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二)

2023-11-15 12:20:04 字數 5267 閱讀 5081

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一)》(以姓氏拼音为序)。

丁文华,男,汉族,中**员,2023年4月6日出生,北京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广播电视技术专家,曾任**电视台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23年7月,丁文华本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专业;2023年8月至2023年3月,先后任**电视台播送部播出科科员,副科长,科长;2023年3月至2023年4月,先后任**电视台播送部副主任,主任;2023年被评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23年至2023年,任**电视台总工程师。

丁文华长期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参与建设了**电视台彩电中心电视技术系统,负责彩电中心播出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研发了中国首套彩色电视自动播出控制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丁文华负责组织完成**电视台所有大型电视转播的技术实现,包括历届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等重大赛事及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转播等各类重大活动。2023年以后,丁文华主持研发并创建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电视台网络化制播系统,建立了电视节目网络化制作播出流程,并主持建设了**电视台新台址工艺系统,不仅使电视台节目制播的生产效率提高,部署成本降低,更推动了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科技进步,改变了中国电视台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

段宝岩,男,汉族,2023年2月4日出生于河北冀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机械工程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全国天线产业联盟主席。

2023年,段宝岩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原西军电、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后获工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2023年—2023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博士后;2023年—2023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兼任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首席科学家”。

段宝岩长期从事电子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交叉学科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嫦娥探月、神舟飞船、主力战舰、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主持了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批准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总体设计。 开辟了中国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研究的新领域并形成了初步的学科体系,他系统地建立了电子装备电磁场、结构位移场、温度场之间的场耦合理论模型,揭示了机械结构因素对电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场耦合理论与影响机理的机电耦合设计理论与方法,为电子装备机电耦合设计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23年11月3日,段宝岩主持的项目“高密度柔性天线机电耦合技术与综合设计平台及应用”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樊邦奎,男,汉族,2023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滁州市,无人机侦察技术专家,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樊邦奎2023年入伍,历任教员、研究室主任、总参某研究所所长,技术**;2023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学位;2023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博士学位;2023年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樊邦奎长期从事面向工程应用的无人机系统设计研究,先后主持多型无人机侦察装备的研制,攻克无人机侦察体系建模、目标实时定位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的成果参加国庆60周年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方滨兴,2023年7月17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中**员,网络空间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名誉主任,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网络防火墙之父”。

2023年方滨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并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202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在职博士研究生;2023年进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在职研究学习;2023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2023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中心主任;2023年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工作,先后担任副总工、总工程师、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任;2023年获信息产业部“在信息产业部重点工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特等奖先进个人”称号,2002 年获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23年担任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应急处理协调办公室主任;2023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被任命为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名誉主任;202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3年至2023年担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2023年当选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

方滨兴长期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工作,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理论与技术,侧重点在于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的研究、网络协议分析技术、ipv6技术、网络应急处理技术、系统灾备技术、入侵检测技术、honey-net技术、计算机病毒技术、信息捕获与分析技术、高效文字匹配算法研究、网络健壮性研究、网格计算及其安全技术。

费爱国,2023年7月7日出生于江苏清江,指挥信息系统和数据链专家,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研究院某所高级工程师,空军网信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费爱国于2023年进入北京邮电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2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空军研究院某所工作;2023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费爱国长期从事数据链和指挥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了中国首套出口型国家防空指挥信息系统;20世纪90年代主持空军首套网络化区域指挥信息系统等多个军队重大科研项目研制;主持完成了解放军第一代航空数据链系统论证、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系统试验和考核定型工作,并装备部队使用。

高文,2023年3月7日出生于辽宁大连,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数字**研究所所长,数字**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数字**研究中心主任,鹏城实验室主任。

2023年高文从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23年硕士毕业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23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之后担任东京大学医学电子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23年入选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2023年作为访问科学家,前往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工作了4个月,同年11月回国后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和计算机系系主任;2023年担任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组长,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青年专家;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2023年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2023年当选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2023年,因“音**编解码理论、标准及应用的突出成就”被授予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担任第七届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当选美国计算机协会会士 。

高文长期从事计算机智能算法与系统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应用和多**技术,侧重于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多**数据压缩、多模式接口以及虚拟现实等的研究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编码与分析、手语识别与合成、人脸识别、数字图书馆等。

桂卫华,2023年8月7日出生于湖北武汉,自动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23年桂卫华被推荐进入中南矿冶学院自动化系学习;202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回到湖北省丹江铝厂当技术员;2023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自动化系攻读硕士研究生;2023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23年被公派前往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进修深造;2023年从德国进修期满后回到中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工作;2023年晋升为中南工业大学教授;2023年桂卫华走上领导岗位,先后担任中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副系主任,中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2023年出任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2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23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受聘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湖南光召科技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过程控制技术贡献奖”、“杨嘉墀科技奖”等荣誉称号。2023年9月3日,桂卫华荣获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桂卫华围绕制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长期致力于流程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的研究,围绕流程工业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技术问题,创建了以智能集成为核心的复杂有色冶金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的理论与方法。成果主要应用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多家大型企业,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建立形成了有色冶金过程优化控制的关键技术,确保了大型航空航天构件制备精度。同时研发了铜冶炼全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使中国铜冶炼的技术水平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何友,2023年10月19日出生于吉林磐石,信息融合专家,海军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大学信息融合研究所所长、海战场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何友于2023年从海军工程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海军第二炮兵学院高炮兵器仪器教研室任助教;2023年获得海军工程大学硕士学位;2023年至2023年在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2023年担任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研室主任;2023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23年担任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2023年担任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副院长;2023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何友长期从事信号检测、信息融合、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在雷达目标融合检测、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多传感器航迹关联、辐射源识别、无源定位、作战系统**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成果,广泛应用于雷达、情报处理、飞行员培养等国家和军队重大工程中;主持研制了测控信息融合系统、跟踪雷达、大型航空模拟训练机等多型工程系统,全部装备部队。

(未完待续)

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名单 66人

中国工程院 以下简称工程院 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 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人,化工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人,土木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人,农业学...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一)

院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均为终身荣誉。中国的国家级科学院于年由国民 建立,称为 研究院 年后选举产生了中国的第一批共名院士。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归属政务院。年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评定定了 学部委员 年,中国科学院的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单独设立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该院不选...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二)

接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简介 一 侯晓,年月日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 侯晓于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 硕士 博士学位 年作为中国第一位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博士,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