂钓图》。

他这样教育自己的幼弟盛长栋:“我把画收起来,就很难再阻止它。这跟我说一不二的他们有关。栋哥儿,谨记,为人处世应该分清楚是非曲直才行。”

说罢便慢慢地走了,衣袂飞扬,颇似当年魏晋时期乌衣子弟之雅兴。

电视剧中盛长柏见到如兰与文炎敬言再见的那个场面,顿时跌倒在地。老实说,我认为那个地方改编得非常好。

虽不符合原著,却完全合乎盛长柏个性。尽管他承袭盛紘的机敏和拐弯承袭王阁老的性情,但仍有王若弗直截了当的“妙处”。

这是一枝奇葩——盛长柏——一个真君子、真能干的人。他此生霁月清风真不愧天地。

愿女人们娶盛长柏等为妻。如果如愿以偿,此生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知否》原著,被盛长柏和齐衡合力逆天改命的盛小六,她凭什么

每次看 知否 都会想,如果明兰嫁给了齐衡会怎么样?如果齐衡有对开明的父母,能懂他支持他,那他是不是就能娶到明兰了?知否 剧中留下的憾事,成了多少人心中的意难平。而原著中的齐衡同样一辈子无法释怀。他娶了三任妻子,纳了两房妾室,生了四个孩子,官运亨通,子女孝顺。本以为一辈子的时间够久,久到可以忘却一个人...

三刷《知否》原著才知道,盛纮是第一个看清小秦氏本性的人

祖母对林噙霜母女的处理方式在原著中远比剧版更为彻底,尽收眼底。为了追求豪门的婚姻,墨兰和林噙霜毫不顾忌一切。梁晗与盛家的所有女孩子勾结,毫不在乎破坏她们的名声。剧版中这一段的拍摄可谓极为压抑,墨兰深信祖母是为了明兰日后的婚姻而这样做。不仅对自己毫不关心,还以自己怀孕作为威胁来逼迫华兰,使得祖母不得不...

《知否》 长柏真不知道顾廷烨想娶的是明兰?我不信!

这让人不禁捧腹的一幕,是长柏 盛紘 大娘子贡献的。长柏手里端着茶,对父母说 顾廷烨说要娶如兰。这话有着晴天霹雳的威力,惊吓得大娘子差点儿从凳子上跌坐到地上,父亲呛到了,他自己也被烫到了。不仅父母不相信,大概他自己也是不相信的吧,你看他说这话的时候,语速较平时快了些,感觉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说的话。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